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在人才问题的认识上缺乏一个效益观念,没有把提高人才效益看成是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一个关键内容。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面也大多只停在观念和形式上,缺少使之具体化的有效手段。这就造成了人才效益这个对人才理论和实践都有着重要影响的人才问题,长期游离于人才理论研究和人才实际工作之外,而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对人才效益进行探讨,并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人才理论研究和人才实际工作的结合,唤起全社会的人才效益意识。 一、影响人才效益的因素 人才效益是用来表现人才在社会领域中产生活动效果的状况和程度的。因此,影响人才效益的因素主要地集中在人才与社会活动领域的相互关系上。 从宏观方面来讲,首先是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在这个问题上,核心是人才与社会的供需关系。社会活动的  相似文献   

2.
优化人才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刚  宋德宏 《人才开发》2002,(12):42-43
人才环境是造就人才、吸纳人才、充分发挥人才能量的客观条件。人才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才的成才率、人才作用发挥的效率和人才在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与作用。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我们不仅要制定新的  相似文献   

3.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在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撑、打好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4.
华晨 《人才瞭望》2014,(12):76-77
本土人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更多针对外引人才而言。司江伟、孟晓娟认为本土人才是指在本国、本区域和本单位工作岗位上服务多年的人才。本土人才不仅仅是在本地土生土长的人才.还应该包括已经在本地扎根的各类引进人才。本土人才对本地区发展现状熟知程度较高且对本区域具有较高的情感认同.同时这些本土人才.  相似文献   

5.
人才发展环境是造就创新人才、吸纳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创新人才能量的客观条件.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创新人才的成才率、创新人才作用发挥的效率和创新人才在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与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才的竞争就是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的竞争,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就是对创新人才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区域人才结构在逐步优化,但在各区域间,人才结构现状呈现出人才基础差异化、创新基础差异化及人才区域竞争化等特征,文章将聚焦区域人才结构现状的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7.
兴邦之要,惟在人才。离开了人才,加快发展、追赶跨越将无从谈起。计划经济时代,各地人才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同其它商品一样,具有流动性。人才流动遵循价值规律,从大局上讲,人才流动有利于人才这一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使人才这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但作为欠发达的地区,在目前“人才的争夺战”中,如何吸引人才、留  相似文献   

8.
人才结构是长期人才资本投入形成的存量表现,是人才资源配置的结果。人才结构的调整说到底是人才资源的配置问题,人才结构调整的过程实际上是人才资源的配置过程。我国现阶段人才结构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与人才资本投资体制和资源配置方式有关,主要原因是市场机制没有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加快机制转换是人才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人才结构调整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人才效益,达到人才资源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人才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群体最宝贵的财富。因此人才战争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中国以及中国政府正日渐重视全球人才战争,并加强了"人才强国"战略的贯彻执行。不过,中国要建设人才强国,在人才战争中胜出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努力。  相似文献   

10.
人才测评已经成为企业快速评价人才的工具和手段。在美国,1/3的小企业和2/3的大公司都在它们的管理过程使用人才测评;在英国,有85%的公司在招聘新员工时使用人才测评,不少在职经理也被要求经常参加各种人才测评。在我国,人才测评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1.
黄鹏阁 《人才瞭望》2017,(11):14-16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然而长期以来,"基层人才荒""基层人才断层""逃离基层"等现象较为突出,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如何让人才引进来、 留得住, 如何让人才在基层谋事创业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 如何实现人才有序流动, 成为当前突破基层人才瓶颈必须解决的问题, 也是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形势下, 加强基层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催生国际化人才。专家认为,国际化人才是指能够在国际间施展才干、发挥作用的人才,其类型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领域。人们对这类新型人才的出现表示莫大的关注,但对什么样的人才才称得上是国际化人才,若明若暗。国际化人才“化”在哪里?值得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人才统计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人才政策、制定人才规划的基础和前提,是增强人才工作决策的科学性、提高人才工作针对性的必要环节,是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为了更好地实施人才战略,必须发挥好人才统计在人才战略中的基石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与环境密不可分。人才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成才率、人才作用的发挥程度以及人才在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与作用。人才环境作为造就人才、吸纳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客观条件,是一个复杂的  相似文献   

15.
人才六要素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人才?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业务技能、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人。是一个被定义了的范畴。人才包括名家学者,也包括那些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在自己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实干家。人才一般具有六要素。 其一,知识 凡知识分子聚居的地方也就是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人才一定有知识,掌握知识的并非尽是人才。从逻辑学上讲,人才是种概念,知识是属概念,它们在内涵上相互联系,在外延上互有差异。从哲学上讲,人才是第一性的,知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知识作用于人才,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折射  相似文献   

16.
高科技人才争夺战中,大力吸引外来人才是很多国家加强本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法宝.在这个过程中,高科技人才大量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这种趋势进一步增强了发达国家的实力,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国现在已成为发达国家人才争夺的重要对象,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避免人才过度流失成为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经济发达国家之一的日本,在吸引外来人才的同时更注意本土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扶植,其政策和措施对我国人才战略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罗洪铁 《人才开发》2001,(11):1-1,4
江总书记非常重视人才和我国人才队伍的建设,在“七一”讲话中,他再次强调了人才问题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说:“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发展,党和国家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要抓紧做好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关于领导人才和人才的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和人才成长环境建设等问题,江总书记在理论上作了许多重要的论述。这些论述,是江总书记人才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就人才问题几个方面的论述作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刊中报     
本刊贵州讯 前日召开的贵州人才招聘会,需求人才数、进场求职人才数、达成意向数均创省历届人才招聘会新高。 招聘大会首次推出人才猎头服务、中等级人才评价推荐服务、人才派遣服务、人才培训服务、全程人事代理等一系列人才服务新举措,并同时推出在北京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登记自愿到西部地区工作的人才花名册,供用人单位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在新千年,伴随着知识经济的脚步,科技与社会的发展都在发生着迅疾的变化。 在新千年,随着人才作用的凸现,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对人才的争夺表现得更加白热化。新 千年最热门的话题是人才,最抢手的是人才,最抢眼的是人才市场。 在新千年,全国各地招揽人才、开发人才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茶,轰轰烈烈:精明的上海人到北京大规模招聘“两高人才” ,轰动京城。 北京放松了对高级人才进京就业的限制,能人进京一路绿灯。深圳大提高高级人才的待遇,加大博士后津贴数额,对紧缺人才再抛红绣球。武汉建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对特珠人才提供房…  相似文献   

20.
国际人才市场建设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的东南沿海地区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计划管理调配人才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沿海开放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内地许多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也急需大量人才,对于人才的争夺愈演愈烈.为了打破人才的部门、单位所有,让人才在更大范围内流动起来,人才服务中心在各级人事部门应运而生.到上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东南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人才东南飞"的局面.主管人才市场建设的人事部门和主管劳动力市场的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及时出台人才、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人才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先后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