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探寻和感悟本文诗学实际上就是要探究作家的思想情感图像如何通过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而获得确定的形象创制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服务于作家创作实践的,作家通过对本文诗学学习和研究而获得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创作智慧,事实上,对本文诗学的感悟过程与自己的创作过程是相辅相成的。本文诗学立足于文本自身,以创作作为自己的理论指向,这样的诗学才能实现诗学的“诗性”。本文诗学直接服务于文学作品的创作,它是创作者自由自觉的理性意识,创作者可以通过这种具有原创性的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进行诗学试验。一旦创作者的诗学原则在文本的创制中获得成功,创作者的思想原创性就获得了一种特殊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创作个性     
人们对创作个性有许多不同的见解,除了“风格就是个性”外,还有这样两种流行的观点:“创作个性,就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体现的艺术家审美感受和艺术造型的特殊性的综合”;“创作个性,是在创作实践中体现的作家世界观,特别是其中的审美观和艺术情趣修养、生活经验、形象思维、创作方法等一系列特点的总和”。但我认为,创作个性首先是一种能力——作家以独特的审美方式把握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它象徽号一样标志着作家的才气、学识、生活洞察力和艺术表现力。科瓦廖夫在《文艺创作心理学》中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和心理学是在创作过程的全部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所谓“创新”就是创造原来没有的东西。就文学创作而言,如果作家遵从社会认可的思想观念,使用前人用过的比较成熟的艺术技巧来创作,这当然是成功率比较高而风险比较小、效益比较大的,而且也能写出不错的作品,但这不是创新。如果所有的作家都这样写,写出的都是这样的作品,那么文学就失去了新颖性和创造性,就会因思想或艺术上的陈旧而失去生命力。因此,有作为的作家总要或多或少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令人注目的是,还有这样一些作家,他们在创作中把全部的或主要的精力,用于思想观念或艺术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自文艺复兴以来,“表现自我”作为一种创作指导思想,始终没有成为文艺创作的历史潮流。只有西方的各种现代主义流派,才把它作为创作的理论基础。有些进步作家虽然在指导创作中也谈到“表现自我”问题,但主要是指作家个人最初创作尝试的一种规律性表现、文学创作的艺术特点和作家创作中一种崇高的艺术境界而言的,反映了现实主义作家艺术构思和典型塑造的规律。粉碎“四人帮”后,重提这一口号,与批驳“四人帮”推行的政治法西斯主义和文化专制主义有关。它的负面影响,导致相当作家对深入和贴近生活、对创作社会责任的淡化和漠视。  相似文献   

5.
文学艺术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它是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心灵而进入艺术世界的。文艺作品不是自然的本身,而是第二自然。在这个第二个自然里,便有着作家艺术家自己的一个艺术世界。忽视了这个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的能动的作用,就不能真正理解文艺作品,也不能真正理解创作这个作品  相似文献   

6.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①创作自由,则是自由一般的特殊表现形态,它蕴含着自由的普遍本质,又是这一本质在创作领域的具体表现。因此,可以认为,创作自由是对创作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是人类自觉运用艺术创作的手段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家通过艺术想象、艺术表现手段,达到对现实生活的正确的反映和表现,达到主观理想、愿望、情感与客观现实在真善美基础上高度和谐统一,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完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独创性是艺术的生命。研究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也就是研究他的艺术的独创性。英国十八世纪有个诗人爱德华·杨格曾有一句名言:“独创性作家是,而且应当是人们极大的宠儿……他们开拓了文学的疆土,为它的领地添上一个新省区。”因为它“在令人惊奇之余使人赞美”,能用它的想象把我们引向“从这个地区到那个地区,从这种乐趣到那种乐趣;我们没有自己的家,自己的思想,一直到魔术家放下笔来为止”。①  相似文献   

