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福利政策作为OECD国家政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稳定家庭功能、提高家庭福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税收优惠是国外家庭福利供给的主要手段,美国近一半的家庭福利、日本近40%的家庭福利来自税收优惠。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形势下,我国传统家庭功能正在经受严重冲击,家庭互助、家庭照料、社会融合等婚姻家庭新问题不断凸显。文中系统梳理近20个OECD国家的家庭税收优惠措施,提出在我国工薪所得税中率先探索家庭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家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威 《社会工作》2016,(6):3-24
欧洲大陆德语国家的社会工作与众不同,其独特性首先体现在多个基本概念并存以及社会工作有着鲜明的教育学取向.社会教育学与社会工作概念并存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教育学最初作为面向儿童青少年和家庭的职业分支领域,是对家庭日益弱化的社会化功能和教育功能所进行的一种补充和替代,而社会工作最初作为面向成人的救助性工作和福利服务工作,是对家庭日益降低的社会保障功能所进行的一种补充和替代.历史上,社会教育学和社会工作是分开发展的、成为两个不同的职业分支领域.社会教育学发展成为一个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三个独立的教育领域,它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当今,社会教育学和社会工作已趋于交汇和融合,但同时保持其各自独特性.两者的共性在于:个体和家庭的社会化任务由社会和国家承担、两者均致力于减少社会困境.对两者发展脉络和相互关系的分析也显示出:德语国家的社会工作有着鲜明的教育学色彩和取向,当然这一取向基于对现代教育学和广义教育(而非狭义教育)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憨老家庭是指老迈家属照顾智障者的家庭。本研究对憨老家庭物质条件、精神状态、家庭内部支持和家庭外部支持四个方面的生存状况做初步的了解。研究方法:选择三个憨老家庭进行半结构的个案访谈。结果:(1)憨老家庭有居住和经济收入等基本物质保障;(2)老年监护人和残障子女之间有很好的支持;(3)憨老家庭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主要来源于国家对老年人的政策;(4)社会支持系统对憨老家庭的支持还有欠缺。  相似文献   

4.
2006年,随着我国涉外收养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满足外国收养家庭和被收养儿童的迫切需求,民政部启动了寻根回访工作。三年来,这项工作历经探索启动、典型试点和逐步推开的发展路径,不仅增强了被收养儿童的感恩之情,赢得了收养家庭的普遍赞许,而且推动了福利机构的长远发展,尤其是在我国与外国收养人、被收养儿童之间延续了爱心,传递了真情,建立了友谊,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媒体的交口称赞。寻根回访工作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涉外收养工作的一个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5.
李培锋 《社会》2002,(6):35-37
战后英国“福利国家”的建立 ,弥和了英国人民的战争创伤 ,为整个社会提供了一个安全阀和稳定器 ,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福利制度也使整个社会染上了一种“福利病” ,即在投资与工作方面造成了两个“动力真空” ,企业家不愿意投资 ,工人不愿意工作。这种失去生产动力的福利病不只见诸于英国 ,也遍及欧美各地 ,堪称是传统福利制度的一种通病。这一通病无疑给夕阳西下的英国经济雪上加霜。为了治愈这一福利病 ,英国自撒切尔夫人上台以来就对其进行了大规模会诊 ,但收效不大 ,福利病依然挥之不去。值得注意的是 ,工党领袖布莱尔独辟蹊径 ,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6.
憨老家庭是指老迈家属照顾智障者的家庭。本研究对憨老家庭物质条件、精神状态、家庭内部支持和家庭外部支持四个方面的生存状况做初步的了解。研究方法:选择三个憨老家庭进行半结构的个案访谈。结果:(1)憨老家庭有居住和经济收入等基本物质保障;(2)老年监护人和残障子女之间有很好的支持;(3)憨老家庭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主要来源于国家对老年人的政策;(4)社会支持系统对憨老家庭的支持还有欠缺。  相似文献   

7.
