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近几年高考出现的话题作文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大淡化了审题。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一度盛行的供材料作文,都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考生一旦审题失误,则全盘皆输。纵使所写作文文采飞扬、构思独特,也必被打入“冷宫”。话题作文则淡化了审题,一般没有那种弯弯绕的干扰因素,题意一般都是显豁的、直露的。而且,试题只规定写作范围而不规定具体内容,考生写什么东西,表达什么样的思想,一般不受什么限制,只要符合题意就行。这样,大多数考生再也不必为吃不透题意而焦急。审题难度的降低,目的是给考生搭建一个施展写作才华的舞…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高考作文多以话题形式出题。这种话题作文,与以往的材料作文有所不同,它只规定写作范围而不规定具体内容,考生写什么,表达怎样的思想,一般不受限制,只要符合话题就行。这实际上大大淡化了作文中的审题环节,但这并不等于不需要审题,不意味着写作时可以随心所欲。事实上,任何形式的作文,都绕不过审题这一关。审题始终是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自1999年高考话题作文出现后,大家对这种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的话题形式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为中考作文如何命题,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近三年来的中考作文的命题都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跟以前的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文在审题上难度较小,作文偏题的考生减少了许多。但是难度较小,不等于不需要用心审题了,从这几年中考作文阅卷的情况来看,因审题不准而导致不同程度偏题的作文仍然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一直是高考作文的首选,前者因为拟题者在给定材料的基础上确定了话题的范围,考生在写作时只要做到认真审题,一般不会出现偏题、背题等现象。而材料作文由于受考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立意角度的选择、观点提炼等因素的影响,写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那么考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写好材料作文呢?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考语文试题命制向纵深方向发展,教育部命题中心为河南、河北等省命制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由话题作文题型转到了新材料作文题型。这也代表了高考语文试卷作文命题的一个新的方向。不管高考作文命题的题型如何变化多端,高考语文考查高中毕业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这一宗旨始终都没有改变。同时,考生的作文审题能力也亟待加强。因为,高考新材料作文不仅考查考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而且也考查了考生的阅读感知能力和把握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以及审题立意能力。下面就一道高考模拟作文题作一讲解和剖析。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 ,高考作文都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不拘文体 ,不囿标题 ,让学生于无限的空间 ,尽情的想象 ,独到的推断中绽吐才华 ,展示魅力 ,这种大开放式作文命题改革 ,极大地鼓励了考生构思立意、语言表达、文体选择的自由度和创造性 ,可谓我国作文考试着眼并鼓励人的发展的一次革命。一、话题作文的优势第一 ,降低了审题难度 ,命意不命题 ,节省了审题时间 ,使考生可以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下显山露水 ,展示才华 ,能反映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中心和主旨往往是很隐蔽的 ,学生对命题和材料及其提供的信息进行反复的推敲与理解才能明…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作为一种高考作文形式。话题作文尊重学生个性,基本反映了这种要求.可以说是目前最接近写作本质的一种作文形式。的确.较之命题作文,较之主旨隐蔽,或者材料具有多元性倾向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明确了一个话题的范围.减轻了阅读审题的难度,增加了作文考试的信度。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却因此觉得话题作文只要扣上话题写作即可,忽视或轻视了审题这一重要环节。孰不知.对话题的理解程度不仅影响“发展等级”中“深刻透彻”项的评分,更重要的是影响作文立论和论证的过程.或者是影响立意和形象化的过程。考生对话题认识深刻,  相似文献   

8.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各类考试经常采用的新型作文形式。这种作文就是命题时给考生提供一个既开放又有限制的话题,只规定写作的话题范围,至于文章的具体体裁、主题、立意、选材、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则由考生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9.
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相比尽管有它很大的自由度,但话题作文的审题依然非常重要.它影响着一篇话题作文的话题内容和方向,或者可以说话题作文的审题是审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和愿望。  相似文献   

