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金是否曾是一个浪漫主义作家,他的前期(1)小说是否是浪漫主义作品?对这个问题,三十年代就有不少学者评论过。最早提出《灭亡》中的壮大心“是著作者理想出来的”,是俞珍华于1930年4发表的《灭亡》(2)。1934年4月,王淑明在《新生》门’一文中,认为巴金作品,“包含着不少罗漫气氛”。同年7月,王淑明在《萌芽》’‘’一文中,明确指出,巴金在创作《萌芽》之前,其作品“都采取浪漫主义手法”。1935年4月,日本冈崎夫发表《在日本的中国文人·巴金》‘’‘,认为“巴金是在中国革命文学舍弃浪漫主义而开始走新现实主义的路之后,…  相似文献   

2.
看到李泽厚同志发表在《文史哲》一九七八年第一期上的文章——《康德认识论的提出》,使我很受教益。但是我对文章中所提出的关于分析与综合的一些论点有不同看法,现在提出来就教于李泽厚同志。李泽厚同志在文章的“‘综合’是吃掉对象、改造对象”一节中,提出了“‘综合’比‘分析’更为重要更为根本”和“综合作为认识基础”的论点。我认为这是没有根据的。关于分析与综合两种方法在认识论中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3.
在民间文学界开展的“关于改旧编新问题的讨论”中,贾芝向志在《民间文学》一九八一年第三期上发表《关于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状和方向》(以下简称《方向》)一文中说:改旧编新“这种观点是‘文化大革命’延续下来的极‘左’思潮的一种反映。”四个月后,他在该刊同年第七期上发表《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民间文学工作的方针问题——兼评张弘同志的  相似文献   

4.
“终结”前的赘语──向杨曾宪、陆梅林诸先生请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十分赞同杨曾宪先生在《关于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值的几点浅识──兼向陆梅林、朱立元先生请教》①一文中提出的一个观点:在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中,随着陆梅林先生《<巴黎手稿>美学思想探微──美的规律篇》②一文的发表,特别是对《手稿》中关于两个“尺度”与“美的规律”一段论述的重译与辨折,“国内学者继续从‘两把’不同‘尺度’角度对‘美的规律’推演的努力,可以从此终结”了。然而,这并不等于同意为“终结”论打上句号的一些“盖棺论定”性结论。现求教于杨、陆两位先生和广大读者、研究者。众所周知,《1844年…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1995年第二期上发表了“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辨”一文,意有未尽,特再撰写本文,对魏高新同志在《高校理论战线》1993年第4期发表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伦理思考”(以下简称《思考》)的某些观点做进一步的剖析.《思考》中令人费解的某些观点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伦理,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而忘私’,‘无私奉献’,‘集体主义’,‘雷锋精神’,‘延安精神’等是生长在计划经济之上并为之服务的.市场经济当然也要求一种生长在其之上并为之服务的伦理和价值取向”.“相信众多的人“下海’都不是在‘无私奉献’(而且你也奉献不起),相信炒股,炒房地产都不是在向雷锋学习,相信办公司经商都不是‘公而忘私’…”笔者对上述观点不敢苟同,兹提出下列见解,向伦理学界同仁求教.  相似文献   

6.
李湘同志在《学术月刊》1961年第7期,发表了“关于‘中国民族市场’的形成问题”一文,牵涉到许多问题,我对他的看法是不同意的。下面提出我的意见,与李湘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提到,巴尔扎克“在深刻理解现实关系上总是极其出色的。”恩格斯则说:“巴尔扎克,我认为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这一切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是老巴尔扎克最重大的特点之一”。(《致哈克奈斯》)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著作或通信中都经常提及巴  相似文献   

8.
1989年,黄宗忠教授陆续发表了《试论我国图书馆事业如何走出“低谷”》、《八十年代的中国图书馆事业》等文,以敏锐的观察力率先提出了“低谷论”的观点。他认为“从1985年开始,新中国图书馆事业第二个黄金时代逐渐消失,开始走入‘低谷’,1987 1989年,这种‘低谷’现象已经很明显了。”并进一步对“低谷”进行解释说:“所谓‘低谷’就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缓慢,陷入困境。‘低谷’是与‘高峰’相对来说,事物的发展总是波浪式  相似文献   

9.
《文史哲》1982,(5)
<正> 本刊自第三期发表《臧克家·邓广铭关于岳飞〈满江红〉的通信》后,一些读者在来信、来稿中谈了对“三十功名尘与土”不同看法,兹摘编如下: 一、认为是视功名与尘土。上海读者施若霖说;“‘三十功名尘与土’跟孟轲所称‘富贵于我似浮云’,及毛泽东《沁园春》词中‘粪土当年万户侯’含义相类,应该说是积极的扬弃名利观点、鄙薄追求富贵荣华的豪语,和岳氏《满江红》全词激昂慷慨的气概是呵成一气的。”二、认为是视自己的功业建树象尘土一样微不足道。上海读者梁钫说:“对‘尘与  相似文献   

