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存论意义上展开的现代哲学人类学以及世界历史时代的新方向上进行理解。在信仰的无神论倾向、经验主义及自然主义的哲学样式、流动性的辩证思维、实践思维方式以及伦理价值观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传统都存在着一定的相通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仅引导、而且也将融入中国文化传统的当代转化,转化的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共生主义信仰的内化,并形成能够积极影响人类的新的生存理念。  相似文献   

2.
作者认为 ,中国哲学史的写作不能依傍西方哲学 ,对于由此而造成的关于哲学观念本身的困惑 ,通过生存状态分析有可能获得解脱。作者主张在开展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运用生存状态分析的方法 ,并在文章中论述了提出生存状态分析的理由和性质 ,并对运用这种方法作了演示。  相似文献   

3.
当代人类悖论性的生存状况,引发了20世纪90年代从生存论维度解读马克思哲学的研究旨趣。这种解读模式以西方生存哲学为参照系,以人类现实生存和发展困境为切入点,拓展了马克思哲学的研究维度,彰显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表达了学界使马克思哲学研究回归生活世界,构建同当代哲学思想的对话与论战平台的理论自觉。但这种解读视角的时间不长,做出盖棺定论为时尚早,研究过程中显现的问题亦需要我们反思,以避免遮蔽马克思哲学自身的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古代文论之所以一直徘徊在"失语"的边缘而无法自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当代人在对古代文论进行阐释时缺少了一个重要维度--生存论.事实上,与西方文论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完全不同,中国古代文论始终是一种对文学的诗性文化研究,它所关注的终极目标是文学中的人以及人的价值追求与理想人格的塑造.这种独特的精神旨趣从根本上决定了当代阐释活动的生存论指向,印通过对古代文论话语的阐释,把握古人的生命体验与生存智慧,进而通过这一渠道进入到古人的精神世界,最终实现今人与古人在生存意义上的对话与交流.质言之,进入古人的心灵世界,对古代文论作出富有深度的开掘,应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根本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人性”与“哲学”:一种可能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问题作为人及其存在的始源性和本然性问题,它同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内在相关。人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二重化,构成人类学本体论悖论。历史上真正的哲学家都对此有着深刻的体认。精神存在对于肉体存在具有优先性和至上性,从而构成人和人的存在的内在理由。对人的二重化的分别确认,形成了人性论上的性恶论和性善论之分野,它们折射着经验立场同超验立场的对立,并塑造了完全不同的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6.
加缪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他认为我们生存其中的世界是荒谬的,但是这种荒谬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加缪觉得荒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荒谬的结果。本文从加缪对荒谬的结果的分析,评述加缪荒谬生存哲学的道德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试验”的哲学意义周正刚敢于探索,大胆试验,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一方法论原则哲学上具有深刻的意义,对此进行一番探讨和阐发,对开拓认识论研究的新视野,进一步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解放思想,无疑十分重要。一在哲...  相似文献   

