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小说史略》编纂过程中,鲁迅通过同行同仁的惠赠提示、主动关注同行研究等方式获知彼时小说研究的动态情形,以严谨态度多次修订《史略》。鲁迅从事实依据、文献材料等方面客观地吸纳盐谷温、胡适、蒋瑞藻等同行研究成果,此举使《史略》修订本具备前瞻性的同时,又多有其坚持己见之处。这种吸纳不仅表现在论断评骘、实物文献等的援引,以坐实其所推导或夯实论据;又据以调整篇目、框架设定,从而触及《史略》建构的主体。尤其是,鲁迅对唐以降通俗小说的修订,说明其已意识到彼时学界有关小说研究的推进对完善《史略》的重要性。时势使然,致其不厌其烦地进行修订。这种修订使《史略》得以实现由讲义稿件向专家著述的转变,终为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2.
在"犹他民族然"的先验认识及"现在一班研究文学史者"的普遍选择的双重作用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吸纳盐谷温《中国文学概论讲话》等观点,以神话与传说作为古代小说的源头。但盐谷温的观点并不能有效描述神话与传说向"小说"演进的过程,为此鲁迅将古代小说起源分为"小说"的起源与"小说书"的起源试图予以理清。而囿于中西小说观的不同及文献资料的匮乏,其讨论时往往将古代小说的起源置换成来源,有观念先行、论证不足之嫌。"小说"与"小说书"思想的杂糅,导致《史略》建构以"小说书"为主体的小说史时对古体小说与白话通俗小说各自演进及互相影响等情形的论述,缺乏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宋元"说话"与"话本"小说的讨论即其显例。还原神话与传说如何成为《史略》探究小说起源的认识过程,对客观理解《史略》乃至中国小说史的编纂,推动小说史研究的深入,均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3.
七十年前,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题记》中写道:大器晚成,瓦釜以久,虽延年命,亦悲荒凉,校讫黯然,诚望杰构于来哲也。①先生对小说史的杰构充满了期待。《史略》诚然是小说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的奠基之作,也是中国学术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代表作。鲁迅运用了进化的理论,使得关于中国小说的研究具备了逻辑性与体系性,这是从传统小说评点到具有现代性的史略的关键步骤。同时,由于鲁迅对传统小说批评术语的继承及其丰富的艺术感受力,《中国小说史略》不可避免地带有相当程度的主体性色彩。总体上,《中国小说史略》体现出了中国学术研究从传统到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内在紧张。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说史略》由初创到最终成书,经过鲁迅的多次增补修订,历时近20年。在该书撰写之前,鲁迅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对相关史料广泛搜集,先后编定多部小说史料专集,与《中国小说史略》构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不仅填补了既往研究中的空白,而且成为《中国小说史略》成书的最基本的学术准备。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赵维国《说部论稿》中《鲁迅的小说史研究与小说史研究体系的构建》等论文发表了评论,并作了补述和分析,其中叙介了施蛰存回应日本学者增田涉质疑《中国小说史略》有关"话本"的解释,认为鲁迅将"话本"定义为"说话的人的底本"并没有错,还谈及学术评论应从实际出发,不应从批评概念出发,应当重视考据文章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奠基之作,在方法论上给后来的小说史研究以重要的启示。早在50年代,李长之先生就发表了题为《文学史家的鲁迅》的长篇专论,全面地高度地评价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的学术价值。然而,在谈到《中国小说史略》有关唐传奇的评价时,李文对于鲁迅的识见的理解却似乎不无偏颇,而且从行文上看,李文自身也似乎不无矛盾。一方面,李文注意到,“他(指鲁迅——引者注)之特别珍视唐人传奇,也是在‘意识之创造’”;另一方面,李文却认为,《中国小说史略》“讲唐代传奇而对《李娃传》、《柳毅传》、《霍小玉传》只寥寥数笔,还不如《秦梦记》、《三梦记》详”,乃是《中国小说史略》的一个缺点。殊不知  相似文献   

8.
