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赫哲族的传统渔猎文化源远流长,赫哲族的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多彩并深受渔猎文化的影响。然而经济腾飞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赫哲族民族体育文化产生诸多影响,赫哲族不可避免地面临传统体育文化、生活习俗等各个方面被强势民族同化的命运。对赫哲族体育文化的抢救、挖掘已迫在眉睫。本文以赫哲族的传统渔猎文化为切入点,对赫哲族传统体育的形成、文化内涵及传统体育中渔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进行了分析研究,力求为保护发展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着较为积极的态度,但从传统文化的传承效果来看明显存在着内容单一、缺乏有效途径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必须在思想认识层面、具体操作层面及制度保障层面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传承体系,从而有效地实现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苏红彦 《阴山学刊》2009,22(2):57-60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不同的生存背景下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随着全球化浪潮加剧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断层、失传的危险日益显现。在现代化、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向前发展演变的同时,应该保持住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韩国政府为保护传统文化制订了许多制度,也有很多具体实践.韩国学校依托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格局以及韩国文化产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转化的创新机制等方面都有一些可供借鉴的具体经验.借鉴这些经验不只是为更好地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加强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灿烂的文化。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价值。今天,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批判地传承其可用之处,再赋予其时代价值,就可以为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深邃的智慧。[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东岳论丛》2016,(2):189-192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及文化传统的肯定与认可,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础上的。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时期民族生存发展史在文化音乐形态上的结晶凝聚,传承好、保护好,使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代代相传,对于一个民族建立文化自信,以个性鲜明的"文化身份"参与世界文化交流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5000年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文脉不断发展的“根”与“魂”,当然,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自身传承的内在规律与机理,主要与人世间“人”的存在有关。人是文化化的人,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化人。因为由人组成的社会与集体,在人的精神层面,在人生意义、价值观念等有关方面,始终存在着共同的问题与困惑,存在着相同相似的价值取向,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自身也有着的强大的整合力、融合力及辐射力。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觉"与"文化传承"是近年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理论界对此也展开了众多研究和讨论。但综观当前的研究发现,人们对于文化自觉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联性强调和关注的还不够。要实现文化自觉就离不开文化传承,同样文化的传承也离不开文化的自觉。当然,无论是文化自觉还是文化传承,最终都离不开文化创新,但文化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却是文化自觉与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9.
文化生态学是近年来兴起的学科。本文阐述文化生态视域下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赫哲族传统文化现在面临着断代的危机,出现了传承的困境,要想赫哲族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与发展,就要从加大经济投入、增强制度保障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当代艺术设计创新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的艺术设计要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传统文化中开启智慧,在传承中体现传统文化的创作原则,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元素。  相似文献   

11.
涵化是人类学文化变迁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具有极强的理论解释力的同时,亦有其不足之处。云南西双版纳勐遮傣族艺术的变迁虽在全球化语境下不可避免地发生,但其是在文化传统基础上的主动选择和适应。从中可以看出,涵化理论对文化主体性关照的阙失和缺少纵向角度的文化传统考察是其不足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文化传统和综合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哲学的特点和贡献最近一段时间以来 ,有许多人对用西方的逻辑分析方法来整理中国哲学所带来的问题 ,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有意义的。冯友兰先生、金岳霖先生等人都对“中国哲学”和“中国的哲学”进行了区分。我在《中国哲学大纲》和其他的文章中也对这个问题发表过意见 ,我现在依然坚持那时候的看法。也就是说 :“中国哲学与西洋哲学在根本态度上未必同 ;然而在问题及对象上及其在诸学术中的位置上 ,则与西洋哲学颇为相当。”①“区别哲学与非哲学 ,实在是以西洋哲学为表准 ,在现代知识情形下 ,这是不得不然的。”② 基于此 ,我认…  相似文献   

13.
