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郭象的“独化”论思想不仅在魏晋玄学关于“无”、“有”等本体思想之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整个中国哲学史上也独树一帜。如何看待郭象的“独化”论呢 ?人们往往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把它作为抽象概念来认识 ,由此将其视为神秘的唯心的思想。其实 ,郭象的“独化”论并不是一个抽象概念 ,而是一种现象性的存在论。当然 ,郭象没有明确的现象学的思想 ,但他有明确的“相因”论的思想和方法论 ,由此表现出了其“独化”论的现象性义蕴。郭象的“独化”本体论不仅具有现象性 ,他的“遣之又遣”的“冥而忘迹”的认识论也有现象性  相似文献   

2.
康中乾 《中州学刊》2001,(4):106-111
文章指出,王弼的"无”本体在哲学性质上是个一般、抽象的"一”,因此,这个"无”就在存有意义上有着内在的矛盾而必然导致其由"无”向"有”的转化.裴的崇"有”论正是王弼贵"无”论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逻辑结果.但由于裴把"有”视为现象界的群有,所以他并未建立起真正的"有”本体.真正的"有”本体最终由郭象的"独化”论而完成.文章较详细地分析了郭象"独化”论的逻辑结构与其运思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郭象之前的儒家象征式山水观、道家非对象性山水观、魏晋情感化山水观中,自然山水要么统摄于主体的精神境界而受到忽视,要么纠缠于物物的因果链条而受制于他物。郭象的"自生独化"说在解构事物外在生成论的同时又把事物自身的性、理作为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从而使具体事物之性、理与形皆获得了独立性价值并因此形成一种新的自然观。郭象的"自生独化"自然观经由东晋"以玄对山水"观念的推动,使得山水本身成为一种有"生命力"的主位对象而进入人的审美视野。可以说,郭象"自生独化"说是中国文化上自然山水之美获得独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牛海芳 《理论界》2009,(9):131-133
郭象是魏晋玄学发展中的重要人物,是玄学崇有派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适性"而为的理论,认为"有"是世界的唯一存在,继而由"有"推论到事物的"自生"、"自有"、"独化".事物的"自生"、"自有"、"独化"皆源于事物各自的"性分",事物各自的"性分"是天然而有的,是不可更易的,因此万事万物便只能也只需去"适性".  相似文献   

5.
郭象其学说通过名教自然冥和说、独化自生论,以及自因、自为、自得、自有、自性说这三个方面来体现。独化自生经逻辑演化,自因、自为、自得、自有、自性而无待自造;无待自造而自然,自然而逍遥自由,成为郭象哲学的形而上本体。"玄冥之境"是郭象独化自生的价值理想境界,也是其终极境界。  相似文献   

6.
郭象玄学通过对庄子逍遥义的全新阐释以及"独化于玄冥之境"的人生境界的建构深刻地影响了东晋士人的心态,为他们诗性人格的生成提供了哲学理论依据.郭象玄学对东晋士人诗性人格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以新逍遥义为基础的"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建构引导东晋士人在出将入相、建功立业的同时,又能保持宁静淡泊、潇洒飘逸的名士风度;"独化于玄冥之境"的本体论命题使东晋士人在面对宇宙自然时追求与天地万物冥合为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正> 郭象哲学的基点是什么?许多文章及教科书都曾论及,其中以“命”说、贵“无”说、“独化”说、“玄冥”的神秘境界说为基点,给郭象下唯心主义断语者居多,以崇“有”论为基点,下唯物主义结论的也有人在。本人读郭象《庄子注》有一些体会,愿提出来供同志们批评指正。《庄子注》主要论及了万物因何而生的问题,如何存在的问题,由何而来往何而去的问题,还有与如上问题密切相关的物与自身、人与自身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郭象哲学的落脚点便显露了出来,它不是“命”和“无”,也不是“独化”和“玄冥”,而是“物”。  相似文献   

8.
论郭象对生死的知性阐释——兼与庄子的生死观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象对庄子的生死观进行了创造性阐释,认为生死皆命,不可违逆,生死独化,两不相知,进而主张与变为一,玄同生死.与庄子追求"心"的解脱的生死观相比较,郭象对生死进行阐释的独特性在于注重对生死的知性理解,而后将这种知性理解转化为心灵上的理性接纳,其生死观可称之为"智"的慧解的生死观.郭象对生死的知性阐释是对魏晋时代生命自由问题的回应.  相似文献   

9.
郭象的万物独化自性说,消解了主宰万物的宇宙本体,赋予万物以独立、平等的地位,同时他注意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因相成,重视人与物之间和谐关系的建构。郭象玄学中所蕴涵的生态哲理对于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有所启发,但对其所存在的消极因素应加以分辨。  相似文献   

10.
郭象哲学对汉代元气论与王弼"无"之本体论的转换,不但消解了万物外在的生成根据,而且宣告了一种新的个体生命意识的诞生。万物个性之"有"无所归因的自然自在,揭示的是生命初始状态的偶在性与独一无二性。万物任性而动的自动机制,彰显的是生命生存模式的率性自由与独立自足。万物适性逍遥与独化于玄冥之境,呈现的是生命境界的个体自得与并存和谐。郭象哲学的个体生命意识不但可视为对晋人个体生命风度的理论概括,其所开拓出的"个体间"关系亦可视为中国文化上的一种新型"群己"关系。不过,郭象侧重把生命意识奠基于个体的自发、自动本性而非自觉、能动心性,导致的是生命精神超越维度的欠缺。同时,在一个玄冥关系已然破碎的现实社会,郭象倡言的生命和谐之境也只能是一种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