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湖南省会同县广坪镇广坪村年届七旬的村民朱信兰,为一元钱的医疗费,愤然状告亲生儿子吴展梅,获得胜诉。古稀老太打赢了官司,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轰动了沉寂的山村。村民们纷纷来到朱老太家中,探问究竟。说起朱老太,一生受尽艰难。她生有四子一女,吴展梅系其长子,现年48岁。1950年6月,朱信兰夫妇将尚未出世的吴展梅过继给其伯父吴恒成。同年8月29日,吴展梅呱呱坠地时,吴恒成却因病撒手人寰。按当地民俗,吴展梅虽然未见伯父,但仍然是伯父的子嗣。实际上,他在4岁正式过户后,一直随祖父母生活,并由祖父母抚养成人。…  相似文献   

2.
2012年重阳节前,63岁的王维进从儿子供职的山东某民营企业领取了500元"孝工资"。这份"孝工资"由这家企业直接向员工父母发放,当天有4500名员工的父母领到这笔钱。  相似文献   

3.
王景龙  孙艴  胜秋 《老年世界》2011,(16):13-13
案情:于老太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外地就业、成家,只有女儿在身旁。女儿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一直靠打零工赚钱。于老太的老伴死的时候,孩子们放弃了对父亲遗产的继承,于老太和老伴的房子和其他遗产也都归了于老太。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黄色文明更是我国文化中的特殊形式,而孝文化是黄色文明的重要体现。孝文化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孝文化不仅仅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更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一种道德尺度,这是我国价值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从"孝文化"的基本内容、特征等进行了阐述,对传统孝文化进行了辩证分析,并且叙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案例:某社区张老太太有一儿一女,儿大女小。成家立业后均单过。1984年老太太丈夫离世,没有生活来源的她搬到女儿家与女儿共同生活。当时张的儿子与女儿商定,张儿每月给付张老太赡养费100元。事过二十多年,物价上涨,且张老太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看病等医疗费用增加,100元已很难维持张老太的最低生活。最近,91岁的张老太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有退休金、收入稳定的55岁张儿每月增加赡养费300元,且负担看病费用的一半。  相似文献   

6.
江苏泰兴市马甸镇的林兰珠老人已经89岁,生有两儿三女。由于年事已高,生活渐渐不能自理,只得求助于儿女。然而两个儿子却闹得不可开交,最后达成了无奈的轮养协议。可是,一次当林老太从小儿子家回到大儿子家的时候,却被儿子关在门  相似文献   

7.
正人都有老的时候,父母老了,需要的关心和照顾更不能少。如果您跟文中的李老太有相似的遭遇,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便是您争取自身权利的利器。年过七旬的李老太育有两儿一女,本该颐养天年之时,却被二儿子赶出家门,大儿子也不愿接纳她。无处可去的老人先后两次到长安区法院状告自己的亲生儿子。第一次打官司——儿子同意让母亲回家  相似文献   

8.
《当代老年》2009,(3):4-5
为了让儿子在今年找上媳妇,日前,杭州市盐场堡社区63岁的李老太花费上万元进行了整容手术。  相似文献   

9.
尚海 《老年世界》2009,(20):42-42
江苏徐州103岁的耿老太不仅耳聪目明,而且谈吐清楚,记忆力良好。老人的儿子、72岁的耿先生介绍了母亲的长寿之道——“四奇”,听来颇为有趣。  相似文献   

10.
问: 邻居赵老太的丈夫去年去世,临终时给赵老太留下了20万元存款和一套楼房.因为女儿经常照顾她,赵老太把20万元赠给了女儿.由于儿子和儿媳妇生活不和睦,赵老太前不久立下了一份房产归儿子的遗嘱.她在遗嘱中特别注明:儿子继承的遗产不得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儿媳妇不得享有.并注明执行监督人为自己的女儿.请问这种"注明"有效吗?  相似文献   

