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强调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实质上就是要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评判城镇化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与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牢固确立人的城镇化建设的社会质量路径。西方社会质量理论范式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人的城镇化建设的内涵、实质与核心,改变传统的以“物”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确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思路,从而在大力促进资源的城镇化、价值观念的城镇化、社会关系网络的城镇化和制度的城镇化进程中大力提升城镇化的社会质量。  相似文献   

2.
[提要]在2020年完成云南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以及机构改革的契机下,对云南新型城镇化相关支撑政策进行协调性分析很有必要,此研究能够更好的发挥政策合力,加快推进云南新型城镇化建设。本文基于政策协调理论构建云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政策协调分析框架,采用政策内容和引证关系分析方法,从政策纵向协调、横向协调、时间协调和工具协调等多个维度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任务的支撑政策进行分析,发现支撑政策存在重叠、冲突、空缺以及其他不协调之处,据此提出了云南新型城镇化建设政策协调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休闲关乎生活质量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辨析休闲教育与生态休闲教育,厘清生态休闲教育的内涵;探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施生态休闲教育的重要意义;探索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休闲教育实施与发展的路径,对于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系统总结城镇化过程中理论研究的主要观点和存在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查询和归纳总结,概括出了城镇化过程的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说、路径与综合模式说、动力说、周期说以及绿色城镇化、可持续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等研究趋势.认为城镇化在研究的范围中以微观层面为主、宏观上缺乏系统的理论成果,城镇化与相关领域的结合研究相对较少,对民生、福利关注、落后地区以及生态脆弱区域的城镇化进程及其机理分析、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新型城镇化在社会医疗、公共设施建设、教育培训、.劳动力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城乡差距等问题等的研究稍显不足,这也进一步明确了后期城镇化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城镇化进入由速度型向质量型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动城市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实现"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新要求的三大路径.通过高质量建设低碳城市的历史节点和特征事实分析、核心概念及其内在关联解析,建立基于"效率-公平-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框架,阐释了低碳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和政策机理.研究认为,推动低碳城市高质量发展,丰富了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实现形式,强调以城市为载体和行动平台,聚焦于城镇化建设中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高质量推动城市低碳发展转型,关键在于:(1)推动低碳城市发展三大变革,提高城市系统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水平;(2)构建绿色低碳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3)以低碳的路径,推动低碳城市高质量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形态,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文明的视角研究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认为新型城镇化可以从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生态城镇化四个层次进行分析。以中原经济区重要省份之一的河南省为例进行分析,认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对发展提出对策,建议第一层次是重点加强环境保护;第二层次要重点加强生态文明宣传;第三层次要着重调整产业结构;第四层次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西部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西部新型城镇化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从经济、社会、环境、制度和空间结构五个方面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进行梳理,分析西部新型城镇化进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城镇化质量、城镇环境、城镇化体制机制和城镇空间结构四个方面探索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产城融合,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是加快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遏制全省经济进一步下滑的重要举措。从城镇化、产业、人三个层面分析辽宁省产城融合发展现状,深入剖析辽宁省产城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导出产城融合拉动辽宁经济增长的效应,提出加快产城融合、全面提高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城镇化带来农村社会结构失衡、“大城市病”等社会问题,影响了城乡协调发展。追求城乡一体、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了乡村生产要素集结发展,推进了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中,人口城镇化、农民市民化是核心。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有利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受区位优势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由外延向内涵提升,人口回流趋势明显。在就近迁移、就地改造两个方面,安徽省形成了大城市扩容、中小城市产城一体化、中心集镇建设三种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0.
西方现代化框架下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框架下社会有机体理论,对于我国当下的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其缺憾也是明显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本质和价值指向,从自由创造性、历史进步性、整体系统性和开放性来把握社会有机体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统一性,对于我们深化对和谐社会的理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