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对我们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坚持唯物史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发展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一 坚持生产力标准,是我们观察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现代唯物史观区别于唯心史观的一个根本界限。从历史上看,唯心史观一种是把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归结为人们之间的政治、精神关系,这是人们都能认识到的“直接了当”的唯心史观,另一种是从理论上承认人们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关系,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却又忽视了生产力的决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邓小平的伟大实践思想的九个方面,论证了邓小平经济哲学的逻辑起点或最高范畴是“生产力标准”,这一标准,实际上即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性原理在中国现时代实践中的具体、生动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及其变革的根本原因。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中对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基本原理作了精辟的论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彼此间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依他们本身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与他们当时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生产力发展规律是一种经济规律研究社会生产力(以下简称生产力)发展的规律,首先必须承认生产力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指出:有些同志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承认它是社会变迁的终极原因,可是,又极力反对研究生产力自身发展的规律。这是多么不合乎逻辑的怪现象!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李平心先生倡议研究生产力问题,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在社会科学界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一段时间里,流行着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如“生产关系适合生产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十三大上,赵紫阳同志的报告谈到对社会主义再认识中的生产力问题,他说:“核心问题是,必须破除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这里,我们从生产力的根本决定性,客观物质性和整体综合性三个角度谈谈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里包含着二层含义:其一,生产力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其二,生产力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其本身也需要有一个内在尺度,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其自身更需要有精确的规定性。笼统地说生产力水平低是不够的。这就需要研究生产力标准的内在尺度问题。生产力标准的尺度可分为“要素尺度”和“结构尺度”两个方面。对于前一方面已有文章论及,本文仅就生产力的内部结构问题作一些初步…  相似文献   

7.
实践标准与生产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发现和本质特征,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贡献所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标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标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标准,是我们党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为了进一步地弄清这两个标准的基本理论及其意义,以防在实际工作中发生认识的偏差,有必要对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对立统一关系进行全面正确地理解。  相似文献   

8.
量子力学带来了关于客观性、实在论以及主客体间的分界线等哲学问题的困惑.只有明确了量子力学的哲学前提,才能在争论中明辨是非.量子力学的哲学前提蕴含在它的基本假设之中,是对量子力学的原始概念和方程的物理解释,是理论的数学描述与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规则.这些哲学前提主要包括实体-关系-属性相统一的实在论观念、统计因果性观念和整体论观念.  相似文献   

9.
文章将商品经济关系以及市场经济关系从经典作家的“生产关系”中剥离出来,提出“生产力运动的经济形式”这一新范畴。认为商品经济形式是社会生产力的经济形式中的一种。当代社会生产力的现代物质技术形式与商品经济形式的统一,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生产力基地。当生产力的商品经济形式在一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并由此影响社会经济的其他方面也采取商品经济形式时,这种经济形态便被称之为“商品经济”,从它的调节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角度看,这种社会经济便是“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外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观念变革的实质,是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那么,什么是应该摒弃的旧观念? 什么是值得提倡的新观念? 这里有一个观念变革的标准问题.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申了生产力标准。“十三大总结了九年来改革和开放的丰富实践,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把生产力标准提到了第一位。”生产力标准的确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思想解放意义。第一,恢复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权威,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根本界限。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马克思、思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批判地研究了当时英法两国  相似文献   

12.
<正> 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十三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发挥和发展.这个标准的提出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对我国国情进行再认识,也有助于破除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从而使我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能够得以健康发展.但是,如果我们对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标准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针对理论界的争论和实践中的曲解,对生产力标准的基本含义以及作为生产力标准主体的生产力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旨在澄清对这一命题的误解,并在实践中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4.
检验一切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是什么,在当前理论界引起了争论。有两种意见:一种观点认为生产力是唯一的标准。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应该是生产力标准和生产关系两个标准。因为只讲生产力,容易使社会主义失去方向。对于后一种观点,我不能苟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生产力是最活跃的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社会蓬勃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此问题上,我党的认识和社会主义的实践,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艰辛的路。令人振奋的是邓小平高瞻远瞩,他精辟地科学地论述了生产力标准问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前二时期,有的同志离开历史唯物论,离开生产力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来理解生产力标准。提出了错误的主张,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其一,是把生产力标准“自由化”一提出坚持生产力标准,在改革中不要问姓“社”姓“资”的主张;其二,是把生产力标准“简单化”,只从物质条件和生产力的现实水平把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作简单的类比,得出了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结论;其三,是把生产力标准;“庸俗化”。即把生产力标准等同于赢利标准、赚钱标准。如此等等,要澄清生产力标准问题上的理论是非,必须回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的基地上。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相似文献   

17.
2006年8月15日,中共中央举行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党学好用好《江泽民文选》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还宣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决定"。《江泽民文选》生动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为巩固和加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了最好的教材。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刊编辑部约请部分专家,就学习《江泽民文选》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图像不是简单的视觉形象,它是与人类同在的存在者,是语言的始祖,并同语言一起共同构成了符号系统。从古希腊起就形成了视觉在场的形而上学,但它指向的是思。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将思转向看,从而完成了视觉哲学的转向。拉康的镜像理论揭示了图像文化看的本质。福柯的全景敞式理论揭示了图像文化的最深层的政治、经济、文化原因。海德格尔的世界的图像化是使物从不可见转为可见运作的总体系。德波的景观理论涉及到图像文化的本质和特征。这些理论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看的方式,它们构成了图像文化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清津 《社科纵横》2010,25(7):4-5,8
科学发展观,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又根据我国具体实际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统一,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只有把科学发展观放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来学习和理解,牢牢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才能完整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正> 现代美学需要新的系统化美学系统化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就美学与其他学科,美学原理与美学分支的关系而言,在进行多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各美学分支的基础上,加以系统综合,建立吸收多学科成果并对各美学分支具有指导意义的原理体系。其二是就美学体系自身的系统性而言,在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系统综合,建立严整的概念、范畴体系。先谈美学系统化的第一个方面。从世界范围上说,美学已经进行了一次系统化。这是在近代美学获得独立后,由康德完成而在黑格尔那里结束的。当时,美学克服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不系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