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国朝鲜朝文人注解《洪范》,重大法之施行与演绎,显示出了别样的解经特色.他们利用箕子之道来捍卫儒学道统、彰显义理精神,又通过《洪范》经文来阐明理、气、心、性之关系.如此这般,都只为政教而服务,是《洪范》学应用于世的表现.①除此,朝鲜朝学者还将《洪范》九畴分门别类加以细化,用阴阳演范,以象数说经,使《洪范》大法流于旁门小道,非解经之正轨也.可见,朝鲜朝时期的《洪范》学,有创获之举,亦有偏失之处.  相似文献   

2.
箕子与古朝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箕子于商末避乱东迁,率部经辽西至朝鲜半岛建立箕侯国。周武王封箕子为东北地区的诸侯长,箕子表示臣周,未参与武庚之乱。约在西周末年,箕侯国更名为朝鲜侯国。朝鲜一词最初为地域名,指今大同江中下游一带。朝鲜侯国极盛时疆域包括后世秽貊系各族居住地与辽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因而,这些地区也可以称为朝鲜。对于朝鲜作为地域名的双重含义,古史中未作区分,后人理解不同,对箕子东迁朝鲜的史事因而产生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古朝鲜即箕氏朝鲜 ,是公元前 1 1世纪商周时期出现于我国东北的特定的历史产物 ,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内容。箕氏朝鲜自西周初出现于东北历史舞台 ,经历了西周、春秋战国大约近千余年的历史。燕国统一东北前 ,箕氏朝鲜以西周侯国的身份活跃于东北东南部及朝鲜半岛北部。秦统一六国后 ,箕氏朝鲜附属于秦。秦末汉兴 ,中原政权无暇东顾、燕人卫满乘势灭亡了箕氏朝鲜 ,并以卫氏朝鲜之称谓取而代之。武帝元封三年 ( 1 0 8) ,西汉王朝为统一东北计 ,以武力灭亡了卫氏朝鲜 ,并以其地置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自此 ,古朝鲜即箕氏朝鲜和卫氏朝鲜先后退出历史舞台 ,但其居民即古朝鲜族仍以中华民族重要成员的身份为东北开发建设发挥着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若明 《兰州学刊》2014,(2):194-196
中朝两国关系悠久,友谊深厚,山水相连,休戚与共,中朝两国的交往也是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成功的典范。两国外交中使者具有重要的作用,清代出使朝鲜的使臣多为满族和蒙古族大臣,他们留下了很多记录出使朝鲜的纪行文学作品,成为我们了解中朝宗藩关系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挖掘这些纪行文学的文献价值,分析和探讨在清代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朝两国外交的方式和细节,对今天我们处理中朝关系有一定的启示;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探索中国多民族文化交流对文学的影响,有利于发掘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交流传统,促进各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5.
箕子与朝鲜研究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箕子与朝鲜的研究,当前主要有今朝鲜平壤说和我国辽西说。平壤说源于东汉郑玄、应劭、高诱等注,为今之通说,而辽西说为后出。通过对史书记载和考古遗存的研究,我们认为“箕子适朝鲜”在辽西;真番、朝鲜在辽东;燕伐朝鲜,朝鲜亡入海(今朝鲜半岛),为“乐浪朝鲜”。箕子、朝鲜侯的迁徙以及朝鲜王准亡入马韩,与在不同时期发生的政治、军事事件是相关联的。对箕子与朝鲜的研究,重在从史实中探讨真象,提出一系列与通说不同的见解,供研究时思考。  相似文献   

6.
论事大主义与朝鲜王朝对明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事大主义是儒家一种外交理念 ,是小国保存自身、应对大国的策略。它发端于东周 ,广泛存在于古代的儒家文化圈之内。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王朝中亦存在于分裂时期诸政权之间、周边藩国与中央王朝之间。而在朝鲜半岛与中原王朝交往中尤其重要。朝鲜王朝高举事大主义的大旗 ,诚心事奉明朝。形式上它依从儒家礼仪制度 ,奉行朝贡之策 ;思想上归依中华。朝鲜对明朝行事大之礼 ,明朝则对朝鲜采“字小”之策。维护朝鲜的利益不受侵犯 ,是壬辰战争时期明朝出兵援朝抗倭的原动力。正因为朝鲜对明朝采取慕华、事大之策 ,所以明代中朝关系成为典型的宗藩关系  相似文献   

7.
杨军先生《箕子与古朝鲜》一文,有三方面问题值得商榷。一、关于箕子“走之朝鲜”问题,箕子所以选择“走之朝鲜”,是因为半岛上有“古之辰国”,乃殷商海外属地,故“走之朝鲜”以实现其政治理想。二、辽左出土的铭文为“■侯亚■”的殷商铜器中的“■侯”不是箕子,把■侯当作箕子是一研究误区,箕子没有西迁辽西问题。三、箕子朝鲜不是■侯国,箕子朝鲜与燕国的关系仍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8.
在中朝两国共产党建立之前和建立初期,双方并没有直接的接触和联系。然而,共同的命运还是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其主要表现就是一些在华朝鲜革命者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朝鲜境内建党受挫以后,朝鲜共产党人把活动重心转移到中国的东北地区。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在东北的朝鲜共产党各派组织先后主动或被迫解散。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后,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朝鲜革命者入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了自己在东北的实力,同时也承担了帮助朝鲜共产党再建的责任。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号召在东北开展武装抗日斗争,而在东北的朝鲜人则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随着中共的斗争方针逐步转向以抗日为主,在中国的朝鲜共产党人最终完全融入了中国共产党的队伍。  相似文献   

