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陶澍,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的名臣,湖南安化县人,出生于1779年(清乾隆四十三年),1839年(道光十九年)病逝,,先后时任过安徽、江苏省巡抚,两江总督,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1989年10月17~19日,湖南省社科联、安化县政协、省历  相似文献   

2.
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开始,钦差大臣林则徐,根据道光皇帝“林则徐、邓廷桢、怡良,于(鸦片)收缴完竣后,即在该处督率文武员弁公同查覆,目击烧毁”的上谕,在广州虎门海滩,将从英、美等国鸦片商缴获非法输入的鸦片,“共有一万九千一百七十九箱,二千一百一十九袋,其斤两除去箱袋,实共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四斤,”当众销化,至六月二十五日毁毕,历时二十三天.这就是震憾中外的虎门销烟壮举,是振奋整个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3.
一林则徐任钦差大臣赴粤禁鸦片,抵穗后注重调查研究,曾集粤秀、越华、羊城三书院肄业生数百人,借学政考棚开四事问为观风试.关于观风试的日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的《中国近代史稿》第一册写为:"1839年3月",即与林则徐"通知外国商人在三天内将所存烟土全部交出,听候处理"一事发生在同一个月份.牟安世新作《鸦片战争》则写为:"三月十八日"(道光十九年二月四日).其他史著如鲍正浩的《鸦片战争》(新知识出版社出版)、俞沛铭的《鸦片战争》(中华书局出版)、刘培华的《鸦片战争》(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厦门大学历史系的《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等也都持是说.笔者以为诸说均误.  相似文献   

4.
徐松的《西域水道记》是清代西北历史地理学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通常的记载以龙万育撰序的时间为依据,认为《西域水道记》刊刻于道光三年(1823年)。日本学者榎一雄最先考察出邓廷桢序文的署衔是判定《西域水道记》刊刻年代的标准,因此推测其最早的刻版印行年代是在道光十五年至十七年间(1835~1837年)。笔者根据《西域水道记》的引文内证,推翻道光三年说;又据徐松与李兆洛的通信外证,确证《西域水道记》最初刻成于邓廷桢任两广总督的道光十九年(1839年),它反映了徐松、邓廷桢等道光时期的知识群体敏感的学术经世意识。  相似文献   

5.
从十九世纪中叶起华工的大量出国和被掠贩出口,在华侨史中构成了血泪斑斑的一页。当时的一首客家山歌反映了这种情况:“无食无着甚艰难,想来想去就过番。赤水黄沙家门远,去就容易转就难。” 把中国人象猪仔一样拐卖到国外去,在鸦片战争之前已经发生了。道光十九年(1839)林则徐在给  相似文献   

6.
天京保卫战是太平天国最大最重要的一次战役。胜负,关系到太平天国的存亡,意义十分重大。太平军和清军双方都非常重视,攻与守都投入了尽可能多的兵力,对攻守双方投入了多少兵力进行探讨,对于了解天京失陷的原因,是很有必要的。天京保卫战始于1862年5月30日(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四月十八日,同治元年五月三日),止于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甲子十四年六月六日,同治三年六月十九日),这一天,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起义失败。整个天京保卫战历时两年零五十天。1862年3月15日(同治元年二月十五日),曾国荃由安庆出发,沿长江北岸东进,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时支持林则徐抗英之清廷大学士王鼎卒于何时?两种说法:《东华续录》说卒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底,来新夏《林则徐年谱》涉及王鼎卒年时说卒于道光二十四年(1884年)四月十二日。我以为前说为是,后说不确。  相似文献   

