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莫曰达  林青 《统计研究》1985,2(3):24-28
统计工作正在进行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急剧变化。统计作为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必须从内容、体制、制度方法到计算和传输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在统计工作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2.
陈振裕 《统计研究》1988,5(6):75-78
国外工业企业统计工作,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同实行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达国家同经济不发达国家,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限于资料,很难介绍得很完善。这里,只是根据我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作一综合简介,而不是对国外工业企业统计工作进行全面评价。一、从统计报表制度的设计思想来看,国外十分重视统计调查的经济效益。在工业企业对外报送的统计报表的内容上,总的情况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调查项目比较多,调查内容比较细,调查频率比较高;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则相反。经济发达国家,调查内容比较多,经济不发达国家,则比较少。据了解,苏联工业统计报表制度,周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共有15种、848项指标。日本的工业普查,即统计年报,共有17个部分、75项指标。非洲的索马里,1974年工业普查表式,共有45项指标、73笔数据。  相似文献   

3.
凌亢 《统计研究》1997,14(4):9-11
关于经济效益统计的几个基本问题凌亢ABSTRACTThispaperusesthesystemtheorytomakeanabstratdefinitionoftheeconom-icresultsastheeficiencyproducedbyth...  相似文献   

4.
王凡 《统计研究》1998,15(1):63-66
我国工业品价格统计的几个问题王凡ABSTRACTThepaperhasmadethediscussiononthedevelopmentprocessandmethod-ologyofpriceindexofindustrialproducts,an...  相似文献   

5.
一、统计指标体系完整化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总方针的贯彻执行,国民经济中出现许多新的情况,现行的指标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加以改进。 现行统计指标体系,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产品经济的运行机制,商品经济不发达,现行物质产品统计指标体系正是这一运行机制的产物。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金融、保险、商业、服务业、信息业等第三产业的兴起,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发生了新的  相似文献   

6.
林青 《统计研究》1984,1(3):30-35
自从1978年11月国家统计局在四川峨眉召开“统计教学、科研规划座谈会”后,迄1983年,我国编写出版了多种统计教材。出版的品种、数量之多,大大超过了“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五年来出版的统计教材大体上有这样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盛中 《统计研究》1988,5(4):21-22
一、社会秩序与安全统计的重要性与特殊性社会秩序与安全,是社会统计的一个重要领域。大多数国家在制定社会指标体系时包括联合国在内,都把社会秩序与安全专门列为一类。社会秩序与安全,广义地说,是指一定社会联系与社会关系的总的稳定状态;狭义地说,是指社会成员和团体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不受侵害的保障程度,是社会中的个体的一种基本的权力与需要。与生理需要一样,安全是人的最  相似文献   

8.
工业企业统计的出路何在?根本出路在于将工业企业统计建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信息库、智囊库式的综合经济信息中心,拓宽信息源,进行系统、全面的统计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权威信息。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要求企业统计在为国民经济宏观决策提供所需统计资料的同时,为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包括产品产量、质量、销售、物资、能源、劳动工资、技术设备、财务成本、投资等有关资料,提供国际同行业生产状况、市场行情等资料,并经常开展对经营活动的统计分析、市场预测,要达到这个目的,建立综合性的经济统计信息中心是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周英 《统计研究》1986,3(4):7-10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体系的逐步形成,要求统计工作为国民经济宏观控制、微观搞活服务,为党政领导决策服务。为此,迫切要求建立一套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要求从理论上和认识上解决什么是中国式社会主义统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宋瑛  王强 《统计研究》1986,3(3):12-1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将由国家行政命令和指令量计划宣传管理的经济单位向着相对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转变。企业的统计工作如何改革以适应这一形势,上级统计部门如何促进企业的统计改革,根据我们在石家庄、邯郸、唐山、长沙、武汉、上海等地的调查研究,初步有以下看法。 一、建立以综合统计部门为中心,与车间(科室),班组纵横联系的统计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提供全面的生产经营统计信息。 目前,企业领导十分注意发挥人、财、物、供、产、销的优势,在提高产品质量、生产(?)销对路产品、降低消耗、综合利用等方面狠挖潜力,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了解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还要了解生产经营的全面情况,特别是产、销、存及资金回收的情况。为  相似文献   

11.
工业企业统计工作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伴随着工业统计改革的进一步深 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行超级汇总运行已近四年。根据近四年来的运行结果看,工作中确实碰到了许多的困惑和疑问,总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下面对目前工业企业的统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绍慎 《统计研究》1986,3(6):36-38
一、经济体制改革给企业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国以来,我国工业企业的统计工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工业企业的统计工作,是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和产品经济的统计模式,在企业内部缺乏动力与活力。概括起来有:一是分散。企业内部的统计业务都分散在职能部门,各自向上级主管的“条条”负责,没有一个综合统计部门管理企业的全部统计工作。只有分散的纵向业务联系,没有横向的统一的组织管理和综合汇总,  相似文献   

13.
范宝良 《统计研究》2007,24(12):79-80
一、基层统计工作的问题(一)基层统计工作薄弱,队伍不稳定由于基层统计员调换频繁,队伍不稳定,给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新的统计人员一般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业务不熟,缺乏工作经验,法律意识不强。有的乡镇统计员仅有一人,但身兼数职,只能在完成中心工作之后,才来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影响了统计信息的质量。基层统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低,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很多单位把统计归并在会计科或办公室,大部分是兼职,更缺乏一个综合协调人员,各自分散地执行专业统计,造成多头对外,数出多门。(二)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经费严重不…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要求,我们在1988年组织人力对1983年以来湖南省工业生产指数进行了试算。现将试算情况及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意见介绍如下。一、试算情况1.计算方法。根据各种工业产品产量分别计算各自的发展速度,然后根据各种产品在工业经济中的重要性确定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即:K=(ΣQ_1/Q_0P_0Q_0)/ΣP_0Q_02.计算范围。试算了1983年至1987年共5年的工业生产指数。3.权数基期。严格地说,在利用上式计算生产指数时,应使用拉氏公式,权数应定在  相似文献   

15.
16.
企业市场统计预测作为了解宏观和微观市场信息的重要手段,能及时地为企业提供市场需求和市场变化趋势的重要信息,便于企业及时调整新产品开发战略和生产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使企业能占领市场制高点,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认识企业市场统计预测 企业市场统计预测可分为宏观市场统计预测和微观市场统计预测。前者是广义的市场预测,是总体预测,是对宏观即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预测。后者是企业对本单位所发生的某一种或某一类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总需求量及其变化的预测,主要是对变化趋势的分析研究。本文主要谈微观市…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统计管理体制创新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企业统计改革和创新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文章就企业统计创新中的统计管理体制创新的必要性、目标模式、创新原则和创新内容等问题集中加以阐述,以期在理论上为中国企业统计改革和创新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工业生产指数能否客观、准确地反映发展速度,取决于代表产品的选择和权数的确定合理与否。另外,还需要解决一些特殊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如何满足国家、省、地、县层层编制生产指数的要求,并使各级指数实现较为合理的衔接。一、保证一定的覆盖率,是选择代表产品的基本点代表产品的选择要保证一定的覆盖率。覆盖率可按下述公式计算:覆盖率(%)=代表大类(中类或产品)价值量之和/全部产品总价值量×100%价值量以现价计算,分子分母为同一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