一友人方朝晖先生多年来潜心于古今中外经典之哲理 ,每发之为文辄匠心独运 ,多有创见 ,启人深思。最近 ,以其历年研究之心得汇为一书 ,题名《“中学”与“西学”———重新解读现代中国学术史》 ,力图为此百余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作出一份理论性的总结。历史上所谓“中学”与“西学”既有其可比性 ,又复有其不可比性 ;过去人们所谓的“中学”与“西学”与今天人们所谓的“中学”与“西学”其涵义有连贯性 ,又复有断裂性。简单说来 ,这一问题和某些其他类似的问题一样 ,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问题 ,而过去的研究者往往执一以求 ,但执其为一贯 ,不…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文化转型的“虚无”与“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文化的转型首先表现为一种似是而非的"虚无主义",但它的内涵需要特别梳理,"虚无主义"之说原本就是"转型"的别样表达,并非某种"末世论"式的庸人自扰或作茧自缚的危机.虚无主义表示某种超越性的确定性的不在场,又喻示着对它的卓越追求.因而转型既是有所易,又是有所不易.在逐渐地对乌托邦和启蒙价值的认同之中,呈现出转型的终极意义和渐趋进退平稳与堂庑宽阔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文化传统与世界历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乐民 《学术界》2002,(3):57-66
本文从宏观角度论述了研究世界历史的两条线索 :一、了解欧洲应了解欧洲的“三史”———通史、思想史、艺文史 ;二、了解与欧洲互为参照的中国。从而对于近世欧洲所形成的西方文化传统及其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影响展开思辨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16.
文明的重建是今日中国面临的根本任务。文明重建的基本方向有赖于认清中国现代性的特殊性。中国文化是一种关系本位的文化,这一文化习性决定了未来中国社会中真正有效的社会整合方式仍将是伦理的、治人的和由道德精英主导的。这是我们理解中国现代性之不同于西方或其他民族现代性的基本出发点。必须认识到,在建设中国现代性的过程中,社会空间的理性化与自治是比政治民主化与法治化等制度建设工作更加基本的任务;而中国文化的习性决定了,社会空间的理性化与自治,需要通过伦理的、治人的和由道德精英主导的社会整合方式来实现,这意味着儒家的精神价值传统将成为中国现代性建设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文学传统,其深远历史意义与重大现实意义无论怎样估价都不会过分。然而,在当下"国学热"中却出现了一些令人忧思的症候:读经复古,诋毁或否定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的历史意义便是其中显著的两种。应该以科学态度对这两种症候进行深度剖析,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传统以及五四新文化新文学的"反传统"给出实事求是的科学阐释。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自幼酷读中国文史典籍 ,热爱中国文化 ,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 ,他又从中国历史文化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和民族化。毛泽东不仅关心中国文化问题 ,而且把文化问题看成是整个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在他的一系列论著作中对中国文化的性质 ,建立新民主主义新文化的纲领、对待中西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与方针等问题都进行了经典性的论述。毛泽东晚年在文化问题上也产生过一些错误 ,我们应采取历史的具体的分析问题的态度正确地对待。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春秋、战国的历史大变革 ,士人阶层形成 ,以游士的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历秦至西汉前期 (武帝 )以前 ,士人的游士身份一直未变 ,为新的政治模式进行了各式各样的设计 ,保持了游士的文化传统。秦王朝的统一标志着新的政治秩序的建立 ,但专制统治理论上的建构远未完成。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学说 ,喻示着专制理论的建立 ,标志着士人阶层由游士向儒士的转变。士人由游士转变为儒士 ,思想上从宗奉百家到独尊儒术 ,表明了古代士人主体性的萎缩与工具性的加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无论是传统的“实用理性,”还是近代为救亡服务的文化,都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实用主义文化是和以生存或救亡为主题的时代相适应的。在以建设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实用主义文化的消极影响日益显现。当前的文化建设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实用主义传统的影响,这需要使文化与现实世界保持适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