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旅游产业既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旅游产业的推动和促进。以产业融合理论为基础,以丽江旅游与文化融合提升文化内涵为案例,通过对丽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现状及效应分析,提出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是实现丽江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以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在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优质品牌、创建融合发展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旅游与文化具有共同的融合基因,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与融合路径是指导两者融合的重要理论基础.从产业融合的推力、拉力、支持力和阻力四个层面构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模型,并依照旅游和文化双方经营主体在跨界资源重组中的角色与融合深度,提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四种路径:整合融合、吸纳融合、渗透融合和重组融合.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共生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它们的深度融合对河南省实现文化强省和旅游立省的战略目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在河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中仍存在着诸如管理体制不合理、文化产业化程度低、旅游产品内涵不丰富、文化旅游产品缺乏创意等问题。要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需要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快文化部门的产业化发展、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项目的创意策划等。  相似文献   

6.
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是国务院扶贫攻坚主战场——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怎样科学评价这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效益,已成为旅游学界的一项重要课题.本研究在初步构建理想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三轮专家打分法,逐步确立了二者融合发展的效益评价体系,而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检验上述指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且测算各指标权重,结合业内专家意见及笔者思考构建出效益评价模型及模型等级,并根据效益指数分值划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然后以张家界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测量出其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尚处于初中级阶段,据此可推导出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处于初中级阶段.就此提出了创新观念、创新产品、创新制度等三点建议,以期推动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建立耦合函数模型对淮南市2010—2018年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淮南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逐年递增,产业间耦合度总体呈增长态势,但2018年仅达到"濒临失调"状态.为提升两大产业融合效果,今后淮南市应积极推广和落实文旅融合发展理念、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融合精品、加强区域合作,提高文旅产业实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融合发展速度、加大政策支持,为文旅产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文化的魅力更加丰富了旅游产业业态。本文主要讨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之间融合发展情况,并为我国的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旅游产业融合是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文章以青海互助为例,在实地调研和访谈的基础上,以当地企业为主体,研究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动力要素,构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动力机制概念模型,通过AMOS验证概念模型,确定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为企业,拉力为文化旅游需求,推力为政府主导,支撑力为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物化成果,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因此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规制不同于一般产业。随着数字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趋势增强,这更引致了对文化产业规制的复杂性。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再造规制主体、重构规制依据、改进规制方式。  相似文献   

12.
13.
14.
人文旅游与旅游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人文旅游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关系的探讨,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人文旅游与旅游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动因及对策,并以山东省会济南市为例,探讨了人文旅游与旅游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这对丰富人文旅游的内涵,提高旅游文化产业的附加利益,实现人文旅游及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阐明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安溪县2010—2016年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指标数据,综合运用灰色综合关联分析法和熵权法对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整体融合度较高;但茶产业各环节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度存在差异,融合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种植环节、加工环节,其中,茶叶加工环节与旅游产业处于中度融合水平,其余环节与旅游产业融合度均较高。据此,提出转变茶园经营理念、拓展茶叶衍生功能、加大旅游设施建设力度、发展全域茶文化旅游等对策,以期推动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产业领域,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重点是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分为内容产业、平台与传媒产业和文化制造产业三个基本模块,其中数字化的平台与传媒正在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文章提出,着重发展和提升具有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内容产业与平台产业,是今后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模式。文章还针对如何改革文化产业结构体系、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以及应当采取哪些具体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互联网的出现使人类更多的精神需求得到不断满足,互联网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满足人类多元化需求向更高层次演进的过程。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3D打印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激活了文化市场,受众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为以技术和内容生产传播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文化产业的产品形式和内容升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大趋势。原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现已整合为"文化和旅游部",在体制上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保障。然而,为什么在当下特别提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要深度融合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相互关系是什么?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应怎样融合?融合后的文化旅游产业又将如何发展?围绕这几个核心问题,通过对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历史发展过程的梳理与相互间学科理论关系的诠释,进而回答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创新问题,以及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发展的科学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旅游产业的全新发展模式,近年来,旅游产业融合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拓展,其中,旅游产业与会展产业的融合是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对旅游产业、会展产业的构成、旅游与会展产业价值链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从3个方面论证了旅游与会展产业融合的可行性:旅游产业和会展产业共用大量的公共资源和产业资源,产业链彼此交织,旅游产业为会展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会展产业的资源和影响力则是旅游产业深度发展的助推器。基于此,建构包括发展路径和发展对策在内的旅游与会展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在发展路径上,包括支撑层面的资本融合、技术融合与人才融合,基础层面的资源融合、功能融合与市场融合,以及最高层次的品牌融合与文化融合;最后,与产业融合路径相对应,提出旅游产业与会展产业融合的4项重要对策,包括培养专业人才、改进政府管理、发展骨干企业与整合产业价值链,以期对学术研究和产业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