张威 《社会工作》2016,(3):33-46
本文以中国、德国和美国三个国家为例,分析对比三个国家国家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对社会政策、第三部门和社会工作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国家模式直接影响着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体系的构建。德国是保守型福利国家,较强的国家性、理论性和立法性造就了高度发达的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和高度职业化的社会工作,第三部门以公益原则为主;美国是自由经济型国家,较弱的国家性、较强的社会性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造就了局限于最低程度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以私立慈善组织和教会为主体的高度职业化的社会工作,第三部门以自愿原则为主;中国转型期的国家模式较为特殊,是一种同时具有福利国家和自由经济型国家特征的中央集中管理型国家,较强的国家性和较弱的社会性决定了第三部门和社会工作“以国家为本”、“政府主导”的发展方向。分析也表明,中国社会工作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在宏观层面建立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以"帮助幼小孤儿回归家庭,重温母爱;辅助大龄儿童成人成才,立足社会"为工作目标,将儿童养育分为院合养育、家庭寄养和类家庭照料三种形式。福利院未来发展定位是在5至10年内基本建成集医疗、康复、特殊教育、心理疏导、交流培训和社区支持等多功能综合示范型儿童福利机构,建立面向全省儿童,并不断完善功能模块和服务供给的儿童福利体系,逐步实现由补缺型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福利转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一篇经典文献.该文首次全面介绍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激进女性主义思想流派,客观介绍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立场,系统梳理女性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和理论,尤其是从女性主义视角回顾福利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重点是分析女性主义对福利国家的基本态度,指出女性主义对不平等"有限关注"的局限性,描绘女性主义视角中的福利和她们的理想社会,是科学认识和准确理解女性主义福利思想和福利理论的基础文献.这对女性主义思想意识不断觉醒,社会性别议题主流化,国家反家庭暴力成功立法和现代家庭福利政策成为国家社会政策议程优先领域的中国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现实、理论、政策和专业服务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接2012年第5期)五、中国社会福利时代与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前景2010年是中国社会政策、社会立法、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建设与社会福利元年,标志中国总体性社会福利制度,包括国家福利、儿童福利、家庭福利、妇女福利、残障福利、老年人福利、军人福利、社区福利和社会化福利时代来临,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  相似文献   

11.
袁小良 《社会工作》2024,(1):130-157+166
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是所有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转向社会投资范式试图超越效率与公平的权衡。本文利用经合组织国家社会福利支出数据库(SOCX)和福利国家比较数据集(CWS)建构了涵盖18个经合组织福利国家1990年至2017年的面板数据,以福利支出指标和税后基尼系数为代理变量,检验了福利国家社会投资转向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特别是福利体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在控制一系列变量的条件下,福利国家提高社会投资类政策支出比例有助于缓解收入不平等;在主效应的前提下,福利体制对两者的关系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中保守主义福利体制强化了两者关系,而南欧和东亚福利体制削弱了两者关系。这表明福利体制对理解福利国家的社会投资转向改革以及缓解收入不平等仍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在福利体制的分析框架下,东亚福利体制国家在儿童照顾领域有着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福利态度.利用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SSP) 2012年的数据,对东亚国家社会成员儿童照顾的福利态度进行判断,从国家与个人特征两个层面分析福利态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受到有限的儿童照顾政策影响,东亚福利体制国家中儿童照顾的福利态度总体倾向于家庭化,由韩国、日本到中国家庭化程度逐步加深.儿童照顾福利态度更多受到个人特征影响.性别、城乡与劳动力市场因素是影响中国、日本与韩国儿童照顾福利态度的主要差异点.日本与韩国女性的不利地位使得处于育儿阶段的女性期待在家庭之外获得更多儿童照顾支持,快速城市化使中国的大城市居民对儿童照顾支持有着更高的期待,隔代育儿的传统则使中国的就业者与育儿阶段的女性能够从家庭获得更多帮助.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职业妇女的队伍正在急剧地扩大。这种状况不仅对妇女本身,而且对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及整个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一、西方妇女的就业现状许多西方学者认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发生,使得西方国家妇女的命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美国纽约大学研究员凯麦曼指出:近代工业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工作和家庭的分离。在前工业社会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所有的家庭  相似文献   

14.
