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诸子寓言多是用来表达哲学观点,在历史散文中,《战国策》寓言是时代的折射,它用来传达纵横家的政治看法。本文将《孟子》寓言、《庄子》寓言、《韩非子》寓言与《战国策》寓言进行比较分析,着重论述《战国策》寓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先秦寓言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晶莹的明珠,它镶嵌在先秦散文中,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保留至今近一千则的先秦寓言中,诸子散文的寓言以《庄子》、《韩非子》为最多,而历史散文的寓言,则以《战国策》较为丰富。诸子寓言多是用来阐明哲理,《战国策》寓言多是用来宣扬纵横家的政治见解,与当时的政治、外交斗争紧密联系着,为纵横捭阖服务的。它内容丰  相似文献   

3.
《战国策》一书,自班固《汉书·艺文志》起,就归入《史记》一类史书中。除晁公武《读书志》、马端临《文献通考》改归子部纵横家之外,一直作为历史书籍相沿至今。与此相关,现在的文学史著作中,《战国策》几乎毫不例外地和《左传》、《国语》等一道,放在历史散文或史传文学之内。然而,如果我们把历史书籍限制在真实记载历史事件过程和历史人物言论(所谓“记事”、“记言”),而不是所有具有史料价值的文字记载都算作史书的话,《战国策》属于史书的论断是值得怀疑的。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云梦秦简《大事记》等的出土,给战国史研究提供了不少可靠的史料。经过学者们精审严密的考据,发现前人过于相信了《战国策》记载的真实性。司马迁《史记》中不少引用了该书的地方结果明显失实,前后混乱。缪文远《战国策考辨》论证,书中不但有一些失实、  相似文献   

4.
谈谈《战国策》的部类归属问题和战国纵横家的人格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国策》是既有史的形制、规模和意义 ,又有子书成分的叙事散文和说理散文的结合。《战国策》以纵横家为主要表现对象 ,从而展示了其作为战国诸子中异常活跃之一群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5.
《战国策》这部具有重要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先秦著名典籍,历来的研究不太充分,且传统的研究停留于校勘、辑佚、考辨、注释等方面。直到近十年来,《战国策》研究才在前人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更向深广度推进,而呈现可喜的新局面。一、《战国策》的性质《战国策》由于本身内容的复杂,历代学者对它的认识就存在较大歧义。有的将它归入史部杂史类,有的将它划归子部纵横家类,有的说它实是刘向“一家之学”。近年来,学者们对其书的性质更有新说,这主要有:1.史书兼子书说。如郭预衡在《中国散文史》(下引同一人之同一著作或文章不复…  相似文献   

6.
赵策《触龙说赵太后》原为《触詟说赵太后》。据《史记·赵世家》和一九七三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策纵横家书》中“触龙言愿见太后”句,改“触詟”为“触龙”。《触龙说赵太后》作为历史文献,被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和司马光分别全文(仅改动几个字)引入他们的历史巨著《史记》和《资治通鉴》;历代的古文编选家也把它编入古文选集。历代学者对它作了有益的研究,是一篇定评的佳作。但是,对这篇优秀的历史记事散文的主题,仍有不同看法。笔者仅就这个问题,作如下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战国策》是一部什么书?这在历史上,有过不少争议。据刘向《战国策书录》,此书在未经集录之前,曾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脩书》等不同名号。刘向认为此书乃“战国时,游土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这就不但为本书正了名,而且指明了它是一部战国时游土为所用之国出谋划策的资料汇编。因“其事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汉书·艺文志》即把它与《史记》并列,归入“春秋”一类。但宋代晁公武却在《郡斋读书志》中把它改入子部纵横家,并说:“历代以其纪诸国事,载于史类.予谓其纪事不皆实录,难尽信。盖出学纵横者所著,当附于纵横家云.”(《郡斋读书志》卷第三上)这就取消了《战国策》的.“史”的资格。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赞同此说.明代杨慎也认为它是“一家言”。清代顾广圻则声称他对于此书寻绎累年,终于  相似文献   

8.
据《战国纵横家书》语言的稳定性和《战国策》语言的动态性进行对比分析,可知随着语言的发展,否定副词“不”使用频率在不断提升,使用范围也日趋普遍、广泛。  相似文献   

9.
《战国策》一书乃汉刘向杂采多本“中书余卷”汇编而成,非信史在刘向汇编时已存在于其中了。这些非信史中很大部分是学纵横之术的后来者模拟前辈高人的依托之作,或是一种用于传授的教材脚本。且存在着于理不合、地理不合、时世不合、史实不合、套括故智、抵牾、杂抄缀辑、多种不合等类。由此可见,《战国策》既非全信史,又非一家之书,也不尽是纵横家之言。  相似文献   

10.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游士們策謀說辞和权变故事的汇編,书中也有不少关于当时俠义之士(如魯仲連、豫让、荆軻)事迹的記載,分十二国纂輯,共三十三卷。《战国策》是我們研究战国历史重要文献資料之一,司馬迁著《史記》关于六国史事,曾大量取材于此(不过当时的《战国策》尚未編定成书,还只是初步集中起来的档案資料)。《战国策》自經西汉末刘向編定成书之后,在其长时期的流传中,曾遭受学者們的  相似文献   

