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社会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各种利益冲突越来越突出。利益冲突具有长期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现阶段我国的利益冲突表现为利益主体及需求日益多元化;物质利益矛盾居于中心地位,收入差距扩大引发的矛盾突出;社会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导致利益群体矛盾的激化。利益冲突根源于人的利益与利益实现方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各种利益冲突越来越突出。利益冲突具有长期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现阶段我国的利益冲突表现为利益主体及需求日益多元化;物质利益矛盾居于中心地位,收入差距扩大引发的矛盾突出;社会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导致利益群体矛盾的激化。利益冲突根源于人的利益与利益实现方式之间的矛盾。利益整合是对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进行整合以形成共同意志的过程。通过利益的事实选择和价值判断,使利益失衡趋于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利益关系妥善协调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利益关系的法律调整是国家通过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确认、权衡各种利益并以此为依据解决利益冲突,从而实现利益关系的妥善协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利益关系的法律调整应当坚持权利本位、统筹兼顾和利益分享,遵循明晰化和谦抑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是社会转型导致的利益失衡.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利益和谐.法律调整的实质是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发挥法律的利益调整功能,完善以利益协调为基础的法律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5.
论转型期我国社会利益冲突的法律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型时期的中国正面临更加复杂和多样的社会问题,核心问题是控制日益表面的利益冲突。鉴于现阶段社会利益冲突的特殊性,用法律手段进行控制已是必然。实现法律对利益冲突的控制,应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用公平立法确立各利益主体的合法地位,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引导社会利益的流向,在宏观上防范利益冲突的发生;二是用公正司法建立利益的救济机制和干预机制,抑制非法利益,平衡合法利益,在微观上解决具体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6.
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而我国社会现实中的利益不均衡现象却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经济利益的不均衡和政治利益的不均衡。针对这一现象,可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尽快建立起以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表达机制为主要内容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利益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冲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哲学的层面来分析当代中国利益冲突的表现、利益协调陷入困境的原因及其解决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的途径。中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引起代际之间、个体利益与共同利益及既得利益者与争取利益者之间的利益矛盾与利益冲突,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新的利益协调机制尚未充分建立;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  相似文献   

8.
论当前我国社会的利益冲突及协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益冲突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而我国目前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冲突产生的原因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利益协调,对于抑制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的扩大化倾向,促进社会的平衡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转型时期,市管县体制下市、县两级地方政府的利益冲突倍增放大,很多学者呼吁从财政体制上建立省管县体制,逐步代替市管县体制.通过探究市管县体制下市、县两级地方政府利益冲突的本质原因--地方政府的不当竞争,结合当前中国土地市场模糊产权的现实,分析了利益冲突带来的社会福利净损失.运用财政收支模型分析发现,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解决县级政府财政收支矛盾、实现市县两级政府利益协调的路径.市、县两级政府应在有序竞争基础上加强合作,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重构良性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10.
整村推进作为土地制度改革的一种重要模式已经得到普遍认可,而作为诸多矛盾争议焦点的土地利益问题尚待解决。以安徽省实地调研为基础,可以发现,地方实践中利益不均衡导致的农民利益受损现象较为普遍,及时解决土地利益问题已经是当务之急。在分析土地利益冲突中的政府、集体和农民三方利益关系基础之上,得知只有明晰法律及政策价值取向、完善管理机制、建设约束机制、健全保障体系,才能实现农村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矛盾突出化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长期巩固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高度的利益认同。从三个方面分析其利益认同性:一是利益导向的正确性,二是利益分配的合理性,三是利益实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法制新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起着正确引导公众舆论导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公正有力的法治环境等作用。本文从我国法制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出发,对法制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利益驱动视角下农村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法律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利益驱动理论,深入地剖析农村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成因和现状,指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导致我国农村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根本原因。农村利益结构多元化,农村利益差距扩大化,导致了农村利益冲突显性化,加剧了农村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协调农村利益主体多元化冲突,缓和矛盾,就要在法律的机制里引入利益驱动理论,建构良性利益驱动机制,增强法治观念,落实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各农村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有效调节收入分配,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有效畅通的各农村利益主体的多元利益诉求渠道。  相似文献   

14.
和谐就意味着安定、有序、各种因素相互协调.而这一切的实现都要依赖于统一、明确、合理的社会规则的确立,因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从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法治社会,法制建设是实现 "法治" 这一总要求的具体途径和基础性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法制建设的途径;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法制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等方面论述,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法制建设必须先行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15.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既是人道主义和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在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性法律制度、发展性法律制度以及行使权利法律制度,是改善我国弱势群体保护现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利益分配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社会成员利益关系的和谐。历史上,利益关系状况决定国家政权巩固和社会安定,今天,利益问题与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紧密相联。公平处理社会利益问题是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证,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志。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法治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理想追求。人类农业文明之前的原始社会是在自然法則支配下的社会,人作为自然物的一员也是按照自然法则行事,物种间和谐有序。人定法的产生为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却打破了原始的自然和谐。面对社会的不和谐,党中央提出了加强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法律这一调解工具必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关键作用。因此,加强法制建设对促进社会的和谐不仅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与表达自由、公民权利和利益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然而,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矛盾和纷争,因此不存在绝对的"和",和谐社会是"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和谐社会是表达自由的社会,是依法确立并保障公民权利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根本是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有效控制社会利益冲突,维护社会秩序.因此,有效调节利益冲突或矛盾、控制有序社会之"熵",才是构建和谐社会之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