8.
公平是有等级的 道光十九年(1839年),山西巡抚(类似省委一把手)申启贤到雁北一带视察工作.路过代州(今代县)时,当地一些里正(类似村长)和绅耆(类似老知识分子或退休老干部)拦住轿子告状,反映驿站在征收号草中的问题①.拦大官的轿子和敲登闻鼓告状一样,都是很叫领导反感的行为.所告事实如有出入,按规定就要打八十板子,这是足以要老头们的性命的责罚.韩愈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让这些老头和村干部感到不公平、非要鸣一声不可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9.
中俄勘分西北边界与科布多西路八卡伦的两次内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乾隆二十年 ( 1755)左右 ,清政府在科布多地区设立卡伦二十三座。道光十九年 ( 1839) ,增设哈喇塔尔巴哈台卡伦。二十四卡伦分为西路八卡伦、北路十六卡伦。由于同治三年 ( 186 4)中俄勘分西北边界 ,同治七年 ( 186 8)西路八卡伦全部内迁并撤销。光绪七年 ( 1881)秋 ,始得在新界内复设。光绪九年 ( 1883)中俄勘界以后 ,其中六座卡伦再次内迁。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 ( 190 7年 2月 ) ,西路八卡伦转隶阿尔泰办事大臣  相似文献   

10.
道光帝宁是中国抵抗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道光帝对英斗争指导思想直接决定着中国抗英斗争的进程和结局。对于道光帝对英斗争指导思想,军史学界未有专文论及,这是鸦片战争史研究中的一大不足。鉴于此,本文拟系统考察鸦片战争时期道光帝对英斗争指导思想的演变,并作简要评说。鸦片战争的爆发,以1839年9月4日(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九龙之战为标志,而道光帝对英斗争指导思想产生在九龙之战之前,因此,考察道光帝对英斗争指导思想应从广东禁烟始。自1838年年底道光帝颁给林则徐钦差大臣关防,命驰赴广州查办海口事件起,至…  相似文献   

11.
冯镇峦评本《聊斋志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清初,我国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著的《聊斋志异》一书问世了。这部短篇小说集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短篇小说创作已达到顶峰。由于《聊斋志异》在思想与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不仅使它“不胫而走”,在社会上广泛流传,而且注家和论者蜂起,对该书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和其它方面的评论与探讨,历久不衰。根据专家们的介绍和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材料,注本以吕湛恩(道光五年,即1825年)、何垠(道光十九年,即1839年)两家最为著名;评本则以王士祯、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四家影响最大。其中,王、何、但三家的评本流传较广,而合州冯镇峦评本,因传世极少,罕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在从政期间,曾经两度来云南任职。第一次是嘉庆廿四年(公元1819年)来云南担任乡试正考官,翌年二月回京,历时约七个月。第二次是道光廿七年(1847年)五月调任云贵总督,七月就任。道光廿九年八月,以病体未痊,奏请开缺回藉调理,十月离滇,历时两年零三个月。  相似文献   

13.
论刘熙载的文艺思想——《刘熙载论艺六种》序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刘熙载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以清嘉庆十八年(1813)出生于江苏兴化县。道光十九年(1839)中举,二十四年中进士,改授翰林院庶吉士,留馆学习三年后授翰林院编修,从此正式踏上仕途,是年三十五岁。此后供职于京城约十年,未得升迁。咸丰七年(1857),请假到山东禹城开馆授徒约三年,于九年底回京,仍为翰林编修。十一年,受湖北巡抚胡林翼之请,前往武昌任江汉书院主讲。及至,正值太平天国西征,大军迫近武昌,生员星散,便复折回,沿原路北上,经河北,过太行,入山西,浪迹汾水一带。同治即位,受诏回京,  相似文献   

14.
张穆的《蒙古游牧记》是研究清史、研究边疆史和历史地理者,不可不读的著作。最近,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部书的点校本(张正明、宋聚成点校),为学人的研究提供了方便。张穆(1805——1849),字诵风,本名瀛暹,字硕洲,后以硕州为号。山西平定人。其祖父张佩芳,乾隆进士,历任知县、知州等官。其父张敦颐,嘉庆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张穆11岁时,母亲过世。过三年,父亲又去世。由继母抚养教育,幼年遭遇坎坷。道光十一年(1831)以优贡考取正白旗官学。十九年(1839),应顺天乡试,  相似文献   

