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值得 (施为者) VP”结构与被动观念的表达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值得”是一个可能被标。文章探述了现代汉语中“值得”结构的各种表现及其与被动观念的关系;并从语义与结构的历史衍推和语用主观的共时驱动两个方面探讨“值得”结构的使用动因,将“值得”与“记得”类词和“吃得”类词进行比较,分析并解释相关形式是否也能成为可能被标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讨论被动标记"着"和与"着"共现的相关被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写"着"与相关被标的共现数目,第二部分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多标共现的各种类型,第三部分解释多标共现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首先关注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的类别划分及其相应的标记事实,就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的标记事实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五个问题;根据文献调查对汉语被动标记的数目进行了清理并对其地域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要重视被动标记的标体类型的研究,应该从多与少、单与复、古与今、合与转几个方面进行被动标体分析;就被动标记在方言与普通话中的不同的标现形式及相关比较问题进行了比较,主张以被动观念的标现路径作为被动标记研究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被动观念与语言表现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从客体凸显能力和因果推论能力两个角度论证被动观念形成的条件 ,认为被动观念是人的思维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观念 ;第二部分从事件判断可能和句子表现实际两个角度观察被动观念的选择运用 ;第三部分是余论 ,认为就汉语而言 ,被动观念的表现可以存在于语言单位的各个层级 ,尤其要注意那些可能隐含着被动观念的结构与格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所谓多标被动句 ,即句中含有两个以上语标的被动句。按句中含语标多少 ,可将多标被动句分为三种类型 ,即双标被动句、三标被动句及四标被动句。多标被动句是由单标或双标被动句杂糅而成的。无论是双标被动句 ,还是三标、四标被动句 ,其中有一个语标为主标 ,其他一个或二个、三个语标则为次标。主标表明句子的被动性质 ,次标起凑足音节、使音律平稳和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现代汉语被动句标式的既往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检索既往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既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文章提出“内部被动句”和“外部被动句”概念并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被动句的历史溯源;“V NP Prep”动词习语的结构分析;“内部被动句”和“外部被动句”转换的特点;被动转换的语义限制。最后强调“内部被动句”和“外部被动句”是英语被动转换中比较独特的现象,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8.
汉维语在表示被动关系上,没有共同的、完全对应的语法形式,采用的语法手段各不相同,两种语言被动句的使用范围也不尽相同。维语被动句只部分地相当于汉语的“被”字句,大部分则相当于汉语的意念被动句或其它语法手段。  相似文献   

9.
首先回顾英语动词被动语态的相关研究;然后从认知的角度基于原形范畴理论,借鉴语法符号隐喻,对被动语态的语言实例做具体分析,探求被动语态的原型及其语义特征。英语动词被动语态的原型式为其标记式"be+V-ed",其实质为施动性,原型语义为被动意义,且随着认知的发展,被动语义呈多样性和层次性:显性被动意义(真被动)、隐性被动意义(次被动)和隐性主动意义(假被动)。  相似文献   

10.
鄂东方言“把得”被动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考察鄂东方言的"把得"被动句.全文分四个部分一、单音节被动标记;二、带后助词成分的被动标记;三、"把得"被动句的语气类型;四、"把得"被动句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认识的受动性具有四种主要特征 :条件性、受制性、适应性和继承性。所有这些特征都表明认识必须以认识对象为原型物。  相似文献   

12.
受动性是马克思人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马克思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既继承了费尔巴哈的思想,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实践论的改造。在马克思那里,受动性不仅意味着人的受制约和受限制,还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它是人的存在的基本特征,能动性发挥的内在基础和落脚点,主体能动性形成和增强的基础,以及自我享受生发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3.
英语作格动词是词汇语义范畴内讨论的热点问题,有特殊的语义表征。就词汇语义性质来说,作格动词属于强动作性使役动词,具有动作自发性、不需要外力作用、不允许增加被动语法的标记。然而人们往往错误地将其用于被动语态,这是混淆作格动词与被动词的语义特征的表现,根据词汇语义的结构理论,作格动词不准被动化主要与其语义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4.
The im age of Jane Eyre has been appealing to readers sinceshe was created in 1847 w ith her great courage to rebel againstthe upper c lass and the pressure of the soc ial conventions.Butshe is not perfect,for she is not ab le to overcom e the lim itation…  相似文献   

15.
隐喻效果的实现依赖于认知者的解读。由于隐喻及其意义具有多种假设和开放性特征,本文提出,隐喻及意义的解读不可忽视认知主体的受动性,特别是认知主体自为性的影响;隐喻效果的实现在心理学上体现为四个认知机制的运作过程,是认知者对相关信息进行筛选、确认、允准和自我满足等一系列心理商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是"上课听写、复习抄写、考试默写",是为"三写";如今的教学改革要变"三写"为"三创":有点创新,来点创意,多点创造,是为"三创"。文章以"三创教学"为基旨,以一次创新考试的具体分析为例,一方面详细论述此次创新考试的过程与成效,以求实证由"三写"到"三创"的理论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着重阐述这种教学创新在当今教育环境下的重要启示作用和对今后教学所能起到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主控对被控进行信息控制、提取信息并形成喻值的过程。喻值是被控之间同范畴的信息对应。比喻的信息结构包括表、里、值三个方面。建立这些概念有助于比喻的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论司法权的被动性——以民事诉讼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权被动性是司法权的重要特征。法官不能主动启动司法程序,也不能擅自变更当事人的诉请内容。司法权的被动性能有效防止审判权的专横擅断,确保裁判公正。现行民事诉讼中常有违反司法权被动性的表现。必须充分认识司法权被动性的价值,树立司法中立的观念,完善立法,规范司法运作,加强对司法权行使的监督和考核,同时又要辩证地看待司法被动性,防止观念和行为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9.
政治消极是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发展进程中一种现实存在的负面现象。政治消极的存在对公民个人、社会团体与组织、国家机构的政治理念与政治行为都有着极为严重的腐蚀和破坏作用,并导致整个社会政治价值观念的扭曲和倒退。必须全面认识这一现象并通过多种途径消除社会政治消极,以推进国家与社会政治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巴黎手稿》中 ,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改造了旧哲学中能动和受动两个范畴 ,并将其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 ,揭示了真正的共产主义作为人的解放是人的能动和受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