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农林高校申请公派出国的部分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探讨了申请人对公派项目的认知与态度、出国留学的目的、培养模式、导师在其学生申请留学过程中的态度和作用以及申请人对学校公派留学指导工作的需求,分析农林高校实施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的现状;最后提出完善高校实施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派遣教师出国留学,是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强对出国留学人员的管理和联系,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留学工作的政策,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必将有效地促进学科梯队的建设,有效地吸引留学人员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建功立业。一、现状分析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以来,我校公派留学人员共307人,其中国家公派127人,单位公派108人;攻读学位86人,访问学者221人;分布国家和地区及人数如下表:从1989年以来,自费留学人员104人。总体来说,出国留学人员都具有较优越的成才条件,特别是国家公派者,基本上是百里挑一,而且原都…  相似文献   

3.
权威发布     
《21世纪》2005,(1)
2005 公派留学名额将大幅增加2005年将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数最多的一年。从教育部传来的消息说,2005 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将以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方式在全国选派各类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7245名。与2004年相比,人数增加约3100 人。有关人士分析,这与高等院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出国研修项目的启动和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项目的扩大有关。据了解,凡符合《2005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拔简章》及相应项目要求的中国公民,均可按规定的程序和办法申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选拔简章及有关出国留学项目的详…  相似文献   

4.
出国留学是紧跟世界科技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学习交流先进科技的一条捷径。我国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已向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了21万留学人员,其中多数系国家和单位公派。然而,到目前为止,回国服务的只有7万多人,占派出总数的1/3,另2/3滞留国外。他们都是作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和跨世纪的学科带头人派出培养的。他们的滞留不归,对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效应:①培养计划中的骨干不能如期到位,加剧了学术骨干青黄不接的局面,原有的断层进一步扩大。②公派人员滞留不回,影响了国内教学科研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稳定性。③教育投资效益低下,影响了各高校对派出留学工作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将形成恶性反馈,影响国际间正常的学术交流。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公派留学方式,提高教育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初期 ,国家公费出国留学人员不能满足单位用人的需要 ,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 ,开始了采用单位公派出国留学做法培养急需人才的工作。本文就单位公派出国留学的发展趋势 ,单位公派出国的形式、管理现状、具体做法和认识谈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6.
涉外服务     
《华人时刊》2007,(1):78-79
2007国家公派留学计划敲定2006年12月7日,记者从教育部门获悉,2007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计划敲定,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生的选派规模将比往年有所增加。符合条件的中国公民均可报名。2007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将以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方式在全国选派各类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7000人。今年将优先资助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信息等关键领域及生命、空  相似文献   

7.
近期资讯     
《21世纪》2002,(10)
专家建议公派留学增资扩容教育部日前进行了“公派出国留学效益评估”课题研究,调查对象包括我国120余所高校,中科院和社科院系统的5000余位留学归国学者和管理人员。接受此次调查的百所高校中,有76%的院士有出国留学经历,45岁以上的博士生导师中有55%有出国留学经历,45岁以下的更达到了58%,重点高校的比例更高,而且有51%的校级领导和35%的院系领导有过留学经历。调查数据显示,留学归国人员人均创造直接经济收益为144.2万元,国家公派留学的经费投入与直接的经济收益比为1:10。此外,公派留学的非经济收益要远远高于经济收益,长远…  相似文献   

8.
培植本国教师是西学东渐过程中近代中国新式高等学校独立自主发展的重要途径。民国时期高校公派教师出国制度发展的动因,最初来自高校学习欧美先进知识的需要,以及力图维持教师国际学术水准和激励教师研求学术的需要。此后,这一制度受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培养中国本土科技领袖人才和国民政府培养中高级建设人才的目标的推动。因为高校教师在高深学术领域相比普通留学生具有明显优势和效益,因而公派高校教师出国制度不断拓展,并与普通公派留学构成互补互通之态势。在政府、高校、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推动下,民国公派高校教师出国的路径逐渐多元化、分层化;公派教师的精英化程度增加,公派目标向更专业、更深入的项目研究演进,资助力度和方式逐渐区别于普通公派留学生;高校教师公派出国以研究学术的特质不断增强,促进民国高等学校学术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出国热"日益升温。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作为出国留学的主体部分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并继续发挥着巨大作用。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对我国公派出国留学的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双重的委托代理关系及存在的"道德风险";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降低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道德风险"的建议,即继续坚持"三个一流"的选派政策,加强对出境后的公派出国人员的管理与沟通,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监督和约束机制,旨在促进我国公派出国留学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期资讯     
《21世纪》2006,(10)
公派留学网上签证系统试运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CSCSE)开发的“公派出国留学网上签证服务系统”已开始试运行。网上签证服务系统可为公派留学人员提供材料审核、签证代办、信息查询、联系国外院校(建设中)等在线服务。公派留学人员可以通过该系统提交“公派留学人员基本情况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