11.
从典型案例说起案例之一:浙江省天台县城关镇建明村,年已古稀的陈老太有4个子女。1998年8月她因患脑溢血住院,逆子许法军多次与弟妹吵架,不肯共同支付医疗费,甚至谩骂、殴打老人。1999年9月,陈老太请求法律援助,法院判决陈老太4个子女每人每月负担50元生活费,许法军兄弟俩再每年各提供口粮150公斤。许法军不但不执行,反而把棺材抬到老人房里,从精神上折磨老人。陈老太面对亲生儿子的无端凌辱,自感走投无路,在法院判决书下达后的第五天,含恨服毒自杀。案例之二:浙江省临海市张家渡镇维前王村,71岁的郭兰花…  相似文献   

12.
本次中华孝文化与代际和谐国际论坛的举办,是把中华孝文化这个古老文明的主题提上国际论坛,已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90岁的尊严     
正半年前,母亲在医院换了个髋关节,这是个大手术。我们知悉,90多岁的老人手术全麻,风险巨大。母亲进医院就对我们说:"你们做任何决定,必须告诉我。"我们奉命,问她是否开刀,母亲就一个字:"开。"她懂的,不开刀,以后生活质量为零。母亲同病房的一位老太,99岁,虽高寿,却几次犯脑梗、心梗。那天,她儿子来,两人对话,清清爽爽的话音,但内容颇有"穿越感"。老寿星一次次问儿子:"你几岁了?"儿子答:"64岁。"她摇头:"我才60多岁啊,你怎么会64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年底,江苏省东台市评选年度“十佳文明新事”时,评委们把“百岁寿星.马路天使”的赞扬献给了104岁的丁友珍老太。“从80年前嫁到这条街的那天起,我就天天扫街。“一头银发,满脸笑容.腰杆笔直,四肢灵活,思维敏捷.耳聪目明,这位百岁人瑞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明星。百岁寿星扫大街,成了当地一景。  相似文献   

15.
乡下亲戚     
亲戚中一位年过8旬的机关退休老太想雇个可靠的保姆,便把自己的侄女阿桂从乡下叫来。虽然阿桂也已年过七旬,但还是痛快地来了,报恩是其一,谋生是其二。阿桂的父亲,也就是老太的哥哥,三年自然灾害时从老家跑到北京投奔妹妹,才没被饿死。更重要的是,阿桂如今在家常被老伴打得死去活来,因为老伴在村里有了相好。辛苦养大的几个儿子都是有了媳妇丢了娘,阿桂一把岁数还得下地干农活。阿桂打算在北京赚几万元带回家,哪个儿子给她养老就把钱给哪个。  相似文献   

16.
《老人世界》2014,(9):61-61
1.善事父母 儒家经典《尔雅》中将“孝”理解为“善事父母为孝”,《说文解字》中将“孝”归于“老”部,解释为“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是比较经典的解释,“孝”的本文是指善事父母。“孝”最早是一种仅限于调整家庭内部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家庭伦理规范,“善事父母”成为家庭关系中子女的最基本义务,因此也就成为传统孝文化中最核心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德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德孝文化,对实现家庭稳定、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尚德重孝已成为我国社会建设和文明进步的新需要,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相似文献   

18.
因担心儿子媳妇外出务工后自己留守家中无人照料,年近九旬的刘老太步履蹒跚地走到彭州法院,要求法官阻止儿子出门打工。近日,成都市彭州法院漾阳法庭将老人送回家中,儿子当面承诺不会外出务工。(12月3日《成都商报》)  相似文献   

19.
正案例:王大妈年近80岁,共生育长子曹德、二子曹山、小儿子曹章、女儿曹芳四个子女。王大妈和老伴在1990年和三个儿子签署分家协议,约定曹大爷由大儿子曹德赡养,曹大爷的三哥由二儿子曹山赡养,王大妈由小儿子曹章赡养。老伴曹大爷去世之后,王大妈一直跟随女儿曹芳一起生活,长子与二子长期没有看望也没有给付赡养费,王大妈无奈诉至法院,要求三个儿子对自己履行赡养义务,每人每  相似文献   

20.
含辛茹苦将七个儿女抚养成人,不料在最需要子女照料的耄耋之年,被本该和老人最亲近的四儿子故意弃之街头,导致83岁的腾老太抱撼而终。这起发生在2007年10月间的遗弃事件,经闸北检察院审滇调查,决定以遗弃罪对不孝子实施惩戒。现年54岁的涉案人王扣玛,被闸北法院一审宣判入狱一年六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