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频发的网络公共事件已经成为促动政府回应的重要引擎。笔者主要从政府及其官员的立场出发,探讨了政府回应网络公共事件过程所面临的问题。政府回应主要包括话语性回应、行动性回应和制度性回应三个方面的内容。在网络公共事件所形成的舆情环境中,政府回应将遭遇到价值、技术、制度和能力等方面的紧张状态。政府回应说到底是一个公民与政府之间关系的问题,这主要涉及信息不对称、权力与控制、利益的错位和双边信任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代表中国电视从"政策式传播"向"公共传播"变革的媒介产品——"新闻群口谈话节目"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媒介产品的存在与发展对于媒体公共话语空间的拓展以及舆论方式对于公共政策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此类节目的内容、形态及影响力三个维度的实例分析,找到了大众传媒随着社会变迁而产生的新的发展趋势,即从"权力话语"到"公共话语"的前景。这一转变不仅回应着社会民主化进程对于媒介的某种期待,也回应着公众对参与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与自身利益的媒介期待。  相似文献   

3.
回应型政府是一种使回应制度化、体制化的治理模式。与传统的政府运行模式不同,回应型政府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政府与社会平等合作、共同参与的治理结构,电子化与扁平化的政府组织结构,透明、快捷的治理过程,有多元主体参与的、体现责任约束与对结果负责的政府绩效评估,共同构成了其特定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4.
对汉语称赞语回应策略的性别差异进行优选论分析.认为,Grice的合作原则和Leech的礼貌原则及其准则是制约称赞语回应策略选择的重要条件,其中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和方式准则属于忠实性制约条件,要求说话人的实际言语与客观事实或清楚表达交际意图所需要的话语数量或方式一致;礼貌原则中的谦逊准则和一致准则属于标记性制约条件,它们对说话人的实际话语本身做出了"合格性"要求,这五个准则是影响称赞语回应策略的五个制约条件.这些制约条件的不同的层级排序是称赞语回应策略的性别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防范和化解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情风险是网络社会和风险社会双重时代背景下需要重视和回应的议题。伪信息扩散风险与非理性表达风险是主要的两类舆情风险,其社会效应、社会危害与可控性等风险属性存在差异。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治理实践包括组织建构回应治理需求、制度安排实现监督提质、媒体融入和技术嵌入推动治理效能,但产生了权力配置失衡的认同困境、双重价值需求的价值困境和阶层交织的对立困境等三重治理困境。基于此,包容性治理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治理描绘了与治理诉求更适配的治理图景。应构建双向包容理念、多元主体参与、过程互动合作、引导回应方式以及成果利益共享的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包容性治理模式,通过制度设计、治理过程以及治理策略等三方面的具体路径实现包容性治理。  相似文献   

6.
"人肉搜索",即人肉搜索引擎,是指网民用提问、跟帖的方式来获取搜索结果的网络搜索方式.随着更多的网民就某一"发问"参与跟帖并展开"人肉搜索",原本为了获取答案的搜索行为却演变成了一桩话语事件.诉诸情感和价值判断的道德话语是建构"人肉搜索"事件的主要话语类型,它不仅描述、反映了某个事件,更在搜索过程中推动着现实世界事件的发展,这就是道德话语的生产性力量."人肉搜索"中道德话语生产性力量的发挥并非纯粹的、天然的,而是需要其他条件的,即中国的"泛道德主义"的儒家文化以及网络媒体提供的匿名性的传播空间.在"泛道德主义"的儒家文化中,道德话语找到了唤起认同、发挥作用的文化土壤;在匿名性的网络空间中,搜索者身份的缺失以及网络群氓的盲从心理使得中国式"人肉搜索"产生并兴盛起来.然而,"人肉搜索"在维护社会道德的话语中,却用了"反道德"的行为;在捍卫道德的旗帜下,却给被搜者造成了最不道德的伤害.这也许是中国式"人肉搜索"难以解决的悖论.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结构性转型的生活画卷中,因技术变革引起的"话语革命"热潮由此拉开序幕。媒体平台的问世,引领"草根力量"步入"全民麦克风"时代,使之开始活跃于公众的"话语视野"之中。在这新旧体制转轨的历史节点上,"线上"与"线下"的话语权博弈在理性与情绪、正义与暴力的结构性张力作用下,上演一幕又一幕舆论狂欢盛宴。"广场政治"式的参与方式更是将围观"负溢出效应"暴露无遗。因此,理性的网络围观生态需要网众坚守思想、伦理、价值三条底线,以此构建合理、合法的网络围观框架。  相似文献   

8.
"正统"论于宋代定型后分"辨华夷""护纲常"两条主脉向前演进,这两条主脉在历史演进中相互批驳,相互渗透,或分流,或合流,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应用这一资源时所呈现出的不同取向。在湘军与太平军意识形态的战争中,太平天国以"辨华夷"为话语框架,接以"神魔二元"和反压迫话语,建构起"起义"合法性叙事体系。湘军则以"护纲常"为话语框架,通过痛斥太平军破坏纲常伦理的行为,多方面回应民生疾苦,建构起"讨逆"行动的正义性。这一历史案例表明,合法性叙事只有处于广泛且能被共享的价值语境之中,与受众、叙事语境、话语传统、历史发展大势相适应,才能发挥其在合法性建构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对网络舆论监督的回应基本属于"实用主义回应"。从治理转型的视角看,地方政府对网络舆论监督实用主义回应的政治价值在于其有利于政府与民众的"互训",但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能否良性、渐进、彻底地持续进行下去,取决于宏观制度供给的改变。视宏观制度供给的情况,地方政府对网络舆论监督实用主义回应既有可能滑向机会主义和鸵鸟主义,在制度性漠视和个案选择性回应之间徘徊,也有可能从维稳驱动型回应转为权利驱动型回应,从实用主义的个案回应转到系统的制度性回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网络问政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为政民互动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公民诉求表达与政府回应性之间的关系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公民诉求对政府回应能力和回应效能的影响,很少基于政治修辞的角度对政民互动的话语进行具体分析.以F市G区为个案,利用其12345平台连续三个月完整的公民诉求工单数据,探讨了公民诉求对政府回应话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回应话语会受到公民诉求话语、问政类型、诉求领域和是否主动提供个人信息等因素的显著影响.由此可见,政民互动中的公民诉求与政府回应都具有选择性,是一种策略性互动;策略性互动的背后是政府和公民彼此政治信任基础的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