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同一种语言中的增值称为语内语用增值,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之间发生的增值称为语际语用增值.语际语用增值主要包括两个步骤:一是译者将原语加工成完整的命题形式;二是用目的语将其编码成新的语义表征.本文以译例来说明两种机制的语际语用增值,即语法机制和语境机制. 相似文献
2.
姜利波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4-105
从建构主义理论讲,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一个人的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这些观点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有极大启示,我们应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营造民主氛围,给学生提供适时的帮助,重视学生的反思,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词语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汤丹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8,(8)
跨语言、跨文化的语用现象涉及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对交际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用某种语言进行交际,总回避不了语用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是他们的文化差异造成的。这种差异会对交际造成影响,出现信息误导、信息错误或信息障碍,这就是所谓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4.
许钟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22-124
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现象是世界范围内的语言文化现象,汉语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随着世界各民族语言文化的深度融通和广泛渗透,当代汉语语用现实中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呈现出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6.
许钟宁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14,(6)
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现象是世界范围内的语言文化现象,汉语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随着世界各民族语言文化的深度融通和广泛渗透,当代汉语语用现实中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呈现出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也说关联词语的叠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6):48-50
清代学者认为,关联词语叠用的现象属于用语"失误".本文列举了古今文献中大量关联词语叠用的例证,证明这种用法有着特殊的表达功能和语用价值.具体表现在强化关联、凸显关系和调适音节、使之顺口两个方面.事实上,不少定型的关联词语本身就是"叠用"而来的. 相似文献
8.
程文华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4):74-76
英语中的否定极性词语大多由表示微量含义的名词(短语)、副词(短语)、介词短语和形容词等组成。它们共同的语言特征为不能单独使用,依赖性较强,需要借助否定词发挥语言功能。作为附加成分,它们在否定句中往往起着强调修辞作用,增加否定突显度。否定极性词语在语义、句法、语用等方面表现出自身的语言特征和上述层面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PK”的溯源,分析PK盛行的原因,重点讨论了PK的翻译方法及其语用意义。最后,针对“PK”的流行,说明我们对网络语言所应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林继红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5):100-105
中国特色词语内涵丰富,翻译时极大地考验着译者的语境认知能力。语用学主要研究语境中的意义,而语境是翻译中理解和表达的基础,因而语用与翻译的联姻可以使翻译研究获得启示与解释力。从这个意义上说,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论为其翻译活动提供了一个极其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12.
高艳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4,(2):44-48
对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汉语在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方面均具有不同于母语的特点,一些词语经常被学习者混淆,导致偏误。依据混淆的原因可将易混词语分为音混词语、形混词语、义混词语和用混词语四类。不同类型的易混词语均有其混淆的症结,只有针对根本原因加以分析,辩证施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论汉语词语的类推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玉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1):118-122
现代汉语词语的类推变化,词语构词的类推变化、词语读音的类推变化和词语意义的类推变化三部分。认为构词的类化有助于汉语词语的丰富,会成为全民词语;读音的类化有的符合汉语的发展趋向,可能进入全民语言,有的不符合汉语发展的趋向,可能会被规范消亡;词语意义的类化也符合汉语词语的发展趋向,也会被社会所承认。 相似文献
14.
近代汉语词语杂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兴宙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1):99-102
本文以现代青海方言话的语料为依据 ,考释了近代汉语中一些常见词语的意义 ,以期为近代汉语专门词典及大型词典的编纂与完善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5.
16.
许仰民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1):129-133
《金瓶梅词话》的数词有8类,囊括了近代汉语数词的所有类别.它的组合能力和语法作用,凸显了它的近代汉语特色,表现出了它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对现代汉语的传承,对汉语语法史研究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储小旵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3(2):139-146
“蓬”并非“降”的异体字,而是石仓方言口语,为丛、堆义;“崩蓬”为崩塌的土石堆义。“达断”并非到达实地确定义,“达”当同“踏”,“踏断”为实地勘察并作出判定义。“的”通“待”(如“的至”),又通“代”(如“的笔”),又通“嫡”(如“的叔”、“的侄”),又通“滴”(如“的水”)。“二比”并非“二相”之误,而是近代口语词,为双方义,与“两造”、“两身”义近。“芳荒地义。“峎”为“岗”的方言记音字,为山脊义。“血”有嫡、亲义,“血业”即谓嫡子嫡孙相传的产业。“粮迫”并非“两迫”之误,“粮”为税粮义,“粮迫”为税粮逼迫义。 相似文献
18.
19.
论新时期新词语的色彩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振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新时期新词语的色彩意义具有齐整性、叠加性、多元性等鲜明的特点,这是与现代汉语的其他阶段相区别的特征.之所以如此,除伴随新词新义自然滋生之外,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交际主体对色彩丰富性的一种内在追求.这具体表现在新词语的创造、新义项的产生、同义词语的形成等各个方面.同时.由于新词语的高频及广泛应用,部分色彩意义尤其是外围色彩发生一定的变化,出现淡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