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个世纪90年代建立了证券市场,十多年来,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财务舞弊接连不断。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对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会计监管模式提出了要求。借鉴国内外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模式,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应当建立以政府监管为前提,内部会计监管为核心,社会监管做保障的会计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
李燕 《兰州学刊》2001,(2):14-15
本文在对各国政府参与证券市场监管的必要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对各国证券市场监管的不同模式进行了比较 ,指出了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证券市场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凸显了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地位。目前的会计监管内容主要关注降低非系统风险,缺乏系统风险观。事实上,股市特有的系统风险也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因此。应以会计监管的基本理论和体系为依据,紧密结合我国股市的现实,按照演绎推理方法,构建系统风险视角下的会计监管内容。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其出发点和中心目标是使利润达到某些人的主观需求,它给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不少难题.从辩证的角度认识盈余管理行为既有利又有弊,但总体上是弊大于利.盈余管理行为导致公司治理失败的根源是会计监管不力.因此,改革会计监管模式是正确规范和应用盈余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往往利用资产重组进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扭曲股票转让价格等,获取不正当的重组收益。由于会计监管是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必要手段,为提高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保护投资者权益,应着力加强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时的会计监管。  相似文献   

6.
我国加入WTO后 ,金融机构从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是一种必然趋势 ,而以金融机构类别为标准划分监管机构的现行监管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混业经营的新形势。本文拟就改革现行证券监管体制提几点设想。一、我国现行证券监管体制的特征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监管按政府参与程度划分 ,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集中型监管模式。在该模式下 ,政府通过全国性证券监管机构和一系列法律来实现对证券市场的统一管理。美国、日本、韩国等都属此类。二是自律型监管模式。在该模式下 ,政府主要依靠证券交易所及证券业协会等组织对证券市场实施自律管理。英国、新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制度变迁与我国证券市场演进的关系,认为我国证券市场的演进应该归纳为强制性制度变迁;进一步揭示了纳斯达克一百年来遵循自然演进成长模式,逐步形成完整的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给我们的启示,澄清了我国建立多层次证券市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含糊不清的认识;论述了在现有的条件下,我国建立和形成三个层次的证券市场结构是现实的选择和可行的设想;指出当前我国推动证券市场层次结构演进的关键在于摆脱目前主板市场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8.
简析我国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监管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加强证券市场的会计监管,是确保组织的经济活动合规、稳定、健康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郑丹 《理论界》2008,(2):213-214
本文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和真实性两个基本原则入手,揭示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以及存在信息披露失真等问题,指出公司利益推动是出现问题的主要成因,探讨通过加快改革、按证券市场的规律办事,制定配套的会计规范体系和加大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等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 ,对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影响一是要强化其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路向 ;二是要关注国际经济法制效力向国内延伸所引起的连锁效应。只有借鉴、吸收国际通行的证券市场的监管模式和法律制度 ,才能使我国证券市场的运作机制符合国际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监管作为证券市场制度安排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证券市场制度缺陷的重要环节。利用电子监管信息技术的实施,可以较好地实现证券市场的动态监管。我国应加强高新技术在证券市场监管上的运用,实施动态的证券市场监管。加强监管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建立预警预报跟踪系统;实现现场检查制度与非现场检查制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制度变革,股份全流通后中国资本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上市公司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呈现出一些新特点,给监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要以保护投资者权益为首要监管目标,重构"开放监管主体、扩大监管客体、完善监管依据、创新监管手段"等新的会计监管理论,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促进中国证券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证券市场存在过度投机、市场走势与宏观经济背离、风险结构失衡等问题。股权分置改革引发了我国资本市场全局性、根本性变革,带来股权结构优化和机构投资者治理模式形成等趋势,建议尽快恢复新股发行,简化再融资程序,解除政府隐性担保,完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政策的特色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以前,我国证券市场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证券市场规模较小,并主要是在地方政府的监管政策调控下。直至邓小平南巡讲话,打破了人们对于证券市场姓“资”姓“社”的疑虑,才极大地推动了全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到1992年10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我国才有了全国统一的证券市场监管政策。一、各时期监管政策概况在实行全国性统一监管的初期阶段,我国的监管政策是以维护证券价格为主要内容的。这一监管思想的形成和当时利益集团的客观存在有密切的关系并受其的制约。自1995年以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赋予了证券市场新的任务,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5.
私募基金立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艳珏 《兰州学刊》2005,(3):190-192
私募基金事实上是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潜资金源,但由于缺乏法律上的明确界定和保障而隐蔽于地下,已成为证券市场的潜伏危机.尤其在入世后,为适应证券市场开放和发展的需要及防范可能的风险,必须正视私募基金在我国的发展态势,以法律框架规范私募基金.我国的投资基金立法,应当在审视当前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明确私募基金的立法模式和立法原则,为私募基金规范运行及对其有效监管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6.
庄序莹同志的《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理论与实践》以证券监管为题,从中国证券市场的背景、兴起、发展入手,论证了证券经济运作的理论目标与市场、政府的关系,监管制度与监管效率,进而对中国证券市场与监管主体、监管目标、监管制度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最后提出了对监管政策的看法及对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建议与展望.该书是一本全面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著作,不仅具有相当高的理论水平,而且对改进当前我国证券监管工作,从而推动证券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后股权分置时代信息披露监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的基础和灵魂.后股权分置时代带来的各种冲突和挑战,客观上要求我们以投资者权益保护为基本目标,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监管.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仍存在诸多问题,违规事件屡禁不绝和虚假信息泛滥成灾这两大痼疾尚未彻底解决.建议从明晰监管目标、完善法律环境、推进上市公司治理建设、强化中介机构外部监管等方面构建多层次的信息披露监管体系,以期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使用博弈论法对我国证券市场中违法违规案例进行分析 :探索为规范我国证券市场、强化监管而建立起市场参与者的违规惩罚系数公式。公式试图揭示惩罚系数与监管层检查概率之间的关系 ,为证券市场监管层制定惩罚系数并安排检查力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证券交易所自治地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证券交易所自治地位涉及证券交易所与政府监管机构的关系问题 ,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交易所主导型、分工合作型和政府控制型。交易所主导型最典型的代表是伦敦证券交易所 ,承担了证券市场监管的主要职责 ;美国和我国香港的证券交易所是典型的分工合作型 ,特征是证券市场存在政府监管和自律管理的双层监管体制 ;我国证券交易所则是典型的政府控制型 ,缺乏独立的法律地位和自治空间 ,完全是作为行政机构的附属机构进行运作。我国证券交易所的改革导向是分工合作型体制。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使证券市场国际化,各国传统的证券监管因其地域性的局限而无法有效防范国际化带来的市场动荡,为遏止国际证券市场的高风险,避免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国际证券组织以及各国证券监管当局纷纷寻求较为统一的监管标准、监管制度,以实现对国际证券市场的有效监管。本文认为,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背景下,各国证券监管模式日益趋向于加强集中监管力度,同时加强市场一线监管者作用,监管制度则突出对证券发行、上市、交易等环节的全面监管,并强调持续性信息披露。国际间的合作与协调成为国际证券市场监管的时代要求,有利地推动了国际证券市场统一监管标准的形成及其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