8.
论鲁迅的《离婚》艺术技巧的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在评论自己的短篇小说创作时,认为《离婚》“脱离了外国作家的影响,技巧稍为圆熟,刻划也稍加深切”(《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如果单纯是从艺术技巧的角度来说,它确实已经显得很“圆熟”和“深切”,这自然是由于鲁迅将自己所接受的外国作家的影响,不断加以融会贯通了的缘故.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周忠厚同志提出的“写真实”“是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主张写真实的”,“无产阶级的作家”要“克服”“阶级的偏见”等观点进行了批评。指出,“写真实”是资产阶级文艺家提出的,它虽具有某种唯物主义因素并在历史上起过一定进步作用,但无产阶级却不能全盘接受并做为创作口号,否则,就会导致创作上的客观主义;而且,目前创作中存在的小市民趣味和向往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暗潮也可用它为自己辩解,“牢骚文艺”以及“绝对自由”化中的任何一种也可以用它做为“挡箭牌”。事实已验证了把它做为创作口号的弊病,它其实已经成了文艺创作脱离四项基本原则的“理论避风港”。文章引述了卢那察尔斯基的一段话做为立论的佐证。这段话是:“请想一下,人们正在兴建一所房子,等它建好,将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可是房子还没有建成,您便照这个样子去描写它,说道:‘这就是你们的社会主义,——可是没有屋顶’。您当然是……说了真话;但是,一眼看得出来,这真话其实是谎话。”“他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有时还根据共产党人的‘说真话’的要求,回答道:‘这本来就是真话啊’,他心里可能没有反革命仇恨”,但“这样的‘真实’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毫不相干”。文章还对斯大林时期苏联对这一口号的宣传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着重强调,在今日之中国,离开了作家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化,就谈不上其作品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0.
<正> 象大自然的鲜花各有其色彩和芳香一样,每一个成熟的作家,也有其不同的创作个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说:“各师成心,其异如面.”意思是说每个作家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创作,作品的风格就会象各人的面貌一样彼此互异。秦牧是一位执着地追求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作家.无论是观察生活的角度、揭示生活的深度,还是艺术表现的手法,都有一种与别的作家不同的素质与才能,他的作品,都在“思想和形式的密切融汇中按下自己个性和精神独特性的印记”(《别林斯基论文集》),在风格上独树一帜,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孙犁的小说,篇篇几乎都写到了女性形象,但个个都各具身肢笑貌。让人感到,作家已进入了左右逄源、得心应手的自由程度。这给我们提出了值得研究的课题:作家创作的内在自由究竟是什么?何处来的?又趋向何处? 一、感情的内容真正的艺术作品的内容,应当是感情的内容。别林斯基断言:“诗情观念,不是三段论法,不是教条,不是规则,它是活生生的情欲,它是激情……。”(《别林斯基全集》俄文版,第七卷,第三一二页,一九五五年版)感情性在艺术中具有质的特殊性。作家的创作目的是力图把感情化了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个人化立场的核心是艺术的自由精神,它包括作家的思想立场和叙事立场,二者构成作家创作立场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新生代作家中体制外自由写作者出现的意义:体制内写作与作家个人化立场的丧失;对体制内写作的质疑和自由写作者的出现;自由写作者的立场:自由写作既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保持个人独立精神的姿态;自由写作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  相似文献   

13.
<正>在英国文学史上,很少有象戴·赫·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这样多才多艺、富于激情的作家。他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文学批评和文学翻译等方面都有所探索,作品多达40卷,可谓著作等身。他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创作,共有10部长篇,7部中篇,60多个短篇。 在讨论劳伦斯及其创作时,总有这样一种观点:“他主要在内容上,而不是艺术上,被看作现代派的。”其实,任何一种真正的艺术,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该是统一的。既然劳伦斯的小说在内容上是现代派的,那么其艺术形式也必然与之相适应。事实上,劳伦斯在他的小说创作中汲取了欧洲文学的优秀传统,熔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于一炉,创造了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现代主义小说。本文拟就劳伦斯小说艺术技巧的几个方面初试探讨。  相似文献   

