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克强同志的新著《怎样从书海中找到自己的航向》(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以下简称《航向》)为方法学、书评学和编辑学开拓了新的景界:提出“大知识工程”这一全新的概念,并以此为依托勾画出了一种“整体化路线”和“整体化文库”为主体的新科学景观。这一重大新构想,不仅可能改变知识体系的总体结构;而且已产生了一系列实际效益:如为当代中国争得‘生物计算机的理论预言的优先权’、提出一系列富有预见性的实用理论工具和理论榧架的实验性实例,等等。基于对《航向》这部气度非凡的新构想,及其所初步展现出的理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 ,第一次提出了“实践”这一哲学范畴。马克思以实践为出发点和依据 ,对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作总体的批判 ;同时 ,马克思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系列唯物史观的重要思想 ,为新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建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物本主义:葛利叶理论主张的核心李伟昉作为法国“新小说”派的重要代表作家,罗伯──葛利叶提出了“小说革命”的一系列理论主张。这些主张集中体现在其论著《为了一种新小说》中。其中,《未来小说的道路》和《自然·人道主义·悲剧》等论文被视为“新小说”派的纲领和...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最早深刻论述了“共产党的先进性”,高瞻远瞩地为共产党指明航向;苏联共产党的亡党又从另一枧角警示我们坚持“共产党的先进性”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共产党的先进性”的新诠释.  相似文献   

5.
著名文艺理论家钱中文 ,为新中国文艺理论辛勤耕耘几十年并取得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成果 ,他提出的文艺“审美意识形态”说为中国文艺理论的当代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新出版的《文学理论 :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 ,对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理论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在一定意义上 ,堪称为“中国 2 0世纪最后的文论经典”  相似文献   

6.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一句誉满全球的名言。每当人们提到它,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到近代科学之父弗兰西斯·培根,因为他在《新工具》一书中提出了这一名言,所以人们也就自然地把这一名言的发明权归属于他了。然而,在世界历史上,最早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并不是英国的培根,而是我国东汉时代的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他在其名著《论衡》中的《效力篇》里,早就对知识就是力量进行了论证,并且明确地提出了“人有知学则有力矣”的光辉论断。  相似文献   

7.
在朱熹对《诗·魏风》和《诗·唐风》的解读上,包含若干异乎前说的新成就。一,他有着《魏风》、《唐风》实为“晋风”的思想,以及“晋风”风格取决于晋之地理环境的文学风格理论。二,他在“晋风”阐释史上最早提出了《蟋蟀》和《山有枢》为唱和之诗的观点,这是《诗经》学史上的新创见。三,他否定了毛《序》为代表的汉唐旧说关于“晋风”主旨上的“刺”诗说,将某些篇章读为表现衰乱之世士子心态的诗篇。当然,所有这些新成就,和朱熹在整个《诗经》学思想上的新突破又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在《资本论》研究中,《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一直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因为这不仅是从整体上理解《资本论》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而且是在借鉴《资本论》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新体系的努力中,所必然遇到的一个理论与原则问题。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争议颇多。但其焦点,则集中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所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一语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范畴上。准确地把握这里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范畴的含义,成为科学地说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关键。自一八四四年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第一次提出“生产方式”这一概念之后,它被赋予了  相似文献   

9.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这是孔子说的一句话。对于这句话的翻译,不少人把“为师”译为“做老师”或者“当老师”。如:“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凭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88年6月第3版)。又如:“温习过去的知识,就可以知道新的道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初中文言文学习旨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88年12月)。再如:“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知道新的道理,这种人可以让他做老师了”(《中学古诗文对照注释》上册,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1987年12月第2版)。上述译法,均把“为师”译作“做老师”或者“当老师”,都是不够准确的。  相似文献   

10.
理论观点在《知识和控制:教育社会学的新方向》一书中,扬(Young)宣称:“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教育社会学研究提供选择的方法和开辟卓有成效的方向。”他认为我们不应该把教育社会学看作是和知识社会学完全不同的研究领域,他认为“人们对教育社会学的主要兴趣已经转变为对教育机构中的社会组织或社会知识的研究。”把知识或者“算是知识”的东西看作是由社会构成的这种观点导致了众所周知的“新”教育社会学的形成,这种情况在英国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1.
论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管理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四大趋势:“人性化”、“整体化”、“战略化”和“网络化”。本文首先分析论述了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人性化”趋势,认为“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文化人”、“网络人”和“知识人”是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不同发展阶段,这些有关人性假设的发展趋势使人的社会性更加突出,即更加人性化;然后对西方管理理论发展中的“整体化”、“战略化”和“网络化”趋势作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东坡《题吴道子画》云:“立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钱钟书先生认为这两句话概括了东坡诗的理论和实践,并对此二语作了精辞的阐述。(《宋诗选注》)这里需要进一步探论东坡诗的“新”与“妙”究竟当如何理解。“苏子瞻以新”(《后山诗话》),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连不赞成他的人也不能不承认东坡诗“新”。如元遗山《论诗绝句》:“苏门若有功臣在,肯放公诗百态新?”元遗山的意见,后人颇多异议。赵翼《瓯北诗话》云:“若反以新为嫌”,难道诗人只应该“拾人牙慧,人云亦云”,“抱柱守株,不敢逾限一步”?“新”正是诗的需要,文学是要不断创新的。而且,“新岂易言?意未经人道,则新;书未经人用过,则新。诗家之新正以此耳”  相似文献   