11.
前倨后恭     
《阅读与作文》2009,(1):9-10
此语出自《战国策·秦策一》。春秋战国时代,有位著名的纵横家叫苏秦。他曾和张仪一起拜鬼谷子为师,学习“纵横之术”。  相似文献   

12.
谈《战国策》的思想和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国是中国历吏上思想最活跃的一个时代,纵横家是这个时代最活跃的人物,《战国策》一书所记载的.主要是纵横家的言论,最富有战国文章的时代特征,很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散文史上,先秦两汉、唐宋、明清无疑是三大高峰.自写人散文角度而言,则不能不说先秦两汉是源,唐宋是流,明清才是高潮.先秦诸子散文总体上属政论散文和哲理散文,意在阐发各家各派的政治主张或哲学见解,或抒发某种理想情怀.诸子中已有了一些写人的片断或篇章,人物形象如《论语》中的孔子师生、早期隐士楚狂接舆、长沮、桀溺等,《墨子》中的墨子、公输盘等。《庄子》中的藐姑射之山神人、解牛的庖丁等,《韩非子》中滥竽充数的南郭处士、自相矛盾的人、守株待兔的宋人等等.但是,这些篇章多非以写人为最终目的,而是插在议论中的一个片断或仅仅作为一个寓言故事来使用,是以“论”带“人”,“人”服从于“论”,“写其一点,不及其余”,故不具备独立的写人散文的文学品格.如《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中那个“齐人”就很生动,但本篇目的是讽刺那些“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齐人”仅是为了说明文后这个观点的寓言故事中的人而已.先秦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塑造了更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左传》中的郑伯、曾刿、烛之武、蹇叔、原轸等,《国语》中的召公、勾践、夫差等,《战国策》中的苏秦、张仪、邹忌、冯谖、鲁仲连、触龙、唐雎、荆轲等,但作者创作主旨仍在记载史事,是以“史”带  相似文献   

14.
《战国策》中"德"概念的内涵,反映了战国时代纵横家独特的价值取向。战国时代,"德"的政治功能式微,纵横家将"德"与"利"紧密联系在一起,"利"成为纵横家之"德"的重要构成因素。"德"含义在纵横家的思想价值体系之中偏于外化。"德"的实行方式具有功利化、物质化、具体化的特点。纵横家过分强调功利性,造成了"德"实行方式的片面化。  相似文献   

15.
《唐且(一作“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章,今之标题为后人所加.《战国策》一书,自《汉书·艺文志》以之与《史记》并列,归入“春秋”一类以来,历代史志及书目大都归之于“史”部.其实,《战国策》是一部亦史亦文的杰作.它在史学上固然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而在文学上则具有更大的价值.因为其所记之事并非“实录”,真伪参半,不可尽信;而策士之辞又多拟作、伪托,这就明显地带上了“创作”的色彩,难免为史家所诟病.然而虚构和想象正是文学的特征,“史学”意义上的黯然失色往往意味着“文学”意义上的增辉添彩.有趣的是,《战国策》中那些历  相似文献   

16.
刘向《书录》所载《战国策》记事起讫年代,可考订为前455年~前203年。全面考查史籍,可推测出唐以前的《战国策》纪事下限止于汉初,唐人司马贞《史记索隐》中所说的《战国策》载有蒯通说韩信之辞,必非讹谈。《战国策》的编定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蒯通是一个重要中介人,既不是“作始者”,也不是局外人。  相似文献   

17.
《战国策》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对后世许多种文体的影响都很大。这些文体包括:谴责小说,侠义小说,传奇小说,史类小说,赋体小说,寓言小说等。从《战国策》的内容和写作手法上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战国策》的一些篇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小说因素,对于后世小说的丰富和发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刘向在《战国策序》中指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这不仅指出了该书命名的涵义,而且也明确了它的内容.基本上是策士们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诸侯国君,或发表政治见解,或提出斗争策略.内容决定形式.因此,《战国策》的显著特点便是运用对话方式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唐且不辱使命》通篇即由对话组成,篇幅虽短,但情节极其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依据《秦记》及诸侯史记,兼采“战国之权变”,记载苏秦、张仪事迹多有精确纪年;刘向校定《战国策》,亲见《苏子》、《张子》及诸子百家之书。《史记》、《国策》载苏秦合纵在前、张仪连横在后,无可怀疑。《战国纵横家书》所载“苏秦事迹”,则为后人假托,并不可信。苏氏三兄弟都主张合纵抗秦,其活动范围与对待燕、齐诸国的立场惊人相似。加上此类资料相关背景不清,多无主名,在流传过程中屡经窜改,为后人冒名假托提供了方便。司马迁、刘向都见到过类似材料,而且经过甄别毫不含糊地作出了否定的判断。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出土,又一次证实了司马迁“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的论断。  相似文献   

20.
纵横家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游说四方,择主而从,朝秦暮楚,玩弄谋略,握一国之外交于手掌,谋战国之形势于口舌。他们的言行左右着君王思想,对战国的局势产生很大影响。本文试以《战国策》所记载的苏秦、张仪之事为例,探讨纵横家对战国局势的影响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