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听力是英语中/高级口译考试笔试的“排头兵”。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上海新东方学校多年的教学心得,谈谈英语中高级口译笔试听力部分备考要领及能力要求。英语中级口译笔试听力部分考试会出三种  相似文献   

2.
浅议英语“虚化”与“实化”翻译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英语“虚化”与“实化”翻译,翻译必须忠实于原文,即达到“信”,这是翻译的基本原则。忠实于原文,并不意味着对原文的机械理解,逐字翻译;而应该吃透原文抓住其精神实质,用简洁、流畅、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翻译中恰当地应用“虚化”和“实化”是指词、词组或句子在翻译中既不能译得过“实”,又不能译得过“虚”,“实”或“虚”应该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3.
试论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翻译的可译性、不可译性取决于翻译过程中语言之间的“对等语”的存在与否。这个对等语从理论翻译角度来看是存在的 ,而从具体翻译实践角度就分三个层次 :即认知表达层次是可译的 ;文化层次是部分可译的 ;艺术层次为不可译。之所以这样分层是基于翻译中对等语所要达到在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心目中产生同样的审美意境的交际效果的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一个安在车轮上的国家,在国内从来没有摸过车的我,来美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学驾车。 按照纽约市交通局的规定,只有攒足“点数”后才能有资格申请笔试。所谓“点数”是一种信用录:如护照(3分)、社会安全卡(1分)、工作证(1分)、银行帐号(1分)等,只有凑足6分者,才有资格去文通局办理笔试手续。即使你是一个急性的人,为了积攒点数,也不得不耐心等待一个月。 听朋友说,笔试非常简单,所以我和妻子也没当回事。可一拿到试题我们傻子眼,20道考题只有10O道题有把握。原因是我们拿到的复习题,早已时过境迁。好在我们都是考场上的老手,从上学到读大学乃至读研究生,考题做了千千万,凭着过去考试的经验,连蒙带猜,好在允许有6道题的误差。所  相似文献   

5.
2007年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商务培训认证考试办公室推出的全国国际商务英语培训认证考试(一级)分笔试和口试两大块。本文主要分析了笔试中听力部分第一种题型——商务信息捕捉题型的考试范畴及应试策略,以期对考生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他者”是后现代翻译理论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术语。文化翻译观、后殖民主义翻译观、女性主义翻译观都对“他者”进行过不同的阐释。文化翻译观认为,“他者”就是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后殖民主义翻译观认为,“他者”就是弱势东方;而女性主义翻译观认为,“他者”就是女性自身。列举并评析几种代表性的“他者”论述,藉以透视翻译研究的范式转变过程,这对于当前语境下如何正确对待“他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英语高级口译考试的阅读部分分为选择题和简答题两部分(各占50分),主要考查学生最熟悉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概括能力。考试命题方式近似于其他考试的阅读部分。考生都知道,阅读是整个高级口译考试中得分的关键,与高级口译考试“两座大山”——听力和翻译相比,阅读相对而言更容易让考生树立自  相似文献   

8.
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两种英文版本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译文修改类型与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典型案例,针对黄友义提出时政翻译所需要的“三种意识”,即语言意识、政治意识、国际意识对译文修改之处进行对比分析和深度反思。分析结果显示:部分修改是出于目标语读者之间差异等因素的考虑,而多数修改旨在纠正原译本理解偏差、表达不合理等问题,以提高文本整体翻译质量。与此同时,最新译本中,时政翻译的“三种意识”更为凸显。但要想进一步提升这“三种意识”,应大力培养译者的查证能力,保证政治概念翻译的准确性;采取分众化翻译策略,强化传播的针对性;优化中外合作翻译模式,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9.
还记得自己复习高级口译笔试的那段日子里,遇到的最大困难就属翻译的部分了。听力和阅读由于本人平时爱听VOA和BBC,加上又是《英语世界》等外语杂志的忠实读者,因此这两部分还能应付。可就是那恼人的翻译像座高山挡在前面,每次看到翻译片段我就好像感到绝望,在其他同学望听力和阅读兴叹之时.我只能感叹自己的翻译细胞怎么那么少。  相似文献   

