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论“议程设置”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舆论导向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议程设置"是由美国传播学者提出的理论假设,它提示人们,在有媒介居间的大众传播活动中,媒介议题直接影响受众议题。文本认为,既然受众对客观事物和问题的看法带有媒介引导的色彩,那么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的认知与评价也就脱离不了这个框架。文章进而指出,中国的国家形象(即外部公众对中国的印象)是由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介所设置的,其中充满了"固定的成见"。中国要想突破西方国家既有的认知、评价藩篱,就必须参与到国际舆论的议程设置中去。  相似文献   

2.
新媒介环境中议程设置的变化及其实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媒介环境即由网络与大众传媒共同构建的媒介环境.由于媒介环境的改变,"议程设置"的主体、议程设置的机制、议程设置的方式和议程设置的效果强度都发生了重要的改变.议程设置更贴近民意正是这些改变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媒介与我们始终形影不离。传统媒体时代媒介依赖的典型"电视人"是媒介依赖现象的理论基础,它同样适用于新媒体时代的媒介依存现象的理论分析。新媒体依存症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网络和手机本身的特性是新媒介依赖的客观基础,同时,"网络人"和"手机人"的主体是受众,因此受众的心理因素是新媒介依赖的主观基础。通过"电视人"到"网络人"、"手机人"的变化发展,着重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依赖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刘文功典型的推出过程是公众议程(舆论)、媒介议程和政策议程相互作用的过程."议程设置"研究与我国的舆论导向研究之间有一定的理论连接点.大众传播媒体的"议程设置"作用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议程设置"理论研究对我们详细考察传媒的舆论导向过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的提出经历了漫长的政策议程设置过程,运用文献梳理法和综合分析法,基于多源流理论模型的视角分析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议程设置过程与推进路径。研究发现:宅基地的产权模糊、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市场机制缺失、法律制度不完善、土地纠纷解决机制不成熟构成问题源流;政策共同体的政策建议、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地方改革试点的示范作用构成政策源流;民众意愿的诉求、利益相关者的推动和农地“三权分置”政策的“外溢效应”构成政治源流。三条源流经由政策企业家的结合,有机交汇打开“政策之窗”,使宅基地“三权分置”被提上政策议程。研究表明,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是三源流耦合开启“政策之窗”的必然结果。其后续的顺利推进需要科学设定宅基地“三权”的归属与权能配置、充分激活宅基地使用权市场配置的政策授权,加快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风险联动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6.
自媒体时代,不像早期传统主流媒体对议程设置的主导,网络媒介背后的"网络推手"有意无意地向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输送了议题,形成了媒介间的"溢散效果"."李刚门"、"小月月"等网络事件,都有着"网络推手"操控的痕迹,证明了网络媒介的威力,网络媒介也有成为"意见领袖媒介"的趋势."网络推手"大大缩短了媒介间议程设置的时间,迎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但其背后潜在的商业利益有可能导致社会话题的沦陷,需要网络推手们的自律和公众的监督.  相似文献   

7.
议程设置理论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重要理论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议程设置理论是否还适合新的网络媒体时代?本文以人民网对"王鹏被跨省刑拘事件"的报道为例来分析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的时程和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8.
秋瑾被害后,各种不同背景的报纸竞相报道,形成了新闻传播意义上的议程设置。连续不断的报道使得该议程由媒介议程逐步转化为公众议程,由"秋瑾案"演化为"绍兴冤狱",并在新政、立宪的语境下,进而演化为政策议程,亦即在舆论的压力下,涉案人员或罢职,或自杀,或他杀,或蹭蹬终身。该议题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朝野的震动反映了媒介议程设置的效果与作用。但是在社会失范的状态下,媒体的舆论监督虽然有效,但力量还有限。  相似文献   

