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民进党新潮流系成立已经二十四年,比民进党还早两年,擅长以小博大,以蚕食鲸吞、匍匐前进方式,扩张在党内势力版图。在扁执政期间,俨然成为“御前铁卫部队”,入“阁”人数远远超越其他派系,但与扁切割、批判扁也最为厉害,屡遭其他派系围剿,因此在民进党下野后,决定改弦更张,撤下“新潮流系”招牌,正式改名为“台湾新社会智库”,洗刷污名化,与民进党迈向另一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台湾“三合一”选举结果是国民党大胜,民进党隆败,台湾地方政治版图发生重大变化。这一结果,不仅意含深刻,也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黄昆章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2,(2):82-85
2000年5月,台湾民进常上台后,即对侨务政策进行了调整。除安排民进党人和亲民进党人担任“侨务委员会”主要领导和“侨务委员会”委员外,又推出明显带有“台独”倾向的“侨民三等论”等政策。这一倒行逆施的政策一出台,立即遭到海外华人的普遍反对和抨击。 相似文献
4.
共和末期罗马政局动荡不安,派系斗争频发,身处这场政治漩涡中的庞培无疑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纵观这一时期的庞培不难看出,他始终游离于平民派与贵族派之间.最终,得到平民派支持的恺撒通过征服高卢实力大增,严重威胁到庞培的地位.庞培与贵族派结成同盟,成为罗马共和末期派系斗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5.
派系竞争是当下中国农村基层政治生活中的一种独特的政治现象 ,其本身浸润于政治文化中。文章从政治行为与政治文化双向互动的视角 ,通过派系竞争透视政治文化的意义 ,考察了当前中国农村基层派系竞争中折射出来的政治文化的变迁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预测了中国政治文化变迁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6.
杨泽军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1,(3):70-72
2000年3月台湾所谓的“总统”大选,民进党胜选成为执政党,其大陆政策随之进行调整。本文主要根据该党上台后的情况,着重就其大陆政策的制约因素、主要特点及未来走向提出一些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7.
陈萍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4,(4):61-65
民进党及陈水扁以分化台湾,同时也分离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危险策略取得台湾的执政权。其继续执政必须面对直接影响岛内民众生计、生活方式与政治前景的两岸关系。尤其是在台湾经济必须依靠大陆腹地才能步上“长多”轨道的现实之下,如何选择两岸经贸政策,成为岛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对民进党大陆经贸政策的回顾中总结其特性.并对未来的走势作浅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日本自民党是"派系联合体",其各级组织实际上是为各派系服务的。自民党的派系之争公开进行且异常激烈,这使自民党充满了朝气与活力而得以长期执政之同时,却又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和削弱了自民党的政治权力以至影响政局的稳定性。然而,自民党的派系之争将持续下去并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9.
蔡英文从政时间不长,未沾染太多政治恶习,也没有历史的包袱、人际的纠缠和以及利益的牵扯,而且也没有太大的政治野心。去年在民进党最低迷时刻,蔡英文出任民进党主席,不是因为党内派系都支持她,而是全党当下乔不出一个人来接这个位子。上任之后,台湾的学界、媒体对她期许爱护有加,希望她能彻底改革民进党,使民进党成为一个温和、理性的反对党,抛弃过去扁执政的偏激与对立,将台湾真正带往理性政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进入抗战时期,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不但没有停止,而且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一时期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对当时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建设所起的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而且以消极的作用为主。同时也应当看到,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对全民族的抗战所起的作用也是具有两面性的。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抗战时期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我们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张黎宏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0,(3):60-63
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在台湾大选中获胜,是台湾岛内政治的一大转折点,更是民进党自身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借胜选之势,可以预见,民进党在未来一段时间将获得高速的发展,但是民进党执政,其“台独”主张也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增加了诸多不确定的变数。 相似文献
12.
苏共走向分裂垮台的关键是党内部出了问题,不同派别的存在及发展导致了党的团结和统一遭到严重破坏.通过对苏共由分派最终走向分裂垮台的历史进行考察,可以得出这样的经验教训:党内一旦分派,必然会产生派别斗争,结果很容易导致政党分裂;党内分派与多党制紧密联系,党内分裂直接导致多党制格局的形成;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发展党内民主并不是抛弃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但发展党内民主必须防止极端民主化. 相似文献
13.
对政党本质属性及先进性建设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进性建设的核心是党的本质属性及其实现方式等能够适应长期为民执政的需要。进行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共产党的先进性是一定历史方位的先进性;阶级性不是决定政党先进性的唯一因素;先进性通常是政党本质属性的外在表现。政党本质属性的构成要素包括政党的自然属性、政党的社会属性、政党的价值取向、政党的功能属性。因此,必须从多方面来提升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4.
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应大胆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作为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批判与反思,绿党政治的基层民主观与传统社会主义有着某些共同的价值取向。立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通过对绿党政治基层民主观的分析,借鉴其科学、合理的成分,为我所用,以加快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关键是看多党合作的制度建构与价值诉求是否匹配.由此出发可以看出,当前,对民主党派的资源配置还处在“量”的扩张阶段,民主监督还没走出参政议政的制度范畴,已不能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解决上述问题,核心是超越资源配置的革命逻辑,回归国家治理的制度建构.为此,需要创新党派干部选用机制,建构党派监督的制度平台.同时,拓宽渠道,让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6.
国内学术界关于民主有五种主要观点,即权力民主观、社会民主观、利益民主观、国际民主观和行政民主观.国际学术界民主理论研究流派主要有工具民主论和价值民主论、自由民主论和法治民主论、权力民主论和权利民主论、平等民主论和多元民主论. 相似文献
17.
民主集中制:党内和谐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内和谐作为政党文化的价值追求,是政党内部关系整合工具理性运行的必然结果,从民主集中制的辩证性、整体性、动态性的特点来分析,民主集中制是党内和谐理念在政党建设制度层面的实践形态,是构建党内和谐不可动摇的制度选择。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才能不断提升党内和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民主主义面临新的挑战。为了摆脱和迎接挑战,社会民主党人进行了纲领和政策的革新,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出了"新治理"思想。"新治理"思想的核心是在新形势下对国家职能和地位的重新理解和定位。社会民主主义的"新治理"思想是建立在其国家改革基础上的,其实质是对国家作用和地位的新认识和新调整。 相似文献
19.
民主执政: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新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点是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目标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优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而对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而言,民主执政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也是实现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前提和基础,它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大趋势和新取向。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