《中国小说史略》作为中国小说史研究的"第一块基石",长期以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在《中国小说史略》的题名中,"小说史"何以言"略",是个极易被忽视的问题。"小说史"之"略",既与作者撰写全书的体例、结构有关,也与作者的叙述策略及学术理念、立场有关。就《中国小说史略》而言,"略"至少包含三层信息:其一,"略"是作者教学的实际需要;其二,"略"是作者撰史的表述策略;其三,"略"是史家对史料和史实的精要提炼。在小说被纳入中国文学史的过程中,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体现了文学史家的高超眼光,为后代学者撰述中国古代小说史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9.
《高校社科动态》2005,(6):38-38
明年是鲁迅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继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的10卷本和1981年的16卷修订本之后,《鲁迅全集》2005年最新修订18卷本历时4年半的浩繁、艰苦的工作后,现已编纂修订完成,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1月30日,最新版《鲁迅全集》18卷修订版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举行。新版本中增收了新发现的佚文《重订(徐霞客游记)目录及跋》等24篇;佚信鲁迅致张琴孙等18封,还收入了鲁迅致许广平的《两地书》原信68封等。修订后的《鲁迅全集》吸纳了迄今为止鲁迅研究的最新成果,是目前最为完备的《鲁迅全集》的新版本。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部小说史料专集,鲁迅校录《小说旧闻钞》常常被视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副产品。然而两书之关联,不限于分别承担小说史料和小说史论之职能,一起构成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在《小说旧闻钞》的校录和出版过程中,鲁迅对史料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将杂乱纷繁的史料整合为一部系统的史料专书,有意借助史料承载并呈现自家的小说史观,作为小说史料专书的《小说旧闻钞》由此获得了独立的学术价值与生命力。该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小说史料读本,成为小说史的另一种书写方式,与《中国小说史略》《唐宋传奇集》一并构成史料、史论与文本相结合的完整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小说旧闻钞》不仅是《中国小说史略》的史料准备,还成为后者学术思路的延展。以小说史观为引领,史料也成为一种方法。《小说旧闻钞》和《中国小说史略》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中体现出互为因果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为基准,对照当代的中国文学史和小说史著作,发现它们在对小说内涵的理解、古小说特别是历史小说的文类归属以及小说的源流等问题上,既有悖于鲁迅先生的本意,也与历史事实不符;通过对《穆天子传》《燕丹子》《吴越春秋》等古小说的分析,认为应该将汉代看做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期,将历史小说看做中国最早的小说类型。  相似文献   

12.
《宋文鉴》的编纂意图有两种传统说法,第一种是周必大"有补治道"说,第二种是刘克庄"去取多朱意"说,但吕祖谦是以己意编《宋文鉴》,并未按宋孝宗"有补治道"的旨意去编纂,吕祖谦与朱熹学术思想不同,朱熹对《宋文鉴》的编纂也多有批评,所以传统的两种说法均不对。从吕祖谦编《宋文鉴》时的史官身份,《宋文鉴》大量增选《宋文海》遗落文献、基本不选《宋文海》已选文献,以及《宋文鉴》资料来源广泛,有意搜求真实历史文献,可以看出《宋文鉴》的编纂意图是存北宋一代文献,形成了"包括全代,与史相辅"的特点,南宋后期及明代出现的以一己之力编选一代文献的选本显然是受到了《宋文鉴》存一代文献编纂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宋文鉴》的编纂意图有两种传统说法,第一种是周必大"有补治道"说,第二种是刘克庄"去取多朱意"说,但吕祖谦是以己意编《宋文鉴》,并未按宋孝宗"有补治道"的旨意去编纂,吕祖谦与朱熹学术思想不同,朱熹对《宋文鉴》的编纂也多有批评,所以传统的两种说法均不对。从吕祖谦编《宋文鉴》时的史官身份,《宋文鉴》大量增选《宋文海》遗落文献、基本不选《宋文海》已选文献,以及《宋文鉴》资料来源广泛,有意搜求真实历史文献,可以看出《宋文鉴》的编纂意图是存北宋一代文献,形成了"包括全代,与史相辅"的特点,南宋后期及明代出现的以一己之力编选一代文献的选本显然是受到了《宋文鉴》存一代文献编纂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超星数据(1949-2018)所检索的675篇以《鲁迅全集》注释为研究对象的期刊文章为中心,通过对这些论文进行比对、统计,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鲁迅全集》注释研究论文的特点以及呈现的问题作数据化分析。《鲁迅全集》注释研究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每版全集修订后的第三或第四年间,论文年发表量约30篇左右;北京、上海、山东是注释研究的重镇;《鲁迅研究月刊》是刊载此类文章的主要期刊;对注释订误与补注是《鲁迅全集》注释研究的主要角度。研究表明,注释修订人员专业分布不均、科研单位重视程度等因素都对注释修订具有重要影响。