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巴学园”幸福教育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丽花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86-91
应试教育压抑了学生的天性,异化了学生的幸福感。追求幸福是每个学生不可剥夺的权利。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幸福感,而且要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定初步的基础。日本和中国的“巴学园”为实施幸福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样板。然而,幸福教育又与快乐教育迥然相异,幸福不应仅停留在追求快乐的肤浅层次。幸福教育植根于温馨和谐的校园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而不是工厂式的校园与无生命的书本世界。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是幸福教育的理论使命与实践旨归。 相似文献
2.
3.
5.
6.
7.
8.
9.
那个黄昏,春风和煦,温度宜人。她却提前入了夏,鼻尖上挂满汗珠,额角发际亦是湿漉漉一片。她的脚下,摆着几双鞋子,平跟的,高跟的,局促地挤在一起,像是以此来对抗孤独。鞋子可以相互依偎,而她,却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站着。身边小贩的吆喝声,南腔北调,此起彼伏,浪潮一样拍打过来,而她,仿若一叶孤舟,飘摇,沉浮,觅不到停靠的岸。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回想起来,我之所以能够在种种巨大的生活压力下存活下来并反败为胜,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梦想,从来没有承认过失败。即使我有过泰山压顶的艰难时刻,但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人生壮美境界的渴望。 相似文献
15.
常言道:“人活脸,树活皮”。这大概是说人活着就要活出个人样:堂堂正正,风风光光。“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可谓把人要活得有“面子”的价值取向推到了极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要活得有“面子”,往往要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煎熬。朱自清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是为中国人争了“面子”,但他一家老小就得挨饿受冻。这就是说,讲“面子”往往要牺牲“里子”,两者不可兼得,何取何舍,就要看当事人的心境了。所谓“面子”,也就是人的尊严,是精神层面上的东西,而“里子”是与利益相关的。为了这“面子”,有些人可以辞官归隐,有些人可以大义灭亲,有些人… 相似文献
16.
17.
钱慧真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3):36-40
“散文”、“对文”为传统训诂学中的常见术语,它们主要是针对文献语言中同义词使用状况而言的。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广泛地运用此术语来研究同义词。我们描述了《周礼正义》中“散文”、“对文”所涉同义词的各种动态演变关系。并将其与之性质相似的“通言”、“析言”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二者之间的同与异。“散文”、“对文”为考查词类系统提供了参考,并启示我们,汉语词汇研究.必须结合词语运用的具体语言环境,.必须考虑汉民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