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于我们中国的开放进程、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究竟将带来那些影响,同时我国对此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这些都是关系到我国和上海今后经济改革进程的全局性...  相似文献   

2.
王刚  梁立群 《江汉论坛》2006,(10):31-33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标志着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又向前迈进一大步。回顾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进程,不难看出,汇率制度改革一直是立足于经济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在需求进行的。进一步的说,无论是汇率制度改革,还是金融体制改革本身,都是内生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及其转型的。随着国民经济从以高积累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向以创新为特征的发展阶段过渡,金融体系的功能必然由大规模动员储蓄和投资为主转变为提高效率,控制风险为主。对于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的中国金融系统改革而言,需要对面临客观经济环境进行准确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金融制度进行合理的设计,通过实现制度间的互补来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3.
试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若干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认为中国自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任务”以来,就拉开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向现代化过渡的社会转型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对人们理解政治体制改革容易陷入的认识误区进行了分析指正。指出“民主政治先导论”是一种激进的政治浪漫主义观点,离开现阶段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发展需要谈民主政治的改革是脱离实际的;“政体改革决定论”将激进的政治体制改革视为解决中国面临的一切重大问题的前提条件因而陷入误区;“民主模式单一论”是一种简单、片面的民主观,认为西方发达国家民主政体是现代民主政体唯一的、必然的绝对模式,这就忽视了各国民主政体的不同制度特色和发展的不同道路;“政经绝对区分论”把政治经济简单割裂开来,认为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忽视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早已悄悄地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了这一事实;“政治改革缓行论”认为政治体制改革太难,风险大,应当缓行,忽视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合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表现为物质产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丰富多彩。这是有目共睹,人人都能亲身体会到的事实。但改革以来,尤其是开放、搞活方针实施以来,社会风气是好了还是槽了,却是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问题。这种认识上的分歧,将直接影响到改革进程和经济发展。而以往有关改革的研究中,往往重视纯经济问题而忽视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干扰,这是片面的,有害的。我们认为,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不仅需要一个宽松的经济环境,而且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因为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改革,不仅要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也要创造灿烂的精神财富。如果改革最终不能达到这两个目标的共同实现,那么,我们的经济或  相似文献   

5.
政治经济学范式是在总结中国经验基础上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创新性理论研究,揭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尽管某些经济学范式对思考中国的改革问题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治经济学范式仍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性理论支撑。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应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各种不平衡问题、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社会文化运行环境、科学实施改革等领域探索改革的着力点、结合点和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无论人们对改革的理解、评价有多大差异,对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关注,对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迫切期待,却有着不争的一致性。这种情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有企业改革攻坚阶段的到来,而愈现显明之势。因此,如何着眼于这些领域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从我……  相似文献   

