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代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传统农村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与此同时,中国农村经济出现了某种新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解体(即纺与织的分离)、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解体(即耕与织的分离)和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这说明中国已经被纳入世界市场轨道,从而导致被迫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研究这一问题,对于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均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代铁路兴建之前,驿运和水运在中原地区交通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一批转运型商埠重镇随之在水陆交通枢纽之地兴起。近代铁路通行之后,对中原地区以驿运和水运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产生严重的冲击,使该地区的区际货物流动和人员往来等活动,逐渐聚集至铁路沿线的郑州、漯河、新乡、许昌等新兴城镇。赊旗镇、周家口、朱仙镇、道口镇等转运型商镇,在经济地位、商业规模、居住人口等方面均呈现出缓慢发展或衰退状态。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对近代世界铁路的认知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从兵 《学术论坛》2003,2(5):113-117
由于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时期美国的铁路建设速度最快,孙中山对近代世界铁路的认知以美国为主。他对近代世界铁路的发展大势、基本成就、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建设与管理体制或经验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认识,其认知水平超出了他以前的中国近代的其他先进人物。他关于铁路问题的话语目的在于以世界铁路为例证阐述他的有关中国铁路建设的计划和主张,反映了他以惯有的世界眼光取人所长为我所用并驾而上之的广阔胸怀和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废科举、建学堂、练新军的革新运动中,河北走在全国的前列,新式教育特别是新式高等教育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而成为“中央及省转相效法”的楷模。本文试通过对这一时期河北高等教育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的探讨,以期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所裨益。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首的开明官僚、地主,倡导和主持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内容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由于当时直隶独特的政治地位和自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清政府办洋务的中心,与西方列强政治、文化、教育相碰撞…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中叶,在内外压力的夹击下,东北随着营口"开埠",被迫对外开放。为进一步加强其殖民统治,掠夺中国资源,俄日等列强旋即在东北地区敷设铁路,建成"丁"字型铁路网。由于铁路的修筑,近代城市迅速兴起,近代城市化开始起步。因其城市化过程中的起步晚、发展快、程度高、城市人口的外来性等特征,都与铁路建设密不可分,从而产生了独特的历史影响,带有浓重的殖民色彩。  相似文献   

6.
近代龙州铁路筹建始末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为了侵略中国西南地区,法国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筹建龙州铁路并由法商承办。在与中方代表就龙州铁路的铁轨宽度、造价费用的谈判中,法国帝国主义通过各种手段达到其侵略中国的目的。但由于时局的发展及法国与英国对云南的争夺,龙州铁路最终并未建成。  相似文献   

7.
聂蒲生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8(4):153-156
郭嵩焘作为中国首任驻英大使,在西方国度上亲身感受铁路的便利迅捷,火车带来的国强民富,积极接受西方人士的游说与建议,竭力要求朝廷开拓中国运输新事业,坚决反对沈葆桢拆毁吴淞铁路.他依据中国国贫民穷的现状,主张循序渐进兴修铁路,抨击清流派欲借洋款大兴铁路,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铁路观.郭嵩焘顺应世界潮流,热情宣传和鼓动中国兴办铁路,履行了一个先驱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1843年上海开埠后,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城市,其内外贸易、近代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城市经济主干部分的较快发展,直接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经济的演进,促使后者的生产内容、技术手段和经营方式等发生相应的变革,上海与这一地区彼此间城乡经济的联系和互动,也因此日趋紧密.  相似文献   

9.
冯小红  纪兴 《河北学刊》2006,26(1):209-212
专题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河北人文精神进行了历史审视.张平认为,在社会发识,必将对河北文化建设进而对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内源性推动作用;梁世和认为,燕赵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孕育了既追求圣贤之学又充溢豪侠之气的"圣贤-豪侠"人格,这一人格兼顾内圣与外王,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颇相契合;郝晏荣认为,在近代中国文化面临历史转型的关键时刻,燕赵人文精神呈疲惫与断层之势,并未完成历史自觉意识与社会理性观念的建构;冯小红和纪兴从人文精神与地域经济近代化的辩证关系入手,认为在近代河北高阳织布业的兴起和发展中,当地独特的人文精神起了决定作用;樊孝东以传统知识分子史梦兰为个案,对其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囿于传统儒家文化的政教囹圄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近代社会转型的动荡中,史梦兰弃仕归隐、闭门笃学既是个人的无奈,更是传统儒家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的矛盾宿命.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爆发后,铁路——这个在近代重点引入中国的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也被完全否定了。然而,清末中国铁路网的基本形成,铁路建设标准、规范在实践中得到统一,9300多公里铁路建成通车等客观事实,都说明晚清铁路建设成就应当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河北省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发展到了较高阶段.产业集群是取得这一进展的一种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但由于产业集群的一些内部矛盾.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存在着网络性风险、结构性风险和沉没性风险.而重视集群信用建设、促进群内企业地方性扎根和力促其产业升级,则是我们积极应对此问题的三个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淑娟 《河北学刊》2006,26(4):189-191
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河北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目前仍处于较低层次,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因此应理清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思路,找准切入点,建立法律支撑体系和政策调控机制,优化产业结构,提供技术支撑,强化管理,加快全省循环经济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3.
课题组 《河北学刊》2007,27(4):221-224
进入21世纪以来,河北省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资源和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进一步加剧。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选择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基本特征的新型的工业化的道路——循环经济模式,并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河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过程的分析,针对农村信息化理解不透彻、互联网应用普及率低、人才队伍支撑能力和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法规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统筹农村信息化工作,推广互联网应用,提升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完善法规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不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而且还会促进河北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了估算,指出了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影响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推动因素和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快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进程的推进,村委会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村委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等生计资产的改善方面。村委会能力的差异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为此对如何发挥村委会对农村经济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从新时期河北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出发,用SWOT方法系统分析现阶段河北文化经济发展具有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有助于建构河北文化经济发展的策略体系,提出了从完善文化市场、协调文化供需、创新发展内容、健全管理体制等方面入手建构河北文化经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介绍了城市化、农民工和社会保障的概念,然后从农民工社会保障项目的覆盖面、农民工的参保意识等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提出了降低农民工自身所承担的缴费率、建立农民工工会、保障项目凸显重点、逐步推进等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将场理论应用于高校知识和区域经济现象研究,在辨析知识场、经济场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高校知识场与经济场耦合特性,分析河北省高校知识场、区域经济场和二者耦合场的现状,依据耦合场理论提出了建设和改进河北省高校知识经济耦合场的对策,如提高河北高校知识场的旋度和散度、优化场质、搞好高校知识场的自组织、提高高校知识场与经济场耦合效应等.  相似文献   

20.
从观念、体制、待遇、财政四个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大学生新农村就业的制约因素,阐述了在新农村建设的初始阶段大学生就业方式多样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着重对多样化就业的具体形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鼓励创业性就业、吸引志愿者服务、开展各种形式联合共建等五种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