探析《鲁迅全集》注释研究的问题与轨迹,整合相关研究资源、重视修订人员专业的多元化,才能为今后更好地修订《鲁迅全集》注释夯实基础,彰显"国家工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萧相恺先生是知名的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专家。数十年如一日,他在中国小说史领域孜孜矻矻、辛勤不懈地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他的专著《宋元小说史》、《世情小说史》(署名向楷)、《稗海访书录》、《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史论》,以及他编纂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与欧阳健先生合作),主编的《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校点的《宋元...  相似文献   

16.
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开始就对其有分类研究。对比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谭邦和《明清小说史》等几种代表性著作,就其中的明清小说分类体系进行比照研究,可以发现这几种分类体系各有其优点,也皆有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明清小说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份代表性成果。该书为中国古典小说正名添价,是第一部中国小说史。它对后来学者的影响很大。但同时具反讽意味的是,这种巨大影响又束缚了鲁迅之后的中国小说史家。有鉴于此,我们应该客观地思考鲁迅成就的一体两面。《中国小说史略》的成就与缺陷俱在,这些连同它们的意义,将在此一并给出。  相似文献   

18.
2009年鲁迅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本年度《呐喊》研究有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阿Q正传》、《故乡》;《彷徨》研究有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伤逝》、《祝福》;《野草》研究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回落;鲁迅思想研究主要集中为九个专题:鲁迅与当代中国、鲁迅与启蒙、鲁迅与五四、鲁迅是谁、鲁迅精神的灵魂和核心价值、鲁迅与存在主义、鲁迅与自由主义、鲁迅与地域文化、原鲁迅、鲁迅与张爱玲比较等;鲁迅教学研究也是本年度鲁迅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关于"当代中学生和鲁迅"的状况调查和关于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篇目的讨论最为引人注目;鲁迅与学术研究集中体现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微观和宏观研究;资料研究亦是鲁迅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小说观和小说史观是构建小说史的核心和灵魂.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的奠基之作,也规范了中国小说史学八十多年的发展.然而,其以小说为虚构的故事的现代小说观与六朝志怪和志人作品的创作思想和认知方式大相径庭,按照进化论所构建的小说发展线索也不能客观反映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实际.中国小说史的建构从鲁迅开始,不必也不应该到鲁迅就结束,全体小说研究者都有责任和义务用新的观念、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来重构中国小说史,让中国小说史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以推动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深入,努力探讨中国小说的民族形式及其文化特色,为新时期的小说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崔云伟  刘增人 《东方论坛》2010,(5):97-107,112
2009年鲁迅研究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本年度《呐喊》研究有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阿Q正传》、《故乡》;《彷徨》研究有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伤逝》、《祝福》;《野草》研究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回落;鲁迅思想研究主要集中为九个专题:鲁迅与当代中国、鲁迅与启蒙、鲁迅与五四、鲁迅是谁、鲁迅精神的灵魂和核心价值、鲁迅与存在主义、鲁迅与自由主义、鲁迅与地域文化、原鲁迅、鲁迅与张爱玲比较等;鲁迅教学研究也是本年度鲁迅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以关于“当代中学生和鲁迅”的状况调查和关于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篇目的讨论最为引人注目;鲁迅与学术研究集中体现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微观和宏观研究,张杰、刘永良、鲍国华的论述极为精当;资料研究亦是鲁迅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