10.
翻译的目的不仅是一种语符间的转换,更是传递源出语信息、文化底蕴的一种文化转换。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讨论了“异化”、“归化”两大翻译策略,提出译者母语与源出语及译出语间的相对关系应是翻译过程中采取“异化”或“归化”处理方式不可或缺的因素,然后讨论了异化、归化的实际使用情景并指出“异化”、“归化”各得其所,无优劣之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翻译研究中出现过两次显著的转向: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语言学转向,及始于20世纪末的文化转向.语言学转向顺应了中国翻译研究“学科化”与“科学化”的需求,是对传统翻译研究经验性、零散性不足的克服;文化转向顺应了中国翻译研究“跨学科”与“拓展”的需求,是对语言学派翻译研究微观性、静态性局限的超越.语言学转向的实质是学科化,文化转向的实质是学科融合,二者都是中国翻译研究在不同阶段所必需经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直到今天,国内翻译界对于鲁迅的翻译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如部分学者认为鲁迅的译文“信”有余而“达”不足。本文通过分析鲁迅翻译选目中的“弱国情结”、翻译理论中的启蒙翻译文化观、“硬译”的方法论和“重译”的翻译路径,从翻译的历史语境视域出发,指出以上观点是从单一文化语境来看待鲁迅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的结果。本文提出鲁迅翻译理论的目的绝不局限于语言表层,而是一种改造中国语言文化、构建平等的民族关系的文化策略,其“硬译”的翻译方法是他的翻译目的在语言层面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运用语言学的理论来解决翻译的问题是当代翻译理论的一个特点。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标准便是将现代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理论中而提出的。语域分析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动态对等”论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有指导作用,同时也是翻译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教学与研究方面,卢思源提出了七种设想,为翻译教学实践与研究指明了方向;在翻译实践方面,卢思源提倡要“动态对等”,不要“形式对等”。他对翻译的“层次感”的研究和阐释融汇了各种翻译理论精要部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通过将其研究成果运用到日语翻译教学,从语法、词汇、内容、背景要素等方面指导学生实现“深层翻译”,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于2002年开考的《上海市英语口译基础能力证书》考试,是中高级英语口译考的配套项目。考试分为笔试与口试两个部分。笔试部分以听力考试的形式举行;口试包括口语和口译。《上海市英语口译基础能力证书》考试第一部分为笔试,以听力形式举行,考试时间45分钟;第二部分为口试(含口语和口译),考试时间为口语10分钟(其中准备时间为6分钟,考试时间为4分钟);口译1 5分钟,考试时间共为70分钟。笔者是上外成教院长乐分部的基础口译老师,我所带班级的学员基本上都是在读学生,他们中大部分人的目的是通过基础口译的学习来奠定日后参与中高级口译考试的基础。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有意识地把培养学员的口译基础能力放在第一位。由于口译强调综合语言能力的应用,其中听力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听不懂就不可能翻译,所以如何提高听力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关于这个问题,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曾有过多种提法,然而,就其研究途径来说,不外两种:一种是取诸我国古典文论和传统美学,从文艺学的角度探讨翻译的标准问题;另一种则是引用国外翻译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从语言学和交际学的角度寻求翻译上的等值。一运用文艺学研究的翻译标准,主要有“信达雅”、“神似”、“化境”。“信达雅”是当年严复提出来的,原出自于我国古典文论,即《易·系辞》:“修辞  相似文献   

17.
小罗 《今日南国》2009,(3):21-22
找工作的过程不外乎投简历、笔试、面试。如果过不了简历关就没机会进入笔试;如果过不了笔试关,也就没资格进入面试。然而,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绝对的,很多时候,只要有准备、有勇气,机会就能争取来。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一种复杂而艰难的语言活动,理解原文与表达译文是翻译的两个关系极为密切的过程。正如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所言:“翻译工作者的第一任务是了解原文,第二步就得把所了解的传达给读者。”我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严复先生曾提出过“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并把“信”放在第一位。这里的“信”即是忠于原  相似文献   

19.
论鲁迅翻译中的"信而不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翻译思想主要是围绕“信”和“顺”的问题展开的。他“宁信而不顺”的硬译观在我国文坛上曾经引发过极大的争议,其译文也因为生涩难懂而遭到攻击。通过对鲁迅翻译思想中的“信”与“不顺”展开具体分析,可知鲁迅“信而不顺”的翻译背后隐藏的翻译语言观和文化观。鲁迅开放的文化观在世界一体化走向的今天更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朱光潜美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途径,没有翻译,也就没有他在美学研究领域取得的累累硕果。文章通过对朱光潜美学翻译实践及其译论进行考查,发现朱光潜的美学翻译活动,是在受到当时翻译生态环境因素影响下的适应与选择,是“译有所为”的体现,而在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的选择方面,更是体现了译者的“中心地位”作用。作为翻译群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朱光潜实现了对翻译生态环境适应度的准确选择,取得了美学和文艺理论翻译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