美法两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差异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晓霞 《社会》2003,(6):46-49
海外传真 西方工业化国家大都有儿童资助的传统,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儿童福利制度。儿童福利已成为工业化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资助,不仅体现了一种社会正义原则,而且也强化了家庭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在西方国家中,法国具有最优厚的儿童资助政策,美国也有悠久的儿童资助传统。但因不同的历史、文化、政治风格等原因,两国在对待儿童福利的态度、儿童资助的内容、广度与深度方面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9,(7):84-89
基于中国现有公共政策存在的制度性缺陷,社会福利政策在家庭价值取向上摇摆不定,研究以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为目标,在提高家庭生存发展能力、福利保障能力、平等和谐能力三个层次,以及显性家庭政策、家庭公共政策两个维度,进行与家庭建设相关的人口生育政策、公用事业政策、住宅购房政策、就业保障政策、个人所得税制等方面的政策研究,并提出设立社会医疗保险家庭账户、有效落实随迁老人政策配套、注重家庭养老的全社会支持、女职工职业中断的劳动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福利与工作     
1996年8月,美国进行了一次大胆的社会实验:克林顿总统签署了一项“以工作换福利”(welfare to work)的法案。从此,贫困家庭再也不能将福利救济作为一种权利来要求,父母不得不去找一份工作。这一在美国充满争议的改革曾遭到许多欧洲国家的痛斥。反对者说,要求得到福利救济权利的贫困家庭的父母难以找到工作,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是单身母亲;这种改革实际上是使这些父母及其家庭一无所有。如今,10年过去了,这种可怕的警告被证明是惊人的错误。在美国,要求得到福利救济的人数现已减少了一半以上,因为很多人找到了工作,并且有些人已因此获益。毫无疑…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全国少有的省级建制儿童福利院,宁夏儿童福利院在做好银川地区孤残儿童的收养、收治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自治区各地市儿童福利机构的培训指导、社区困难家庭残障儿童的医疗康复等职能。在发展成为集要幼儿医疗护理、儿童养育照料、康复教育、技能培训、家庭寄养服务指导、弃婴庇护、儿童权益保护及社区残障儿童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专业化儿童福利资源中心之后,这所机构考虑的是如何更加精细化地从生命个体关怀的角度探索儿童福利机构的文化建设及孤残儿童群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现实状况亟需引起对孤残儿童福利事业的重视.总体来看,孤残儿童福利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院舍养护的专业化水准和对儿童心理、情感需求的重视,以及对家庭寄养的财政、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的支持,都有待进一步改进.纵观国际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趋势,为促进孤残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当前已经形成了多种更加人性化、社会化的福利模式,并且这些举措正发挥着巨大而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孤残儿童的身心状况决定其不可能完全回归家庭,发挥着集中养育功能的儿童福利机构仍将长期存在.在梳理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后发现,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不仅反映在机构方面,国家关于儿童福利政策,尤其是孤残儿童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三条政策建议:第一,推动儿童福利立法,健全行政管理体制,整合儿童福利资源,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第二,重视并继续推广家庭寄养、收养的孤残儿童福利服务模式.第三,巩固儿童福利机构在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中的基础作用,发挥其专业功能,推进综合性发展,增强“类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河北省玉田县的实证分析,本研究着重探讨了在中国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配置、家庭决策权及家庭福利分配方面的性别变化,认为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产品的类型和企业的规模对妇女参与企业管理和程度有较大影响,而妇女是否参与工业劳动、是否参与管理与妇女参与家庭决策及福利的获得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接2012年第2期)第十五,家庭、家庭健康、社会性别、妇女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社会工作是个内涵外延丰富多彩,范围广泛,内容繁多,服务对象多样,而且是中国新兴的医务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家庭福利制度与福利服务体系是国家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