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的票据行为理论对票据行为诸理论采取了一元的构成模式,因此,无法将作成行为的完成对善意持票人的法律意义,以及交付的欠缺对票据作成人的法律意义同时纳入自身理论的逻辑框架内加以解释.票据行为二阶段说将票据的作成和票据的交付均作为独立的考察对象,区分票据上的债务负担层面和权利移转层面,赋予票据债务负担行为和票据权利移转行为以独立的法律意义,从而可以明确票据行为的构造及票据抗辩理论,可以合理地解决各种票据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票据变造行为的发生会给众多票据当事人应承担的票据责任和享有的票据权利带来相应的影响,给相关当事人造成损失,危害票据流通安全,扰乱国家金融管理秩序。针对票据变造的违法活动,必须运用相关法律武器进行有力的防范和打击。文章对票据变造法律责任进行了探讨,并就现行法律中关于票据变造法律责任规定的不足提出了建议,即应该从立法层面明确票据变造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3.
郭红岩 《理论界》2004,(6):155-156
所谓空白票据,又称空白授权票据,英美法称之为未完成票据(incompleteinstrument),日本票据法称之为白地手形.是指行为人对于票据必要记载事项的一部或全部不进行记载,就在票据上签名发行,预定其后由他人进行补充记载,并依据文义发生票据效力的一种特殊票据。因其大量存在和应用于票据实务中,各国票据立法和司法实践,无论大陆法系较为严格的或英美法系较为宽松的规定,都将空白票据作为票据文义性原则之例外予以承认。而我国《票据法》却对空白票据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态度,仅在第86条、第87条1款对空白支票作了两点规定,与国际社会的空白票据制度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空白票据若干问题浅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白票据是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一种票据形态。我国票据法对此却疏于规制 ,给票据活动带来很大困扰。空白票据的成立要件、补充权、特别是其法律效力是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唯有此才能解决有效的空白票据所面临的法律救济问题 ,由此完善票据立法 ,保证票据的流通  相似文献   

5.
票据法以效率和安全作为自身终极价值,因此票据法上种种制度设计都是围绕着票据流通的迅捷和安全进行的,都是为了保证票据流通如同货币流通一样为人们所接受.但票据法作为法律,其价值体系中不能忽略公平这一法律的根本价值,而票据提示制度就是公平这一价值的体现.票据提示制度是票据法为了平衡票据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而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票据权利人的利益来减轻承担担保义务的票据义务人的负担,以实现票据当事人之间利益的平衡,实现票据法公平的价值.同时也可敦促票据权利人尽快行使票据权利,有利于票据流通的迅捷.  相似文献   

6.
高扬 《理论界》2010,(7):70-74
票据质押在担保和融资领域起着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由于票据债权是证券化权利,因此,票据质押能够兼顾效率和安全。现行法律对于票据质权的设立问题存在不一致的规定,致使在票据质押实务中对于质权是否有效设立的认定方面产生诸多纠纷,也令法院在解决此类纠纷时面临适用法律的困难。应当以区分担保和票据两种法律关系为前提对该问题进行分析。设质背书是票据质押制度的核心。通过设质背书方式设立的票据质权具有担保法和票据法上的双重效力。这使票据质权可以通过由质权人行使票据权利这一方式实现,这种独特的便利高效的实现途径正是票据质押的意义所在。除此之外,票据质权人对设质票据的背书处分权应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7.
陈吉祥 《天府新论》2006,(Z1):174-175
票据行为无因性理论虽可满足票据流通之需要,成为票据理论的核心基石,但人们从票据法律制度在实务应用过程中痛苦地发现,无因性原则无法解决票据的流通效率和使用安全之间的矛盾。〔1〕票据的使用安全屡遭破坏的现实,使人们不得不对票据行为无因性的应有内涵以及该原则的具体应  相似文献   

8.
论票据善意取得制度张忠军一、票据善意取得制度的内涵票据善意取得制度,也称票据即时取得,是指票据上的受让人,依照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方法,从无处分权之人善意地受让票据,因而取得票据所有权,享受票据上的权利。换言之,不问票据真正权利人丧失票据的原因如何,票据...  相似文献   

9.
票据伪造和票据变造是票据的两大瑕疵,严重损及票据的流通性和交易安全,本文在比较研究日内瓦票据公约体系和英美票据法体系的基础上,剖析了付款人及其代理付款人因票据伪造和票据变造而错误付款的法律责任的性质及其风险负担,明确指出由其负担风险的合理性及须注意的几个问题,力图为我国相关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票据伪造和票据变造是票据的两大瑕疵,严重损及票据的流通性和交易安全,本文在比较研究日内瓦票据公约体系和英美票据法体系的基础上,剖析了付款人及其代理付款人因票据伪造和票据变造而错误付款的法律责任的性质及其风险负担,明确指出由其负担风险的合理性及须注意的几个问题,力图为我国相关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应采法定特别请求权说。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成立无须将票据权利的有效存在及"票据义务人实际受有利益"作为必要构成要件,"丧失票据权利"的表述应修改为"因票据欠缺必要记载事项而不能享有票据权利的",票据利益偿还请求权的义务人应为出票人或承兑人,特殊情况下也可为背书人。此外,应明确是否必须占有并提示票据、可以请求返还的利益范围;与原因债权的权利竞合问题及诉讼时效、管辖权及举证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庆市的票据融资业务呈震荡上行态势,票据的短期融资作用增强,走势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明显。应加强对票据市场的监督管理,在法律上明确监管主体;建议将企业的票据不良信息录入企业征信系统;银行应引导企业正确使用商业票据,在稳步发展银行承兑汇票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在开展票据业务的各个环节加强风险防范;应尽快放开票据市场利率,实行浮动利率机制。  相似文献   