10.
话题作文以一段提示性语言启发学生思考,激发想像,限制学生的作文范围,具有降低审题难度,淡化文体要求,倡导张扬个性,注重素质考查的特点,它以其空前的全面开放的特征而成为备受欢迎的崭新题型。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中考作文题中,话题作文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话题作文的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没有限制,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坚持“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淡化文体要求,选材更加自由。这种写作形式给考生以充分的自由,尊重他们的写作个性,鼓励学生创新,它体现了当今作文的发展方向,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这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笔墨自由的同时,也使得一些考生在短时间内无从下手,再加上对“开放性”要求的认识有偏差,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这就需要对话题内容进行认真审核、选准,选好“切人点”。那么如何选好作文的“切入点”呢?  相似文献   

12.
话题作文只提示写作内容的指向,审题要求也不严格,只要与"话题"有关即可,旨在为考生提供一个能展开联想、想象的既具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其特点是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然而,许多同学对这种话题作文很不适应,或思路局促,或隔靴搔痒,或空洞无物。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作文题目,出现一种新题型——供材料题意作文。从写作实践看,这种作文有效地解决了材料作文审题偏难和话题作文开口太宽的问题,作文的内容侧重材料的含意而又不仅仅局限于材料本身;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这样命题的好处是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可以预见,这种作文命题形式将会在以后的高考命题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下面笔者仅就供材料题意作文与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区别,谈一下供材料题意作文的审题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审题要准首先审清楚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或是图解作文。特别是命题作文,不得更改文题。无论哪一种都要按照各自的要求去作文。作文要切合题意,阅卷时把立意的作用强调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立意出现偏离,则文章基本上就判为三类或三类以下。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高考采用话题作文,这种命题旨在检验考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话题作文一般由“话题材料”、“提示语”、“注意点”三部分组成,仔细分析,话题作文的注意点都很明确。例如,2004年高考作文天津试卷,在注意事项中列出六点:l、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之内。试题所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笔者把这六个注意点归纳为“三自”“两不”“一必须”。  相似文献   

16.
所谓话题作文,即在命题时,提供一个内容,即“话题”,要求学生围绕这个“话题”来写作,至于立意、选材、文体、表达等则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正因为话题作文要求宽松,没有审题障碍,看起来比较好写,但恰恰是因为这一点,往往易让学生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走进一些误区。笔者认为,要写好话题作文,需纠正错误认识,以下八个方面尤其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17.
小作文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小"字上,它一般都有严格的字数限制,少则几十个字,多则三百字,有较强的规定性、约束性,要求考生"带着镣铐跳舞"。(一)小作文涉及到的文体较广,要求一般都比较明确,涵盖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文体,还有作文修改,题型丰富,方式灵活。可以这样说,凡是中学生应该掌握的文体,都可以用来作为小作文命题的体裁。(二)从命题的目的看,小作文不仅测试考生  相似文献   

18.
考场作文除了必须符合一般作文的要求外,还具有现场性、独立性、限时性、特定性等特点。考生要在指定的考室,在规定的时间,不依靠他人帮助,按试题规定完成一篇合乎“标准”的作文,因而考前的思想积累,语言积累,写作技能的掌握等至关重要。但并非立意深刻,构思新巧,语言精美的作文就一定能得高分。在语文评卷中,常发现一些语言功底不错、思想不俗的考生,因审题失误导致作文偏离题意。偏离题意的考场作文按规定只能列入四类,往往得分低得令人吃惊。可见,审题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一步,是准确立意的基础。因此,考生必须过好考场作文审题这第一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话题作文以其命题的开放性、思维的灵活性、文体的多样性、表达的自由性备受各级语文考试命题者和广大师生的青睐。有少数人错误地认为话题作文的“开放”、“灵活”,就是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没有审题的必要。其实,和命题、半命题作文一样。话题作文在写作前也必须慎思明辨地审题。一般而言,话题作文的题目由材料语、提示语、指令语(有给定话题和自定话题之分)和要求语等四部分组成。按一定步骤。运用一些技法全面分析、准确把握这四部分所提供的信息.是成功写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具有开放色彩的话题作文给考生提供了张扬灵气与个性的舞台,但长期写惯了命题作文及半命题作文的考生,面对话题作文也有些傻眼。要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拟好题目。常言道:文题善,佳篇成一半。拟出一道好的作文题目,就等于有了开启写作之门的钥匙,同时,也等于给自己的作文上了一道“保险”,使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