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神话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区域性,不同的民族或国家都有自己所理解的神话含义。上古神话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最原始的、最基础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因此,可以说神话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的缩影。通过对中日神话的比较研究,考察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内涵,使我们在中日交往过程中能够知己知彼。  相似文献   

2.
在苗族神话中,射日神话以其宏大的气势,瑰伟的想象而别具一格。它表现了苗族先民与自然的英勇斗争,反映了苗族先民渴望征服自然的理想和愿望,正如《苗族文学史》所说:苗族射日神话“反映了人类战胜荒旱的可贵想象,曲折地歌颂了与荒旱作斗争的英雄。”苗族射日神话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它来源于哪里?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立法已明显表现出强化法院职能 ,弱化调解的改革意向 ,调解结案率仍一直居高不下 ?调解的存在果真只是传统的遗留 ,低素质法官的偏好吗 ?本文希望以过程性的观点看待这一问题 ,通过历史的溯源以及与邻国日本相似制度的比较 ,从解决纠纷的层面上而不是单从工具主义出发探讨调解制度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对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日本是我国邻邦,现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频繁的交往。但由于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国情也有很大差异,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研究两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探索其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带有普遍规律的东西,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利加快和深化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张丽 《齐鲁学刊》2003,(3):133-137
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在关于宇宙起源、人类起源、文化起源、洪水灾难等神话题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也在形与神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的特殊思维方式 ,显示出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赵丙贵 《理论界》2005,(8):176-178
中日两国目前都保留死刑制度,尽管两国在死刑罪名的数量上和实际适用量上有所不同。在全世界已有12个国家或地区在法律或事实上已废止死刑适用的情况下,中日两国仍有死刑制度,并没有在短期废止的迹象,值得人们深思。分析两国死刑的现状,探讨其深层原因,从中得到某些启示,对我们稳妥地迈向死刑废止之路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中日文化的异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溯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对中日文化异同进行比较,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着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在研究日本文化时既要注意两者间的相似之处,更不能忽视两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中日两国近代史册上,对外开放、向西方学习都是很重要的篇章。面对咄咄逼人的西方资本主义势力,两国都想通过对外开放达到富国强兵,来解决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深刻的社会矛盾。然而,中日两国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却大不一样。本文试就十九世纪中日两国对外开放思想的差异,作一点比较和分析。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西方国家的战舰大炮,先后打开了两国的门户,“闭关锁国”的时代从此一去不返。中日两国已不是要不要开放的问题,而是如何开放,如何通过向西方学习而救亡图存。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这是中日两国近…  相似文献   

9.
中日刑法受贿罪概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贿赂犯罪是中日两国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两国刑法所面临的艰巨任务之一。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法制发展变化的复杂原因,使两国刑法在打击和规制受贿犯罪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较大差异。在不断完善对受贿犯罪的规定、增强打击力度的宏观方面,二者较为一致。而在受贿罪的名称设置、犯罪构成、量刑等方面又有较大区别。其中,在罪名设置、受贿的内容、受贿罪的构成条件方面,日本刑法的规定较为完善,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日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陈铁水我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与日本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之处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试就两种模式作比较,以探讨对于完善我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有所裨益的东西。一、双重模式概要在日本,学生在法学本科接受教育后,并不是当然地从事法律职业,必须...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日政治小说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近代中日两国文坛上,曾有过一种相同的文学现象,即政治小说的流行。这类新的小说形式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它们在推动两国的思想启蒙运动,促使文学贴近时代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时间上看,日本政治小说的产生略早于中国政治小说,后者是在前者的启示和影响下出现的。中日政治小说有许多共同点,如相近的历史背景,相似的作者群体,相同的功利目的等。但在思想内容上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它们与传统文学的关系,对后世产生之影响,亦因国家不同,文化精神不同而显示出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国土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故拥有品种繁多的植物、动物及大量的海产品。中国的王侯将相为了追求食物满足味蕾的快乐感,发明出了种种的烹调方法,因此留下了记载关于饮食、疾病防御等的古籍。由于沿袭《周礼》①的教诲,中国人逐渐形成了宴请宾客的礼仪,并以此进一步加深与人之间的交往。然而,在日本古代朝廷及上层阶级的历史书籍中,却鲜有关于饮食文化的相关记载。正如日本谚语所云"人穷志不短"。抱有这样饮食传统的日本人对食物有一种"污秽"的观念,这也和日本地处岛国资源贫瘠有关;周边无邻国因而没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故几乎不使用"油"的原因,日本的食物种类及其单一,只注重清淡的食物。  相似文献   