13.
董仲舒的“诗无达诂”说揭示了诗歌欣赏中的一种特殊现象,给诗多义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武器。但是,过犹不及,如果以“诗无达诂”为口实来掩盖语言知识的浅薄,容许不该发生的歧义,那就是十分有害的了。有鉴于此,袁行霈先生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一书中谈及古典诗歌的多义性时,就提出了宣示义和启示义这两个新概念。他说:“宣示义是诗歌借助语言明确传达给读者的意义;启示义是诗歌以它的语言和意象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列·符·赞可夫(1901——1977年)是苏联杰出的教育家。他自1957至1974年和他的同事就“教学与发展的相互关系”这一课题进行实验研究,《教学与发展》就是这一研究的总结性著作。他在取得第一手实验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理论原理,借以解释学校教学中一系列基本现象,并提出从根本上改革学校教学的建议。其目的在于:“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他提出的理论原理都是用检验过的事实和“数据”来说明  相似文献   

15.
新《公司法》中破解"公司僵局"制度安排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我国《公司法》的修订,论述了“公司僵局”的定义,破解了公司僵局的理论基础及各国的相关立法与制度,着重探讨了我国实践中公司僵局的类型、新《公司法》中解决“公司僵局”的制度安排,立法争议以及司法实践中解决公司僵局诉讼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公司僵局”是一个描述公司政治与利益冲突的形象词汇。为保护股东利益,有效破解公司僵局状态,欧美国家都在有关立法与司法制度中作了相应的制度安排。我国新《公司法》虽然并未直接提出“公司僵局”的概念,但新《公司法》中的公司司法解散制度、股份回购制度等一系列具体制度,实际上确立了解决公司僵局问题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6.
在《资本论》研究中,《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一直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因为这不仅是从整体上理解《资本论》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而且是在借鉴《资本论》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新体系的努力中,所必然遇到的一个理论与原则问题。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争议颇多。但其焦点,则集中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所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一语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范畴上。准确地把握这里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范畴的含义,成为科学地说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惟上智与下愚不移”出自《论语·阳货》,意思是说,只有上等的智人和下等的愚人是不可改变的。这句话,文意非常清楚明了,本无辨正可言,但读了《山东师大学报》1982年第二期《‘惟上智与下愚不移’新析》(王立功,以下简称《新析》)一文,反而叫人难以理解了。他认为,孔老夫子说“不移”并不是说“不可移”,而是说“可移”。这便是《新析》一文的“新”之所在。这里,我们禁不住要问:既然孔夫子不认为上智和下愚“不移”,而认为“可移”,那他直接说“移”足矣,何必言“不”?以己之愚见,《新析》所析者,非孔子之本意。现提出来与作者商讨,辩明是非,以免舛误。  相似文献   

18.
围绕电影《无极》引发的“馒头”官司、著名文学前辈与后辈之间的口角之争,无不体现了两代人的文化对决,一系列好大喜功的国产大片制造了一堆堆有形无形的“垃圾”,易中天说《三国》、于丹说《论语》,缔造着一个新的说书时代,知识和观众无可避免地被“粉丝化”(“粉丝”是英文Fans的音译,原义是“热心的追随者”)了……回眸凝望2006年这一系列文化争鸣事件,人们在争论中留下了几许笑骂、叹息、思考和启迪。  相似文献   

19.
结合我国《公司法》的修订,论述了“公司僵局”的定义,破解了公司僵局的理论基础及各国的相关立法与制度,着重探讨了我国实践中公司僵局的类型、新《公司法》中解决“公司僵局”的制度安排,立法争议以及司法实践中解决公司僵局诉讼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公司僵局”是一个描述公司政治与利益冲突的形象词汇。为保护股东利益,有效破解公司僵局状态,欧美国家都在有关立法与司法制度中作了相应的制度安排。我国新《公司法》虽然并未直接提出“公司僵局”的概念,但新《公司法》中的公司司法解散制度、股份回购制度等一系列具体制度,实际上确立了解决公司僵局问题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人文科学在社会生活和科学群体中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人文因素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作用显著,它突出反映在“信息爆炸”和“知识整体化”两个特点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