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李彤 《学术交流》2008,(3):145-147
粤方言对汉语普通话和英语在语音上产生负迁移有相同原因.这说明将汉语普通话作为粤方言区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桥梁的假设是合理的.首先,汉语普通话和英语在语音上的相关性要高于粤语和英语的相关性.其次,粤方言区学生英语语音问题主要来自母方言的干扰.如果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学好普通话,那么,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内就可以解决他们在发音方法和音素差异方面的难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对他们的英语语音学习产生正迁移,大大改善英语语音面貌.  相似文献   

2.
马碧红 《社科纵横》2010,25(9):85-86
朗读是一种重要的有声语言活动,科学有效地运用普通话朗读,是学好普通话、提高普通话综合应用水平的重要途径。普通话朗读具有再创造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基于这些特性,朗读者需要在朗读前做一些准备工作,在朗读中合理切分语句系统节奏,同时对自己的语音进行一些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3.
对民族共同语来说,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它往往只适用于某一地区,因而不利于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国务院对民族共同语的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化就作出了明确的指示,指出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语音各异。不仅各省之间语言不同,即使是一省之内,各地区的语音也有差异,严重阻障了各地人们间的来往和交流。所以建国以后,中央大力倡导普通话,各地从小学起就教授普通话,可以说凡受过初等教育的  相似文献   

5.
试谈黑龙江方言中的合音现象姜文振黑龙江方言属于官话方言(北方方言)中的东北官话。它同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相比,既与其保持较高程度的一致性,同时也有自己的显著特色。这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本文拟就黑龙江方言语音中的一类特殊的音变现象——...  相似文献   

6.
北京话走进现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话走进现代金汕北京话也是方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而建国以来,在全国倡导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尤其北京做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加之传播媒介的越来越广泛和先进,使北京话与普通话越来越接近,也越来越难区别。同...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音变异词语的特点及构成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昌友 《社科纵横》2009,24(6):150-151
经济简洁、诙谐幽默、视觉性强、有粗俗化倾向等,是网络语音变异词语的特点。网络语音变异词语构成理据有:缩写汉语拼音词;数字谐音;普通话汉字词谐音;方言字词谐音;音译外来词等。当前,重视并研究网络语音变异词语,引导其走向规范,有利于促进现代汉语朝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也谈北京官话区的范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认为,在李荣、林焘等先生对北京官话分区的基础上,只有将北京官话区和东北官话区合并为一个官话次方言区,才能使合并后的北京官话与其他官话次方言同属一个层次;而根据李荣先生"古入声的清音声母字分归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分区标准,冀鲁官话保唐片也应该划入北京官话。  相似文献   

9.
戴平 《东西南北》2011,(18):12-13
3月7日.在北京列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来到北京大学发表演讲。面对500多位北大师生。他先自嘲说自己40多岁才学说普通话,“讲得不好不要见怪”,然后开始用普通话讲起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人们听得出,他的普通话水平的确很“普通”。他自己也承认,香港四五十岁的市民讲普通话确实有困难,但现在“我们已从小学开始教普通话”,而香港政府年轻公务员都能说流利的普通话。对此。北大师生报以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10.
关于带动北京周边贫困地区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京周边地区存在着一条贫困发生率高、经济结构水平低、发展效率低的环京贫困带。在分析该贫困地区的发展现状、形成原因及其对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带动这一地区发展的基本思想、指导原则和政策建议,并进一步探讨了“十一五”期间北京在这一方面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语言自迩集》是一部反映清末北京方言口语词汇面貌特征的历史文献,其中英文注解与汉文注解并重,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北京口语里的特有词语、特有的读音或特殊含义。该书对研究清末北京口语词汇、北京方言词汇史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北京话里的特殊量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方言里的量词 ,大都可以视为其所在方言的特征词 ,体现不同方言之间词汇上的区别特征[1] 。另外 ,作为名词的“陪衬”[2 ] ,量词往往属于常用、多义、相对活跃的词类。因此 ,一种方言里的量词还能为我们探究此种方言的特点与变异提供材料和线索 ,包括语言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北京话有自己的量词系统 ,其中一部分已经与普通话重合 ,另一部分则与普通话、现代汉语的书面语有很多不同 ,可以看作北京话里的特殊量词  相似文献   

13.
孙立新 《唐都学刊》2014,(6):118-122
端透定泥来精清晓匣影十声纽多数字读作合口呼,这是关中51处的特点;见溪疑三声纽字,西安、咸阳、渭南、商州等多数方言点读作[γ]韵母,丹凤、洛南、华阴、黄龙、洛川、凤县、宝鸡、麟游、千阳、陇县、富县、定边读作合口呼韵母,凤翔读作[uo、■]韵母,岐山蔡家坡读作[γ、■];关中方言读作[a]韵母的字限于透定影三声纽的"他大阿","大"字在关中中东部白读如"堕"或"唾";"哪"字在绝大多数方言点音变如"阿",在东部合阳等处音变如"γ";"那"字在许多方言点读如"奈"。"舵"字在关中方言里读作阴平或阳平调,"左"字在关中许多方言点读作去声调。  相似文献   

14.
满族对北京的文化奉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京师是满族的聚居区,其地域文化受到满族民族文化多向度的影响。北京话,是经过满族依据本民族语言特点来重塑汉语北京方言的文化结晶;旗人作家们在创作中体现了京腔语言的风采神韵,开创了“京味儿”文学流派;满族在京剧和曲艺等北京传统表演艺术的形成与完善方面贡献良多;满族的习俗曾给予北京文化以熏染;而昔日满族人的性格气质,也在当下北京人的精神文化层面留有烙印。  相似文献   

15.
清末北京话中才出现"干脆"一词,最初为形容词,经百余年的发展到现代已完成了从形容词到语气副词的语法化过程,"直接"这一语义特征和形容词作状语这一句法位置是其变化的主要条件。北京话语气副词"干脆"的意义和用法与普通话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陈莉 《阅江学刊》2009,(4):112-116
老舍的文学创作语言是通俗易懂的京味口语,然而这些口语白话在文本中显示出极高的文学性。其基本的文本语言——叙述和描述,构成了其作品的文学性生成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北京话敬称代词“您”考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定量的方式考察了《儿女英雄传》、《语言自迩集》、《小额》等早期北京话作品中的第二人称表敬形式,认为表敬代词"您"应是从"你老"发展而来,但并非直接由"你老"(nǐlǎo)脱落元音而成。它先在《儿女英雄传》中以非自由语素的形式存在于"ni-na"(你那)中,到了《语言自迩集》中才独立地充当句子成分,取得第二人称敬称代词的地位并拥有了新的汉字形式"您"。整个过程可概括为:你老(nǐlǎo)>你/您纳(ni-na)>您(nín)。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您"的一些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8.
北京作为国家文化中心、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的首善之区,为留学生跨文化交际和博雅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透过在京留学生的习作,分析北京语境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浸润作用及其特点,提出利用北京语境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制造业适度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北京市制造业占GDP的比重逐年降低。北京市三产比重已达到发达国家大都市水平。而北京市制造业在全国和北京市经济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北京市制造业总体发展状况、北京市制造业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京津冀都市圈全新定位对北京市制造业发展的影响、世界大都市制造业适度发展的经验4个方面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北京市制造业"比重稳定,结构优化"的适度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