13.
<正> 近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要加速本国的工业化进程,必须善于利用外国资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促成日本经济发展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其中积极稳妥地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应是日本成功的重要原因.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尤其是1972年9月,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外交关系,1978年我  相似文献   

14.
书信不仅是思想感情、信息的载体,更是文化的载体。中日两国书信在名称、记录符 号、语言、书与工具、信文格式、信纸及信封等诸方面,既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又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日阳明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阳明学各以其丰富多彩的支流别派、纷纭庞杂的体系结构出现于中日两国历史舞台,并对各自国家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中日阳明学产生时代、逻辑结构和历史作用的比较,可以寻觅中日阳明学的思想关系,探求它们之间的同异,从中总结出哲学理论思维教训,并作出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文学具有世界性,世界文学具有整体性。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学从来都是在相互渗透中发展,在发展中互相渗透影响的。作为东亚文化圈两大中心的中国和日本,其文化联系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以前。当日本尚处于鸿蒙未开之际,中国即已拥有了极为先进的古代文明。中国的政治经济模式、文物典章制度和宗教哲学观念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社会封建  相似文献   

17.
神话是一种文化积淀,也是一种民族意识的积淀,直至今天,它或以习惯努力,或以潜意识的方式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对于原始神话的认识,有助于对民族文化的寻根溯源,有助于对民族意识的寻根溯源.考察几个最早形成的文化圈,由于各自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选择的文明样式的差异,使得各个民族各有鲜明的个性,其缔造出来的文化圈也便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例如被高山、大海围裹在亚洲腹地的中国文化圈,在封闭的境界走着自我完善的道路;在流动着的海域上所形成的希腊文明与腓尼基文明,则带着咄咄逼人的扩张意识;而巴比伦文化圈以神教为核心构成的“一神观”,其影响渗透到几乎整个欧洲……,由于追求各异,也使得各民族的神话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自1899年我国(指日本)开始对日本神话进行现代研究以来,日本神话之比较研究已成为众多学者关心的一个领域。但是,将《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这样的整理于八世纪的日本神话与海外神话传说进行比较时,是有许多问题的。既有《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这样记录于古代典籍的,也有口耳承传直到近年才得以采集的;既有日本附近的、又有遥远他乡的。当然这就有许多问题必须注意。  相似文献   

19.
神话是一种文化积淀,也是一种民族意识的积淀,直至今天,它或以习惯努力,或以潜意识的方式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对于原始神话的认识,有助于对民族文化的寻根溯源,有助于对民族意识的寻根溯源.考察几个最早形成的文化圈,由于各自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选择的文明样式的差异,使得各个民族各有鲜明的个性,其缔造出来的文化圈也便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例如被高山、大海围裹在亚洲腹地的中国文化圈,在封闭的境界走着自我完善的道路;在流动着的海域上所形成的希腊文明与腓尼基文明,则带着咄咄逼人的扩张意识;而巴比伦文化圈以神教为核心构成的“一神观”,其影响渗透到几乎整个欧洲……,由于追求各异,也使得各民族的神话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族神话与汉族神话共同点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哈萨克族与汉族两个民族关于开辟宇宙、人类起源、发洪水等神话中的一些相似之处进行比较 ,从而探讨产生这种共同点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