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就业问题是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然而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逐步增大。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存在就业期望值偏高",就业难"与"有业不就"现象并存;综合素质与能力偏低,择业竞争力不强;缺乏对职业的了解,普遍存在择业困惑;就业压力过大,择业心理失衡;求职能力偏低,择业成功率不高。因此,大学毕业生应该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择业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就业竞争力;科学定位职业,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克服就业心态偏差,培养良好的择业心理;增强求职能力,提高择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就业危机心理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面临“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环境时,受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便会呈现不良的就业择业危机心理。文章提出要加强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鼓励他们要凭借自身的优良素质,勇于参与公平竞争,从容选择自己的就业岗位,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3.
新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自我调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加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矛盾心理、焦虑心理、挫折心理和自卑心理等,这不仅严重影响大学生顺利择业,而且有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大学毕业生要从树立正确择业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科学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等方面进行自我调控,努力培养健康择业心理,从而实现顺利择业。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学校扩招及社会改革的深化,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具体表现在就业机会不平等、就业竞争不公正和就业结果不公平,使女大学生产生焦虑与恐惧、自负与自卑、求稳与惧苦、依赖与从众等心理困扰.在无法改变就业环境的客观条件下,女大学生要树立正确就业观,客观认识自己,增强综合素质,树立创业意识,调适心理,积极适应社会,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中,贫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社会适应方面存在问题,诸如自卑心理严重、自尊心极强;因经济贫困引发"精神贫困"或"心理贫困";心理承受能力偏差;知识面窄、综合素质较低;就业观念陈旧等。要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就要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着力推动其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经济状况,解决其学习工作的后顾之忧;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其树立合理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阐述,针对高校扩招和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新的社会需求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个人就业观念、综合素质、实践经验、专业人脉关系和就业心理综合作用的结果。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应根据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调整就业心理,提升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同时建立稳定的专业就业渠道。研究结果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理工科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的组成部分,其就业难更是就业市场上的一个普遍现象,她们就业率低、就业质量差、就业保障不健全。究其原因,除了客观因素外,从理工科女大学生自身来看,主要在于其自身定位不准、综合素质不高、就业心理不健康。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理工科女大学生应不断完善自己,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增强自身综合实力,调整就业心态。同时,社会和高校也有责任利用现有条件帮助理工科女大学生,以实现女大学生对自身的超越,达到成功就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归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部分大学毕业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同程度上出现诸如焦虑心理、自负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等心理问题。从个人、家庭、社会等角度就大学毕业生当前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调整大学生就业期望值,普及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就业压力冲击教学工作,忽略综合素质提高,社会不公正等现象。究其原因是受社会因素、传统教育模式、大学生个体素质、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必须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建立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加速招生与就业机制的衔接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大学生具备的个人素质和各种有益于就业的能力组合。大学生应从培养良好的心态开始,合理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打好专业基础,培养创业意识等几方面提高综合素质,发展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