8.
哲学与人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意义已经超出了自身,涉及到哲学的生存和走向,涉及到人学的对象、内容、理论构架的确立,等等。笔者感到,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仅仅从理论上去阐述,难免众说纷法,莫衷一是。如果从哲学史的角度去看,用哲学自身的实践过程来说话,似乎显得更为有力。通过对几千年哲学史的回顾、考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哲学一开始就后越了自己的范围,侵占了科学的领地。无论是追求知识的本体论,还是为知识提供基础的认识论,都聚焦于人之外的对象世界,追求绝对性、确定性、普…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对形而上学的彻底清算的同时发起了一场划时代的哲学革命 ,其实践批判原则的提出使哲学告别了传统“知识论”形态而转到了“生存论”路向。在其哲学精神指引下“回归生活世界”成为了当代哲学的主潮 ;“现象学”的方法成为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当代人也在认识到自己的生存境遇的基础上 ,逐渐走上了一条实践“改变世界”、争取全面自由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维度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 ,马克思基于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所开启的生存视界不仅使人的生存向人自身敞开 ,而且实际上导致了哲学因获得生存论维度而发生范式转换 :从抽象的非生存论哲学转向现实的生存论哲学。具体地说 ,马克思分别探讨并解答了关于人的“生存”、“生存方式”、人的生存的“实然”和“应然”的关系等三大问题。论文指出 ,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思想对于认识和解除当代人类生存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这不仅在于它们所提供的辩证生存观和重视人的生存条件的现实态度 ,而且在于它的视域仍然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涵盖当代人类生活 ,其思想资质仍然具有透视当代人类生存问题的能力。论文最后还阐述了马克思的生存论思想与西方现代存在主义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沈顺福 《学术界》2015,(1):151-160
学术界通常认为中国哲学具备内在超越性特征。这个命题需要反思。中国哲学是一种关于生命世界的观点。生命世界的最基本特征便是生:生存、生长和生成。其主导性因素是性,即生乃性之生生不已。这个过程仿佛生物体的成长经历。超越性与内在性本是一个特定的哲学术语。它们主要指两种不同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即,有限者与无限者、经验者与超验者之间的关系方式。早期中国哲学并无纯粹意义上的无限者、超验者,故,早期中国哲学既无超越性,亦缺内在性,更妄谈内在超越性。自宋明理学起,中国哲学逐渐具备了一些超越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广东科学发展模式的形成是可能的、也是现实的,其可能性在于广东的科学发展,在于广东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持续性。研究广东科学发展模式,既要把它与研究中国模式结合起来,又要把它与深化研究广东各地的经济发展模式结合起来。研究广东科学发展模式对推动广东和中国的科学发展,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体验”概念在詹姆斯和维特根斯坦思想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詹姆斯遵循经验主义心理学研究的路径,肯定“体验”概念的主观特性,认为语词的意义是一种特殊的体验。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哲学以反心理主义为语境,企图超越内在私人领域,私人体验和主观情感并不能赋予语言以意义。“体验”概念在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哲学中被赋予一种独特的、全新的含义和性质,凸显出它的客观特性。体验本质上是一种能力、技能和经验,这种能力依托于后天的训练、教育和不断积累,旨在达到主体间的共同理解和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我国哲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对西方传统哲学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以前的本体论)价值特征的分析,对于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哲学批判的实质的探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可能性以及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的当代意义的相关研究等,人们的理解仍然有分歧.回顾、总结和反思近年来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关系的研究成果,是进一步深入研究此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在整个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汉代哲学研究一直比较薄弱,而对董仲舒"天人感应"论思想的研究尤为薄弱。一说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往往就直接判定其为具有明显神学目的性的宗教论,而忽视甚或歪曲了这一理论思想中比较重要和丰富的哲学内涵。实际上,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代表了两汉哲学思想的发展方向和思维水平,它不仅有神学目的性的宗教维度,还有人文性的伦理维度、系统整体性的宇宙结构维度和生成性的宇宙发生维度,它并非神学宗教论,而是产生于西汉具体社会形势下的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有一种观点认为洛克是二元论者,因为他在坚持感觉是认识的来源的同时,承认反省也是认识的来源,而后者正是洛克哲学的唯心主义因素。罗森塔尔、尤金主编的《简明哲学辞典》就持这一见解。近几年,国内有些同志对此提出异议,但是他们往往基于洛克是直观的反映论者,肯定他关于反省学说的唯物主义性质,却没有把握住它的更加积极的因素。我们主张:洛克关于反省的学说不仅是唯物主义的,而且他重视“反省”,表明了他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主客体在认识中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任何时代人们所构建的形而上学体系中,都蕴涵 着对人生意义的“解释范式”,但传统形而上学往往把 这一“解释范式”固定化、体系化。而实际上,任何一 种形而上学都不能永存,新的“形而上学”总是要代替 旧有的“形而上学”其动态的发展过程也可以称之为 “形上追求”。形上追求最为核心的内容,则是人类对未 来生活的一种积极向上和向善的求索活动,它通过对 “生活世界”的解读以达到对既有的现实生活的理想超 越,其中自然蕴涵着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深层次追问与挖 …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人的世界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有意义”的“生活世界”;人与世界的关系,包括哲学在内的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都应当从人类创造“生活世界”的“意义”去理解。从这种思路出发,通过具体考察“意义”的个体自我意识与社会自我意识的关系,哲学与人类把握世界的其他基本方式的关系,以及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作者提出:哲学是作为“意义”的社会自我意识而存在的;揭示、反思和塑造人的“生活世界”的“意义”,是哲学对人类生活的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惠能的哲学思想是“直显佛性论”,其中包括真如本体论、二心相向认识论、顿悟方法论三个方面,并说明惠能哲学思想的客观唯心论的性质和佛学人生观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方东美对中国当代儒学的发展在形上学领域做出了具有开拓意义的贡献。从哲学基本问题审视其理论可看出,方东美对中国哲学形上学义理形态所作的理解,是将为人处事的人生观普遍化为整体存在界的理论体系。他认为中国哲学的形上学是既有超越维度又有普遍的内在义涵。儒家哲学以易传哲学为儒家形上学的理想形态,《论语》则是儒家哲学的境界哲学;在道家哲学中老子哲学的形上学表征为“体用相征”四个面向。但方东美的理论体系中没有明确言及工夫论哲学,即未能指向现实的实践领域,致使儒释道的同异辩证不易清晰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