10.
文艺理论家王元化自1939年——1954年的论文选集《向着真实》,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再版。 作者在《后记》中指出:“‘写出真实来!’斯大林同志说的这句话是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文艺上的许多错误,不正是因为忘记了它才滋生蔓延起来的么?那么,坚持现实主义,向着真实努力,这是必要的。”遵循真实性这一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作者对一些文艺现象、文学作品发表了颇有见  相似文献   

11.
今年五月二十九日,《光明日报》发表艾恒武、林青山“‘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一文,引起学术界的热烈讨论。现将各种不同意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学术论坛》1990年第6期发表了白永秀同志的“‘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异同分析”一文(以下简称“白文”)。对于该文对“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理解,以及基于这种理解所提出的一些观点,我有不同的看法,现提出来,就教于白永秀同志和理论界同行。  相似文献   

13.
柯阳同志在《光明日报》七月三日发表的《关于“一分为二”的对话》一文中说:“把一个统一的事物分为两个对立面,这种方法就是分析,就是‘一分为二’。而辯证法的综合就是‘合二为一’。……所以‘合二为一’,即是综合。”“综合就是把两个对立面综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认识”。“这样一种认识方法可以概括为‘合二为一’,因为这是结合两个对立面成一个统一体来认识”。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吐蕃”一词的语源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拜读了牙含章同志在《民族研究》一九八○年第四期上发表的《关于“吐蕃”、“朵甘”、“乌斯藏”和西藏的语源考证》后,深受启发。牙含章同志通过丰富的汉藏历史语言资料,在深入研究以上问题的同时写道:“唐朝人在‘蕃’字前为什么又加了一个‘吐’字,到现在还弄不清楚。”我们根据突厥和维吾尔文献资料,对牙含章同志所提出的问题加以考证,并提出我们的一点浅见,以供研究藏族史的同志们参考。藏族人民自古以来把自己的族名称为“bod”或“bodba”。最早记录藏族情况的汉文《甥舅联盟碑》(又称《会盟碑》),公元823年立。后晋(公元936——946年)、宋代(公元960——1279年)成书的《新唐书》、《旧唐书》中“吐蕃”的‘蕃’字,  相似文献   

15.
“像”,“甲像乙”。“象”,“乙象甲”。究竟是“像”还是“象”?这两个常用字正面临使用上的大混乱。根据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汉字整理研究室的负责同志说:“像”与“象”的使用变化,应追到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这个方案中,把“像”与“象”合并了,“象”作为“好像”等意义上的“像”的简化字。“方案”规定,“像”字只在特殊情况下,如“人像”、“画像”的意义上才用。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委发布了《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指出:“原《简化字总表》中的个别字,作了调整。‘像’不再作‘象’的…  相似文献   

16.
《中文信息》1995年第三期发表的周宪的“推行编码须进行对比性定量测试”一文后,《认知码》主要研制人员何克抗教授、宋继华讲师曾访问《中文信息》编辑部,对文中重码对数据提出不同意见。宋继华还寄来全国汉字输入方案评测工作组办公室盖章的“关于‘认知码’  相似文献   

17.
我在考释之一(见《宁夏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里谈了“关于‘尼×’的音值”、“关于‘泥×’、‘埿×’、‘你×’的音值”以及“关于‘宜×’、‘鱼×’的音值”等三个问题志推渌醋肿⒁艏案郊臃?分别作如下考释。一、关于“(口移)×”的音值《掌中珠》里注“(口移)则”的西夏字共十一个,“(口移)足”的二个,“(口移)责”、“(口移)将”、“(口移)作”、“(口移)会”的各一个,共十七字,即:  相似文献   

18.
从《子夜》看茅盾的左拉影响与独创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子夜》看茅盾的左拉影响与独创性方正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坛巨匠。巴金曾经剀切地说过:“我国现代文学始终沿着‘为人生’的现实主义道路成长、发展,少不了他几十年的心血。”①《子夜》,作为茅盾“细心研究”②的力作,很能代表他的创作个性;作为“真能表现时代”...  相似文献   

19.
陈祖华同志在《关于“一分为二”》一文(《江汉论坛》一九七九年第一期)中提出: “毛泽东同志自一九五七年以来,多次谈到的‘一分为二’,都是指矛盾普遍性而言的”,“把作为矛盾普遍性的‘一分为二’代替对立统一规律,就意味着舍弃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同一性等极为重要的内容。”我不能同意这种看法,提出来与陈祖华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20.
《解放日报》在去年七月十二日发表了冯英子同志的杂文《要一点移山精神》,九月十三日又发表了振千同志的批评文章《也要移一移》。对照_看,觉得有几句话要说。 冯文的个别提法,如在谈到山头主义等封建残余时,说“我也但愿它只是一种‘残余’”,这“但愿”两字以及说“象《祸起萧墙》所描写的这些无形的山,显然比‘十八盘’还要难以攀越”,是说得有些过头。但提倡移山精神,有利于四化建设,总的思想是积极的。 振文有些观点,如“今天的‘山’不能与三十年代的‘山’相提并论”,“望‘山’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