7.
自宣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一方面在市场化进程中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个新的课题,另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本身也是中国进一步经济发展的关键。面对改革难关,我国的体制改革必须有所创新,否则难以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项前无古人的创举。 所谓体制创新是指通过制度、机构和价值观的变革,实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根据上述目标,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体制变迁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失业和下岗人员增多的问题,有利有弊。在一定意义上说有其不可避免性,但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劳动力供求方面的,有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方面的,有经济波动引致的对劳动力需求变动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引起的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动造成的。保持一定幅度的失业率将是中国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长期现象,但在中、短期内,必须采取得力措施解决国企改革中下岗职工过多的问题。这些措施包括:坚定不移地加快国企改革及其它配套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和结构优化,加快经济发展,加速劳动力市场发展,实施有利于就业的宏观政策,实施再就业工程,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问题的根本解决依赖于改革和发展,中国应该而且有能力解决好目前出现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转型式经济增长道路的理论描述和概括正越来越呈现理论的贫乏和无效率。过去的体制外改革、增量改革和成本最小化改革已不能适应今天中国转型式经济增长进程的新发展,现在体制内改革和攻坚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那么,如何刻画中国转型式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中国的体制改革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在现阶段又如何概括?这是很多学者感兴趣而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重大问题。体制柔性,即体制适应性及体制活力,是转型式经济增长的内在支撑条件。体制柔性能更好地刻画和表述中国的转型式经济增长的进程,更好地解释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并对以后的改革进程和经济增长给予阐明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动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是推动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阶层、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重大变化为其提供了强大动因;外部环境变迁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它的进程;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改革与建设始终是其主要"带动"力.我们应当更积极、主动、自觉地运用这四个方面因素.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是改革由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延伸的结果,是当代中国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然而在实践中村民自治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深层次的矛盾,才能促进村民自治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积极稳妥地加快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步伐,使各方面的经济要素尽快走上现代社会化市场经济轨道,对于跨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的全局意义:经济体制转型深刻影响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体制转型深刻影响着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体制转型深刻影响着社会进步;经济体制转型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文明进程。在当代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实质是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只有在以市场化为价值取向的深化改革中才能巩固和增长。在跨世纪发展时期,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当前需要着重解决好五个关键问题: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的运作机制问题;搞好大的,放开小的,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问题;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技术改造,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加强科学管理,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的素质问题;推进配套制度改革,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的外部环境和沉重负担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实践表明,对国情的科学认识与把握是中国成功的基础与前提,这是“中国经验”的思想精髓所在。基于对国情重要性的认识,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构造了一个新的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经济国情分类框架。应用这个框架分析了经过20余年的快速工业化进程后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分析表明,中国已经从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进入了以实现由工业经济大国向工业经济强国转变、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为核心任务的新阶段。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要求选择新的战略,在技术进步战略方面,应重视战略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加大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投入;在经济增长战略方面,要切实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重化工业也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产业发展战略方面,三次产业要有新的战略使命和发展定位;在经济体制改革战略方面,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初,我们就已在理论上确立了把国营企业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的改革目标,在实践中国营企业活力不足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日趋严重。本文试图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大进程的宏观角度对国营企业之命运作动态考察,分析国营企业在以往改革大进程中充当的历史角色,阐述国营企业在当前改革大进程中的现实地位,并提出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国营企业走出困境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5.
开放改革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核心。中国人民通过开放改革发展经济,通过发展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邓小平经济思想有如引导航船前行的灯塔,它放射出万丈光芒,指示着中国经济发展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方向。新中国的经济曾数退波折。在取得重大经济成就的同时,几次面临“大跃进”、“十年浩劫”等经济发展失误的冲击。到了70年代后期,几度波折的中国经济濒临崩溃的境地。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及时总结了近代中国历史和新中国发展历程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地指出:“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要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以利于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价格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我国现行价格体系很不合理,不改革就会阻碍经济发展和整个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党中央把价格改革提到很高的位置,把它看成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这是非常正确的决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与中国文化肖四如一个国家要加快振兴的步伐,必须解决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它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但要根本地解决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必须深入到文化的层次,。同样的经济体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我们迫切需要振兴中国文化以促进...  相似文献   

18.
抓大放小,搞好搞活国有企业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副省长李嘉廷切实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这是中央在通观改革和发展全局,分析经济工作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决策,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关系到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与成败。...  相似文献   

19.
我国保险体制改革,必须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既要考虑长远设想,又要研究短期实施的可行性。本文就一个侧面谈一点看法。一、从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保险体制改革的长远设想(一)保险体制的改革要与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国家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发展生产力,以发展我国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为前提的,是一个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保险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金融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保障的—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改革,都或多或少、或迟早地影响、推动着保险体制改革。因此,保险体制的改革要服从于、服务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要同步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究其实质是为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创造一个优化的制度环境。改革已经八年,它在实现这一目标上取得了多少进展,还存在什么问题?为了实现这一改革目标,改革方案应当如何设计和调整,这是每一个关注中国经济体制和中国经济发展关系的同志都应冷静思考并给予回答的问题。本文仅做引玉之砖,以期引起大家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