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讲话中提出了“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 ,在我党历史上是第一次把属于精神文明的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以德治国” ,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古今中外一切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 ,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认真领会这一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 ,对于推进我国两个文明建设 ,特别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构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一、“以德治国”的理论探源所谓以德治国 ,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2.
以德治国,以德治吏,是中国治理国家的传统与特色,中国传统伦理,十分重视政德,重视德治。以儒家为代表的“为官重德”的伦理思想,曾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并规范着我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精神。它们是历代统治了阶级对于治理国家实践经验的理性思考,他们高度重视官吏道德对国家安危兴衰、长治久安作用等思想至今仍然有开发和利用的价值,值得我们特别是各级领导者重视和借鉴。一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官德建设仍然为社会关注,为百姓瞩目。加强官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重要途径,是影响社会道德建设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朱熹理学与禅学思想从哲学上来看,在多方面表现出如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家族相似性”。本体论上朱熹的“理”与禅学所说的“性”或“自性”、辩证法观点上朱熹的“心统性情”说与禅学推崇的“一心二门”论、认识论或工夫论方面朱熹的“正心诚意”与禅学提倡的“明心见性”都有诸多方面的家族相似性。与禅学思想互鉴,可以更好地理解、把握朱熹理学的思想实质。从思想史发展的逻辑角度看,朱熹理学思想是儒家思想和禅学等思想各自发展、融通合流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所谓“以德治国” ,是指在依法治国的同时 ,通过强化道德教育和道德规范 ,增强道德的引导力、感染力和惩戒力 ,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 ,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 ,提高政府的德政水平 ,协调利益关系 ,化解各种矛盾 ,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强调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是我党治国方略的重大突破 ,是对国内外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是建设高度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途径。“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 ,标志着我党作为一个执政党更加成熟 ,治理…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这是江泽民同志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是对我们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本文试就江泽民以德治国方略的特点作一初探。一、时代性江泽民“以德治国”的思想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  相似文献   

6.
强化道德监督推进“以德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要求我们充分发挥道德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我们要努力把道德的自律与法律的他律紧密结合起来 ,探索建立健全道德监督机制 ,强化道德监督 ,以他律促自律 ,用外在的力量规范道德观念和行为 ,推进“以德治国”方略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金萍 《江西社会科学》2001,(12):110-111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犤1犦江泽民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以德治国”方略与儒家“德治”观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社会主义的“以德治国”方略是对儒家“德治”观的扬弃。它是在继承和弘扬儒家“德治”思想的优良成分、抛弃其糟粕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社会主义的“以德治国”方略与儒家的“德治”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为何“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 ,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加强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 ,是对我们党“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战略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贡献。认真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 ,对于加强新世纪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充分认识贯彻“以德治国”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以德治国”这一思想包含着丰富而博…  相似文献   

9.
<正> “朱熹是理学派,诗非理学诗,论者以拟岑嘉州。”(转引自胡云翼《宋诗研究》)朱熹在诗坛上可否与岑参并论,此处不谈,单就“诗非理学诗”这一断语而言,论者确实慧眼独具,透过朱熹诗的理学表象看到了美的内质,从而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令人遗憾的是,朱熹诗作至今不载于文学史。为此,拟结合朱熹生平和思想探讨其诗歌创作概况及其诗不断为  相似文献   

10.
明末到清初,不仅是政治大动荡的时期,而且也是思想大动荡的时期。这是理学缰化以后出现的必然现象,也是中外思想碰撞的结果。一、王学冲击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从那时起,理学逐渐时兴,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到了明代,由于统治者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理学很快就僵化了。被称为“醇儒”的翰林院学士薛瑄曾经说:“自考亭以还,斯道已大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耳。”(《明史》本传)考亭指朱熹。从朱熹以后,儒道即理学已经明白,十分完备,用不着再写什么著作来阐明,只要“躬行”就可以了。薛瑄说“躬行”和蒋介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