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微波单因素萃取的基础上,采取L9(3^4)正交优化实验,探讨微波萃取时间、溶液pH值和料液比对肌苷酸萃取率的影响.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的结果表明:影响肌苷酸微波萃取的主要因素为微波萃取时间。其次为溶液pH值和料液比.在微波功400W的条件下,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萃取时间4min,溶液pH值为9,料液比为1:20,此时肌苷酸萃取率为99.1%.  相似文献   

2.
采用了Φ3&;#215;0.5&;#215;20000不锈钢柱内填弃GDX-102(80-100目),在所选择的色谱条件下,以乙醇为内标物,测定了苯酚和双氯水羟化反应液中水分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性较好,回收率为99.5%~101.3%,标准偏差为0.055~0.057(n=5)。  相似文献   

3.
采用SBR 工艺对广州地区城市污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反应装置内,可以达到既能去除有机物又能脱氮除磷的效果.处理后,出水 BOD5浓度为 5.12-13.62 mg/L,去除率达85%-93%2出水COD浓度为10.7-32.2mg/L,去除率达82%-88%;出水NH3-N浓度在2.83-9.83mg/L,去除率达53%-87%;出水TP浓度为0.l-0.45mg/L,去除率达85%、99%.  相似文献   

4.
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食用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硫酸铵-聚乙二醇(PEG)双水相体系中,PEG浓度、(NH4)2SO4用量、Trition X-100用量、溶液酸度等因素对常见食用色素叶绿素铜钠盐(SCC)萃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50mL的总体积中,聚乙二醇的浓度为30%,10%的SCC溶液的体积为1mL,(NH4)2SO4用量为10.0g,表面活性剂Trition X-100的用量为1.0mL,在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叶绿素铜钠盐的萃取率达97.98%。叶绿素铜钠盐最大吸收峰位于632nm,实验测定其溶液体积在0—1.2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标准工作曲线为Y=1.0117x+0.0055,R=0.9999。在实验条件下,金属离子Zn^2+、Mn^2+、Mg^2+、Fe^2+、Ni^2+、Cu^2+对SCC的萃取均不干扰。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从万寿菊中提取叶黄素的强化工艺条件,对提取剂、皂化液浓度及皂化时间进行了考察.并确定出以二氯甲烷作提取剂、皂化液浓度为4%,皂化时澡为2h的适宜工艺条件.粗提物经柱层析分离,重结晶,再经过超临界流体沉淀处理后,可提高叶黄素的纯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偶氮胂Ⅲ作为萃取剂和显色剂,在PEG-ArsenazoⅢ-Na2SO4体系中的非有机溶剂萃取光度法测定钯.将配合物从PH3.5(HAc~NaAc缓冲溶液)的溶液中萃取至PEG相,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10nm,摩尔吸光系数为5.0×104L·mol-1·cm-1,Pd(11)的线性范围为0~4μg/ml,Pd(11)与ArsenazoⅢ的配合比为12.将方法用于C-Pd催化剂中钯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
罗汉果是广西特产,罗汉果属植物的果实。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微波萃取系统,进行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实验,确定了微波辐射条件下不同的物理参数(辐射功率、辐射时间、溶剂量等)对提取率的影响,优化的微波辅助提取最适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40%;微波辐射功率495W;辐射时间6min;提取压力0.1MPa;原料粉碎度100目;固液比1:30。在此条件下,罗汉果皂苷一次提取率可达76%。  相似文献   

8.
关于如东县农村计划生育的管理工作吴亚萍,陈样志,葛坤山如东县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北侧,隶属于沿海对外开放的南通市,1979年至1994年15年间全县的计划生育率达到99.4%以上,全县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为4.28%。,成为全国农村较早地实现由人口增长型...  相似文献   