14.
略论公安派性灵说对晚明小品文发展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熊礼汇 《天府新论》2004,(2):117-120
公安派性灵说对古代散文发展最大的影响是为建构晚明小品文的文学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性灵说从理论上清算了拟古文风的错误 ,破除了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 ,确定了“我”在散文创作中的生存环境和自由发展的文化空间。这样就为小品文艺术精神的确立、审美价值的确定 ,和表现艺术的自由发展 ,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推动晚明小品文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 当前我们需要理直气壮地提出评论自由,为评论自由正名。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文艺界受“左”的影响极深,“左”的偏向得不到纠正,跟创作自由一样,评论自由的原则难以贯彻,甚至遭到践踏。这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理论的发展。评论的不自由及其危害,大致有如下的表现: 文艺评论变为纯粹的政治评论,进而沦为帽子、棍子、政治判决书。文艺评论,顾名思义,是对文艺作品进行艺术规律、文艺手法的探讨,以促进创作的发展和提高。当然,作品是作家头脑的产物,是作家的思想感情的表现,因此分析渗透在艺术中  相似文献   

16.
创作个性问题,实质上探讨的正是作为创造主体的作家人的本体,作家人审美创造的心理奥秘以及通过这种审美心理系统对人类社会的感知和表现;是探索和阐释文学的本质和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中西创作个性理论的特征创作个性作为文学研究中的理论问题是到现代才产生的,但其思想萌芽却可以上溯到古代。在中国,庄子提出“心斋”、“坐忘”的命题,可能是最早的比较详备的关于作家审美主体(心胸)的论述。它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求审美观者从自己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超越自己的生理欲望,从而使精神获得解放,得到创造的自由和创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作家的情感体验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本文拟从创作心理和作家的智能结构方面,考察情感体验对于创作的意义,探讨作家体验的“内省”特征。一深切地体验人的感情,这是托尔斯泰艺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艺术论》中多次说:“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  相似文献   

18.
王蒙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了文学创作的“二度青春”之后,逐渐地把“费厄泼赖”──自由、宽容、民主、信赖、合作的人文精神熔入了自己的艺术生命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和艺术追求。追寻王蒙小说创作的足迹,读者会发现他的这一独特审美价值取向和艺术追求的自我艺术意识经历了一个不断个性化的过程,他的小说创作从主题的提炼、人物形象的塑造到幽默艺术形式的选择无不渗透着“费厄泼赖”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正> 创作主体性问题,人们有彼此不同的多种看法。本文也就创作主体性的内在形式,谈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一 创作主体性的两个方面 作家的创作主体性是单一的呢,还是存在着矛盾着的几个方面?当人们认识到应尊重文艺的自由规律之后,这个问题便成为文艺理论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文艺的主体性就是“超越性”,就是作家所具有的“自由精神”对现实的“超越”而直接进入“自由的领域”;有的同志则停留在过去的理论边界线之内,把文艺主体看成是文艺反映现实的手段。这些看法,前者偏于创作主体的情感、意志、要求和自由理想一边;后者偏于现实政治和客观认识的一边。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强调人在实践中的客观性和规律性。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产生和发展这个事实本身,就最好地证明了在社会领域和意识领域中,人类不但具有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能力,而且具有不断的完善“现在”、预见“未来”的智慧;但是,所有这些,却都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人类只有依循着种种客观规律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中,家族小说以其独特的思想深度与艺术力度而独领风骚,它们常常将一个家族兴衰的描写与整个民族历史的书写结合起来,追求文学的史诗品格,借家族之间物质利益的冲突、权力追逐与情感纠葛来表现自己对特定历史的感受与理解,对置身于历史发展过程中个人命运的思考,创作与历史观念的变化使作家能更自由地书写自己对历史事件的重新理解,这样既让读者看到了历史本身丰富和复杂的一面,也给家族叙事增添了艺术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