9.
朝鲜李朝在中国保存下来的档案文书弥足珍贵。李朝《朝鲜迎接天使都监都厅仪轨》,是朝鲜为了迎接和接待明朝使臣,特设临时性专门机构都监都厅所遗的档案文书。这份朝鲜光海君朝两度接待明朝使臣的簿册档案,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起自明万历三十六年至万历三十七年(1608—1609年,朝鲜宣祖四十一年至光海君元年),下部分自明万历四十八年至天启元年(1620—1621年,光海君十二年至十三年),为我们提供了中朝关系史实的第一手资料,大部分内容为《明实录》、《李朝实录》所未载,记录了当时中朝外交的历史真相,反映了明朝与后金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中朝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冷战以来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时期 ,朝鲜半岛是美苏冷战在亚太地区的前沿阵地。冷战的结束并未结束其地缘政治命运。当前围绕朝鲜核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东北亚安全的日益关注。美朝关系是决定冷战后朝鲜半岛局势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冷战以来美国对朝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 ,以更清楚地认识美国的全球战略  相似文献   

11.
明朝抗倭援朝战争期间,援朝作战的明朝将领在朝鲜半岛建造了关王庙,自此,关王崇拜在朝鲜半岛生根发芽。起初,朝鲜国王漠视关王庙,随着朝鲜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朝鲜国王逐渐热衷参拜关王庙;肃宗年间还在全国各地修缮了关王庙,将祭祀仪式统一化、祀典化,并把明朝将领作为关王庙从祀的对象。从此,参拜关王庙就逐步成为朝鲜尊周思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王庙成为朝鲜王朝宣示正统的一个重要场所。19世纪后,在官方的倡导下,朝鲜关王崇拜由庙堂走向民间,关王崇拜实现了本土化,关王形象逐渐"韩国化"。  相似文献   

12.
郑辽吉  于天福 《理论界》2007,(7):213-215
朝鲜旅游业主要以入境旅游为主。金刚山旅游合作项目是朝韩近年来合作的典范;以图们一罗先及丹东一新义州为主的中朝边境旅游为朝鲜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调整旅游签证、降低有关费率及对外国人入境的限制性政策,有助于实现中朝韩之间旅游业的联动式发展,促进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3.
再论古朝鲜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答张碧波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箕子在殷亡前已开始向朝鲜的迁徙 ,迁往北方的原因主要是商人起源于东北 ,至殷末在此地区仍拥有较强的实力。辽西青铜器中的侯即箕子 ,箕为国名 ,侯为爵位。箕子朝周武王的地点在管  相似文献   

14.
1882—1894年间,中朝之间的商路出现历史性变迁,陆路商路明显衰落,稳定的海上商路形成并拓展成为主要贸易通道。中朝商路变迁与封贡体制变化有着密切的联动关系,封贡体制是影响清代中朝商路变迁的根本性因素,而商路的发展变化也最终成为封贡体制消亡的助推力量。中朝间稳定的海上商路的形成与拓展促进了中朝乃至东亚贸易的繁荣,也改变了东亚国际贸易格局的发展趋势,即中、日两国的对朝贸易竞争日趋激烈,日本在对朝贸易中最终取代传统的中朝贸易而占据垄断地位,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在努力参与东北亚海域贸易的竞争。  相似文献   

15.
16.
古代中朝传统宗藩关系到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到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致使双方传统宗藩关系终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传统宗藩关系作为东亚国家关系上的自然而然的选择,对于促进相互间各种关系的稳定发展和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简要地对中朝传统宗藩关系的形成、发展及其终结的全过程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7.
在朝鲜的李朝时期,中朝两国的诗歌文学交流十分频繁,相互间的影响呈现出从未有过的深层次、相互融合的趋势。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少朝鲜优秀诗人的诗作反馈到中国诗坛,其代表性诗人有许筠、金尚宪、洪太容、实学派“四家诗人“;二是中国诗歌文学对朝鲜文坛起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其典型代表是诗人王维、唐宋现实主义诗人群体、清代拟古主义文学思潮。在中朝诗歌文学的影响关系中,中国诗歌文学对朝鲜诗歌文学的影响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文炳赞 《理论界》2010,(8):130-131
金正喜是朝鲜李朝时期著名的经学家、书画家,也是中朝两国学术交往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本文对金正喜的生平著述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对他的经学考证思想作了约略的探讨。认为金正喜的考证学思想是对阮元等清代经学家考证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9.
1429年,在朝鲜多年陈请下,明廷免除朝鲜的金银岁贡,为了避嫌,朝鲜从此在国内禁用白银,而以楮布为主要流通货币。1592年,日本侵朝战争爆发,明廷迅速赐给朝鲜两万两白银,宣祖当即赐给身边人员,人人有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白银是朝鲜国王给朝臣的赏赐,并非军饷,亦非货币。在跟明、日交往时,常需用白银,战争期间更是必不可少。明大军开赴朝鲜,带来大量白银,对朝鲜产生巨大影响。为了确保朝鲜白银的来源,宋应昌等极力鼓动朝鲜开采银矿,发现了端川等多处银矿,1594年以后,每年都能开采一些白银,宣祖终于解除白银禁令,朝鲜各地渐渐接受白银为货币。尽管历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朝鲜最终融入了东亚白银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20.
总办朝鲜各口交涉商务委员陈树棠自1883年10月被派驻朝鲜以来,与朝鲜先后签订了三项有关通航与租界章程,从而促成近代中朝经贸关系之急剧发展,并代表清政府负责办理中朝外交事务,还曾协助朝鲜高宗政府办理近代外交事务,实际上是近代中国最早派驻朝鲜的最高级商务领事官员.至1885年10月,清政府试图进一步加强对朝鲜的干涉政策,遂召回陈树棠并代之以袁世凯.陈树棠两年的驻朝商务及领事工作,应是近代中朝关系史乃至晚清对外关系史上的一段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