9.
政策议程设置是政府对政策议题依其重要性进行排序的过程。在政治精英中建立共识,是实现政策议程设置的关键。基于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议程设置过程的观察,发现社会政策议程设置过程存在官僚、上书和协商三条路径。在谋求政策共识过程中,这三条路径呈接力模式。这三条路径及其接力模式,显示了中国决策体制的开放性和适应性。这一发现打开了议程设置的"黑箱",阐释了中国场域下政策之窗开启的路径和机制,丰富了金登提出的多源流框架。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新海军的建立是美国崛起的必然结果,更是海权思潮直接推动的产物。学界的"学术议程设置"、政界的"政治议程设置"和媒体的"媒介议程设置"共同促成了海权思潮战胜孤立主义和党派主义,促使新海军成为美国强盛、伟大和优越性的文化象征。美国海权思潮兴起的过程和路径颇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1.
受限于操作性障碍,大多有关微博议程设置作用的实证研究仍停留在质性状态和对定量支撑的寻求.微博议程仅仅是作为另一种网络形式的公众议程存在还是已深深嵌入大众媒体的议题选择过程中?本文选取2012香港特区特首选举作为焦点事件,利用内容分析和时滞相关性分析,从两级议程水平上探究新浪微博和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报纸之间的媒介间议程设置流向.结果显示,微博与报纸在焦点事件进展过程中交替为对方设置议程并在事件发展到顶点阶段实现了强烈的议程互设,这表明微博不仅仅提供一种公众议程的获取途径,也完全有能力为大众媒介设置议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流正打破传统公共政策流程的封闭边界,政策共同体与政策垄断的稳定结构在信息时代逐渐趋于解构。在信息流与政策流的对流下,中国公共政策议程正扩展为全方位议程设置:政府部门议程、网络议程和媒体议程构成三元互动的政策议程体系。基于网络的信息流通过外压路径与探测路径驱动着网络议题向政策议题演变并促成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的耦合,无数公民个体借助信息流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将利益诉求嵌入于公共政策议程。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宿州学院新闻学专业学生媒介素养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准新闻人"对信息的鉴别能力不强,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表现出无所适从;对媒介信息的分析识别能力和认知能力较弱,尤其表现在对网络信息的接收和处理上;媒介素养教育途径相对较少,媒介素养教育还有待加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准新闻人"媒介素养的培养途径:一要从观念上进行引导;二要在技能和技术上予以提升;三要提高"准新闻人"的实际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4.
网络意识形态的发展有着现实的社会基础,社会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催生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社会思潮在网络空间集聚,这是议程设置的思想前提。网络主体利用网络进行议程设置,增强其话语叙事能力、激发网络群体极化、消解传统权威,影响着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导权。增强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需要弘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并在实践中守正创新;在巩固宣传文化主阵地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在弘扬网络空间正义中增强政治引领,不断巩固网络空间的主权意识;在以议程规制议程中不断强化网络空间的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复杂的国际政治格局中,执政党如何强化自身建设,巩固执政地位成为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全面从严治党还需要向纵深发展,"关键少数"在政治生态净化中"关键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通过清醒认识新时代政治生态净化的紧迫性,文章系统剖析"关键少数"在政治生态净化中发挥"关键作用",从理想信念和规矩意识、分权制衡与权利保障、权力监督与权力运行、权力授予与惩治问责四重维度就如何锤炼"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进行了整体设计、系统规划,以期净化政治生态,进而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八二宪法"提升了公民权利的宪政地位,初步摆正了执政党在国家宪制中的地位,体现了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但在司法独立、权力制衡、违宪审查等原则与制度的规定上,在公民基本权利的列举上,特别是在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立法上显得不足。今后应该继续完善宪法,履行宪法,推进政治改革,建设宪政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李莉文 《国际论坛》2011,(3):71-74,81
国际贸易谈判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贸易政治,而贸易政治中涉及利益集团、行政部门和国会之间的相互博弈,产生了很多贸易政策制定机制,其中最具争议的是"快车道"授权。本文追溯"快车道"授权产生的历史背景,剖析"快车道"授权变迁的原因,探讨"快车道"缺失对美国对外贸易谈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为大众传播学经验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议程设置理论在不断发展,也在经历时代危机。在社会化媒体平台扩散的当下,有必要重新检验议程设置的基本性质。议程设置理论提出者在最新的论文中则认为议程设置理论仍有光明的未来,而导向需求、网络议程设置和议程融合则是新的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和研究的三个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文章应用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理论模型框架,结合中国教育减负政策的本土特点,提出改进的多源流模型,对“双减”政策的议程进行描述、分析。研究发现,既有的减负政策结果反馈出越减越重的问题,教育焦虑、新的培训教育体系和资本力量的干涉共同构成了“双减”政策的问题源流;政府关注倾向转移到中小学生的减负问题上,设立了基础教育司;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了减负政策共同体。一系列相关会议的召开助推“双减”的政策之窗开启,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的推动下,“双减”政策的政策议程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20.
党代会常任制作为党在执政以后,组织建设方面的一项重大政治设计和制度创新,对于推动党内民主的发展,实现党员民主权利上的"选"和"议"的统一,具有重大的制度贡献、现实启迪、历史意义。从制度安排上看,党代会常任制保证了"选"和"议"的统一;从操作层面上看,党代会常任制克服了非常任制"选"和"议"分离的弊端;从历史探索上看,党代会常任制继承了年会制"选"和"议"统一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