15.
《〈女聊斋志异〉书后》(见本刊1985年第4期)写成后,发觉有些谬误。现经石继昌先生指点,补正于下。 (一)《荆茅》、《李老》二篇见吴炽昌(字芗岸,1780?一?)《客窗闲话》续集。按吴炽昌为嘉道间人,其《客窗闲话》正、续集各八卷,分别刊于道光十九年(1839)和三十年(1850)。《书后》所指光绪元年(1875)序刻本,经书商窜乱,删去的篇目约为原书的四分之一。已面目全非,不足为据。《彩凤》、《翠筠》、《素娥》三篇见汤用中《翼駉稗编》。此书八卷,有道光二十八年(1848)刊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曾论及。以上主要内容是石先生告知的。 (二)《玉桂》一篇见潘纶恩《道听途说》。此书约成于咸丰五年(1855)前后,有光绪元年(1875)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时期,英军侵犯厦门计有三次,第一次是1840年7月2日,出动军舰一只,历时两天即退.第二次为同年8月21日,出动军舰两只,历时五天即退.第三次是次年8月25日,出动军舰、轮船计36只,攻陷厦门,历时11天自动撤退.英军三次侵犯厦门,有其前因后果,本文则专论其第一次.第一次历时只有两天时间,属于英方刺探性的挑衅活动,原无必要探讨.由于中英双方记载不同,近数年来,  相似文献   

17.
林则徐到广州禁毒不禁商,他要查禁的只是鸦片,并非盲目排外。1839年3月林则徐直接给美商经回信,区分良莠,为全面禁烟的大局服务。林则徐下令恢复中外贸易后,美国领事吐哪向林则徐保证嗣后本国各商遵例不敢贩卖鸦片。6月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准令外人观看,接见美国商人并与之进行会谈。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对外商区别对待,恩威并施,努力做好善后工作,将对外贸易纳入安全可控的范围之内。7月在广州的美国商人在权衡利弊得失后决定按照林则徐的要求出具甘结,留在当地,几乎包揽广州的进出口贸易,获得客观的经济效益。不久美国商人拒绝与英商共同撤离广州,在客观上减轻了对林则徐禁烟工作的压力与阻力。林则徐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尊严,敢于、善于与外国人直接接触,正确处置好对外关系,实非易事。  相似文献   

18.
“生平无事可述,惟读书数十年,著书百余卷耳。”——东塾先生《自述》一八一○年(清嘉庆十五年庚午春二月十九日)生。一八一六年(嘉庆二十一年丙子)六岁。入塾,读《论语》。一八一八年(嘉庆二十三年戊寅)八岁。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一八一九年(嘉庆二十四年己卯)九岁。读《孟子》、《诗》、《易》、《书》。一八二○年(嘉庆二十五年庚辰)十岁。读《尚书》、《礼记》。一八二二年(道光二年壬午)十二岁。读《左传》。一八二七年(道光七年丁亥)十七岁。肄业于粤秀书院。“复问诗学于张南山先生”,“问经学于侯君漠先生。”(自述) 一八三一年(道光十一年辛卯)二十一岁。读《四库简明目录》。一八三二年(道光十二年壬辰)二十二岁。读《禹贡锥指》。学算。一八三四年(道光十四年甲午)二十四岁。著《汉地理图》。读《文选》,治《谷梁春  相似文献   

19.
老舍究竟何时赴美讲学?其说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九四六年春,去美国讲学。”(山东师院中文系:《老舍研究资料汇编》第194页,1960年版。) 2.“老舍先生于一九四六年五月接受美国国务院的邀请,赴美讲学。”(黄苗子:《老舍之歌》,  相似文献   

20.
历史学家罗尔纲曾为太平天囯的开国史勾勒出"集结团营→揭帜起义→登极建元"的发展脉络。其中心事件是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851年1月11日)于金田的揭帜起义,此前的金田团营是其准备阶段,而咸丰元年二月二十一日天王洪秀全于武宣东乡的登极建元等则是其后继的结果。本文依据确凿的史料,提出:天王洪秀全早于道光三十年二月二十一日(1850年4月3日)即已秘密登极,其后才是同年十月初一日杨秀清等人于金田等处发动的公开揭帜起义、十二月初十日在金田的祝寿建元等一系列事件。太平天囯开国的真实历史进程应是"天王登极→起义勤王→祝寿建元"。本文对是否仍以公历的1月11日为太平天囯起义纪念日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