9.
流动注射在线萃取FAAS法测定天然水中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流动注射在线APDC(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络合水中铅,用 MIBK (甲基异丁基酮)萃取,自动注入FAAS(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并采用了 因素轮换法对仪器操作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快速,精密度 (RS)为4.11%,灵敏度S0为0.34(μg·L-1/1%吸收),加标回收率为 94~ 102%,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由于羊毛纤维表面结构的特殊性,导致了羊毛针织物具有毡缩倾向.为此对羊毛织物进行蛋白酶防毡缩整理.文中对碱性蛋白酶在羊毛针织物的防毡缩整理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双氧水浓度为40ml/L、温度为45C、时间为45min、pH=8、蛋白酶的浓度为4%、温度为45C、时间为35min、pH=8.以这样的工艺条件来处理羊毛针织物,其防毡缩性有所改善,织物悬垂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用APDC-DDTC-MIBK-环已烷体系萃取Na_2SO_3中的铅,并利用空气-乙炔火焰测定其含量。建立了优化的萃取和测定条件,并对可能存在的元素进行了干扰实验。结果测出分析纯的Na_2SO_3中铅含量为2.3mg·L~(-1),食品保鲜剂中铅含量为0.15mg·L~(-1)。本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D_(RS))为2·4%左右,回收率接近99%。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分类器的正确率和减少训练时间,将特征提取技术与分类算法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核Fisher鉴别分析和最小极大概率机算法的入侵检测算法。利用核Fisher鉴别分析技术提取关键特征,运用最小极大概率机对提取特征后的数据进行分类,采用离线数据集KDDCUP99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使分类性能和训练时间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3.
政社分开:我国社区建设制度创新的必要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这一社区建设体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在前十年的社区建设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只是行政体制内部的改革创新,并未触及“政社不分”、“政社混淆”的社会体制本身,故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缺陷。引入社会工作制度,建构政社分开的社会体制,是我国社区建设制度和体制创新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政企分开”、“统一所有、分级管理”等问题,在新的国资委模式改革中并未得到真正解决。从纵向上看,中国应实行分级所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总体上看,现行以国资委为核心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需要进行必要调整。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结晶法制备甜菊糖中存在的结晶步骤复杂、回收率低、结晶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了二次结晶法从甜菊糖 粗品中提取高纯度RA的新工艺。同时研究了提取溶剂、固液比、结晶温度、结晶时间等对结晶效果的影响,优化了现有 结晶工艺,简化了结晶步骤。实验表明,结晶法制备高纯度RA的最佳工艺为:一次结晶提取溶剂为无水甲醇(质量分数 >99%),固液比为1:5g/mL,溶解温度为50℃,结晶时间为2h;二次结晶提取剂为86% -88%的乙醇溶液,固液比1:4 g/ml溶解温度为50℃,结晶时间为16 - 24 h。两次结晶RA总得率为70. 9%,通过本结晶工艺,可制得RA的质量分 数为97. 51%的甜菊糖产品  相似文献   

16.
正确处理城市街道办事处与其居民委员会的关系是当前社区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性问题之一。通过对汕头市的东方街道办事处与其社区居委会关系现状的调查,认为城市社区建设“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比较适应现阶段我国国情,主张既要发挥城市街道办事处“指导”的作用,又要调动社区居委会和群众“自治”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增强和发展居民群众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离子沉淀、微波+离子沉淀、有机溶剂直接萃取三种方法提取绿茶中茶多酚,并研究其抑菌和抗氧化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茶多酚的提取率和纯度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再应用这种方法分别提取发酵型茶叶(红茶)和半发酵型茶叶(乌龙茶)中的茶多酚,结果表明绿茶的提取率高于乌龙茶和红茶.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黄牛木叶中的咖啡因,利用邻苯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咖啡因的含量,探索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用正交实验寻找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最优条件如下:微波功率为500 W,提取时间为20 min,料液比为1:10.在此条件下,咖啡因的提取率为0.194%.  相似文献   

19.
对山野菜一点红总多酚的提取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山野菜一点红总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应为液料比为15:1,乙醇浓度为60%,浸体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1h,这种提取工艺可使一点红总多酚的提取率达到94.2%。  相似文献   

20.
以页岩气开发技术应用为代表,通过多目标情景设定,探索性分析中国非常规油气开发领域在技术能力获得的不同发展路径下技术学习率的大小。基于此目标,应用学习曲线理论,以技术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设定技术发展路径,构建单因素学习曲线参数模型,估计非常规油气技术应用在"生产能力积累"与"技术创新突破"这两种发展路径下的技术学习率。结果表明:多目标情景下,实现中国非常规油气开发的目标规划,要保持较高的技术学习率。具体而言,在生产能力获得并不断积累的技术发展路径下,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必须保持3.30%~4.70%的技术学习率;在生产能力积累到创新能力突破的技术发展路径下,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在经历早期低水平学习率的适应性发展阶段后,需要保持11.60%~14.90%的高技术学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