13.
票据契约行为理论是大陆法系国家关于票据行为性质的一种学说。该理论认为,票据行为是一种契约行为。由于英美国家将票据视为一种合同,因此,被学者们划到了票据契约行为理论体系中。尽管美国将票据视为一种合同,但是比较而言,美国票据法上的合同理论与大陆法系的票据契约行为理论并不相同,将美国归入契约行为理论体系并不恰当。  相似文献   

14.
票据是现代经济中的重要信用工具,票据的广泛使用,取代了部分货币的职能,因此保证票据具有较高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流通性是各国票据立法的宗旨。普通民事法律强调权利义务的一致性和对债务入抗辩权利的保护,而票据法则突出强调对票据交易安全和流通的保障,限制票据债务人的抗辩。从某种意义上讲,票据法是一种限制票据抗辩的法律,整个票据制度实际上是建立在限制抗辩的基础之上。但允许票据抗辩也是各国票据立法的通则。这是因为票据法作为一种民事法律,不能剥夺债务人的抗辩权利,否则无公正可言。票据债务人享有抗辩权不仅对维护自…  相似文献   

15.
票据权利的保护是为了使票据权利人顺利实现其付款请求权所采取的救护措施,它不同于票据权利的保全与票据法律责任。票据权利的保全是为使票据债权人的利益免受损失而规定的一种特殊制度;票据法律责任则是违反票据法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票据权利的保护有两种具体方法,即票据丧失的补救与票据抗辩的限制。1.票据丧失的补救。票据丧失的补救,是指票据丧失之后,为保护持票人的权利不受损失而采取的法定保护措施。持票人丧失票据,在未恢复占有之前,不但无法行使票据权利、提起给付票据金额的请求,而且票款还有被人冒领的可能。为…  相似文献   

16.
票据作为一种信用或支付工具,其基本的特征是要经过多次转让,从而在多个当事人之间流通,因而保障票据的流通性就成了票据法首要的目标。但同时又绝对不能忽视票据的安全性,因而票据的流通与安全就成了整个票据法所追求的核心法律价值,票据权利善意取得与票据抗辩正是实现这一价值的重要制度。(一)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是指持票人从无票据权利人之手善意而无重大过失地依票据法规定的通常方法取得票据,则自始地取得票据权利①。我国《票据法》第12条规定:“以欺诈、盗窃或者协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不得享…  相似文献   

17.
彭娜  黄文 《天府新论》2005,(Z1):238-239
商品经济催生了票据及其相关制度,票据变造作为副产物,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必须加以规制.根据票据制度中票据行为的抽象性、文义性、独立性三大原则,可确定票据变造责任分配的指导原则,并由此分析票据变造人、变造前签章人、变造后签章人、其他签章人、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分别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8.
票据保证制度,是票据法中一个重要问题。票据保证与一般民事保证存在着不同的理论与规则。了解与研究票据保证的特有制度,对于有关票据保证规则的正确适用,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票据保证的性质和特征、票据保证人的责任、票据保证人的抗辩权和抗辩权援用以及票据保证人的代位权及其行使,是票据保证的主要内容。明晰这些内容对于我国票据法的顺利实施,有相当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票据法律适用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一体化 ,票据的国际流通越来越频繁。但是 ,各国票据法之间的差异仍然显著 ,国际票据法律适用法在解决票据国际流通带来的法律冲突中依然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国际票据法律适用法的比较 ,不难发现 ,各国的票据法律适用法在追求体现国际票据流通规律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某些共同的特点和原则 ,即 :硬性冲突规范的普遍采用 ,“意思自治原则”的排除 ,分割制的普遍运用 ,票据能力的属人法原则以及票据行为的行为地法原则  相似文献   

20.
张清华  罗荣华 《天府新论》2006,(Z1):197-198
对票据的恶意抗辩的认定,我国《票据法》应采用"损害认识说",恶意认定的时间点应以持票人取得票据时为准,抗辩事由是否存在应以票据到期日或行使票据权利时为准.并且,在票据恶意抗辩制度中,"明知抗辩事由"不包括非法取得票据的情形;持票人明知债务人对其直接前手的前手存在抗辩事由仍取得票据的,债务人为恶意抗辩;恶意的内容不包括重大过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