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党校教学不是普通的教学,它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和涵盖特殊内容的教学。所以,只有改革创新,建立起良性的教学机制,才能更好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适应,与党校的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系统性,决定了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有整体性思维。错误社会思潮的严重泛滥,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发展构成了带有根本性和整体性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实质和危害被系统揭示,错误社会思潮的泛滥趋势受到有效遏阻。我们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三者的有机统一,并将这一完整的思想体系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方面,要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进程中。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工业文明自身演进、自我超越的必然结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是顺应民心民意、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它代表着世界文明发展的方向和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确立生态文明新目标,适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新挑战,体现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战略的整体性、协调性.对此,必须倡导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执政兴国的新理念,确立生态优先方针,形成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生态建设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不断加强党执政的意识形态基础、制度基础和绩效基础 ,从而维护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通过人才战略的实施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 ,以及广纳群贤 ,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是新形势的要求。探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人才战略实施的途径 ,对人才战略的实施 ,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理解中国-东盟政治关系的变化看,中国-东盟政治关系的发展状况与中国人民寻求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推进小康乃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相适应.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于深化中国-东盟政治合作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必然逻辑 ,是塑造社会主义社会合法性的途径。但采取怎样的方式关系到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能否顺利进行。建国初期 ,党对意识形态进行改造对于建设与新的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意识形态 ,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采用了大规模的思想批判运动形式 ,使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发生了偏离。特别是 1957年的反右斗争使党和知识分子产生了疏离感 ,损害了党的权威资源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有与相适应的小康文化生活,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就不可轻视图书馆在发展先进文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从而将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使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方向更加明确。这对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全面建…  相似文献   

10.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在推动型发展下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建设的着重点。  相似文献   

11.
反面人物悲剧性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面人物可以成为悲剧人物 ,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 :一方面 ,是反面人物本身的“善”和“抗争精神”等正面价值因素的凸显 ,为观众同情和惋惜感起了桥梁、铺垫和蓄势作用 ;另一方面 ,是观众对自身的“恶”给予了“正当化”评价 ,从而对反面人物之“恶”给予了同情性理解和接受 ,进而对其遭遇厄运深感同情、怜悯和惋惜  相似文献   

12.
小康社会不仅应该是一个富裕的社会,而且还是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更应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因此,中国的发展战略必须从原来的非均衡发展转向均衡发展,从原来的单纯经济增长转向综合的发展,并借助于持续的制度创新来缩小个体、群体或地区间的发展差异,让个人或群体的发展潜力得以基本乃至充分地实现.  相似文献   

13.
袁吉富 《学术界》2007,(4):299-301
我国学者对代价问题的专门研究,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并不长,但却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因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意味着对发展问题的理性反思,意味着对如何进行科学发展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同志们: 今天是第34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为呼应这一主题,我国确定了"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的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积极投身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实践活动,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15.
杨东篱 《天府新论》2011,(1):116-119
"文化生态"是多种具有不同价值观的文化相互关联、作用、影响而形成的动态有机系统。在当代中国,构建良性文化生态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抵抗外来文化入侵,完善文化生态的多元性,维护多种文化形态之间的平衡,推进多种文化形态之间的交流,协助文化与政治、经济领域建立互动关系。然而,也不能放任文化产业完全自由的发展,在发展文化产业时,需要注意集中处理四种关系,即文化性、政治性与产业性的关系;引进外来文化产业与本土文化产业创新的关系;国家政策管理与市场自由调节的关系以及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6.
关联主义理应解释为什么下面支持怀疑主义的论证看上去是合理的 :(1)我不知道我不是一个无躯体的瓮中之脑 ;(2 )如果我知道我有双手 ,那么我就知道我不是一个无躯体的瓮中之脑 ;(3)因此 ,我不知道我有双手。基斯·德罗斯断言 ,(1)和 (2 )“初看起来是合理的”。然而 ,(1)初看起来是合理的仅仅因为它的背后有一个隐含的论证 ;它并不是直觉上合理的。德罗斯的论证是建立在对真的敏感性要求的基础上的 ,即如果你知道某事 ,那么如果它是假的 ,你就不会相信它。但敏感性要求自身并非知识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因此 ,它所支持的 (1)以及关联主义所要解释的怀疑主义的论据都不能成立。虽然怀疑主义不是关联主义的一个合理的理由 ,但某些实用主义的理由却是。按照某种实用主义的理由 ,知道某件事 ,当所涉及的事情越是利害攸关 ,所要求的证据也就越多。处理怀疑主义最好的办法是批判支持它的论证。关联主义不应该当作满足怀疑主义的手段 ,尽管还有其他一些实用主义的理由支持关于知识的关联主义  相似文献   

17.
全球语境中的比较文学:中国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宁 《江苏社会科学》2002,1(6):161-166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开放的国际性学科,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尤其来自指向大众文化乃至消费文化的文化研究。不少学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或者以民族主义的意识来对抗比较文学的全球化,或者以返回文学本真性策略来阻止比较文学研究的“泛文化”倾向。作者认为这些均不足为取,因为它们有可能会导致比较文学陷入新的危机。从一个国际的乃至全球的视野来看,中国的比较文学学者应当以开放的胸襟吸纳各种新的研究方法,正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课题,通过与国际学术界的直接对话达到把中国文化和文学精神传播到全世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马小泉 《学术研究》2003,10(10):99-103
20世纪初年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惨痛教训 ,撰述了大量政论文章 ,继续探索中国政治改革方案。 1 90 2年康有为作《公民自治篇》 ,通过比较中西各国政治制度之异同 ,主张中国建立公民制度 ,以达到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的目的。此篇文献 ,是 2 0世纪初年关于公民制度和地方自治问题最为系统而深刻的表述 ,是康有为官制思想和宪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符合近代中国政治改革的现实需求 ,对于近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理论先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解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主义是有很大影响的当代社会思潮 ,是孕育创造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的一个途径 ,是具有独特性和后现代性的解读模式。以女性主义解读马克思主义 ,有助于从理论的发生学和根本宗旨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有助于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 ,有助于在全球化、多元化背景上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 ,最根本的是要建立“性别”这一审视维度 ,这既是立场、视角、意识自觉 ,也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韦前 《学术研究》2005,(1):141-144
2004年11月26日,北国早已雪雨冰封,而南国却仍暖阳如春,爽风似秋,此刻,一场“建设和谐广东研讨会” 在融洽的气氛中拉开了帷幕。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的讲话首先破题。他说,和谐是人类美好的追求。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一点,对于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广东来说更具紧迫性。建设和谐社会, 是广东加快发展,创造稳定社会环境的迫切要求;是促进广东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广东富裕安康的 迫切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更好地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迫切要求。一番话引动了全场有关和谐 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