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乐》2006,(7)
打小唱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长大,我们没做过任何人的奴隶,却把自己的自由身献给了房子,成了"房奴"。"房奴"是指那些月供占到收入50%以上的人。有人说他们是自作自受、活该为奴,也有人说"房奴"说他们过得很幸福,但也有人打出誓死不做"房奴"的旗号。做还是不做"房奴",只要开心,选哪个都成。  相似文献   

2.
高钒 《社区》2007,(11)
近几年,一些国际大中城市房价飙升造就了一批“房奴”。“天下房奴一般苦”,在经济实力强大的美国也产生了一批“房奴”,由于近几年贷款利率逐渐上涨,美国“房奴”已不堪重负。据法新社报道,今年大约有220万美国人由于无力  相似文献   

3.
“人就这么一辈子”——这七个字,说来容易,听来简单,想起来却很深沉。它能使人在软弱时变得勇敢,骄傲时变得谦虚,颓废时变得积极,痛苦时变得欢愉,对任何事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有人称它为“当头棒喝”的“七字箴言”——世间的误会感激恩恩怨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的意识里,东西总会“越来越贵”。在财富没有更好的投资选择之余,“囤”或许是一种牟利或省钱的无奈之举。但是,有人欢喜,就有人痛苦,谁接到囤积的最后一棒,就会沦为输家。  相似文献   

5.
忙忙碌碌又一年!在这个大吉大利、财旺运旺的狗年,有人炒房赚疯了,也有人做了“幸福的房奴”,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欠银行100元钱;有人升官,有人下岗;有人过得赛神仙,也有人过得猪狗不如……想开点儿,老天爷不赏脸,咱自己心疼自己——开开心心过个年。缓口气儿,天大的事,过完年再说。  相似文献   

6.
时下,“房奴”一词流传火热,它是指用每月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供贷款的买房群体。“居者有其屋”是许多中国人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们从20- 35岁的年龄开始买房,然后供房贷花上10-30年,大部分人几乎要供到四五十岁甚至退休为止。这些人成为名副其实的房子的“奴隶”。在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城市,“房奴”越来越多。因为这一群体本身经济能力有限,不少人必须依靠父母的资助才能买房,不知不觉地,老年人在“房奴”现象中不得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有人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案,并注重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反思,尤其是数学教育。假如一开学就进入新课,效果并不好,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太远。笔者改变教学方法,开学之初并不是急于上新课,而出一些课本上  相似文献   

8.
龚秀英 《社区》2012,(27):40-41
自21世纪初被创建以来,“房奴”以迅雷之势席卷了中华大地,未成奴的心慌,已成奴的心更慌。如今的房,已经让“奴”们有苦难言了:工作时挣钱,生活时也挣钱,就连休息了还在想着下一轮的挣钱。挣钱还贷,天经地义,只是那些被金钱挤掉的健康身体和幸福细节,作为“房奴”的你,留意到了吗?  相似文献   

9.
王研 《社区》2009,(18):18-19
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守在电脑旁边,累得腰酸腿疼;没事就去网络店铺“闲逛”,每买一样东西都要不停地比较,眼睛酸胀;每天都要买点东西,不然就会觉得手痒心痒,存款数额则直线下降……继“车奴”“房奴”之后,又产生了把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贡献给网络购物的“网购奴隶”。这一现象在引起人们注意的同时也引起了争议:谁让我们成为网购的“奴隶”?  相似文献   

10.
论延安精神     
近些年来,延安精神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里逐渐淡薄了,延安精神的宣传,也出现了“偃旗息鼓”之势。有人甚至说,革命战争时期那一套“没有可行性”了,“要向前看,不要向后看,老讲过去的事激不起人们的热情。”在许多场合下,艰苦朴素,埋头苦干,常常成为人们讽刺、挖苦的对象。现在需要澄清是非,重整旗鼓,大力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三种浪漫     
云子 《社区》2004,(7):61-61
当公司决定要在老李和大张二人中间产生一名副总经理人选的关键时候,老李却出了“桃色新闻”。这天刚上班,公司里就传言说,老李昨天晚上在一家酒店里喝“花酒”,因调戏小姐,被“微服私访”的公安民警当场逮个正着,并罚款2000元,接着,就有人回忆说,有一次和老李一起在饭店吃饭,老李说的“黄段子”一个接着一个……很快,老李的“桃色新闻”成了全公司的热门话题。大家议论纷纷,有人替他惋惜:“老李老实巴交一辈子,真的可惜了,怎么晚节不保呢?况且这次很有可能当上副总经理,关键时候怎能出现作风问题呢?”也有人叹息:“这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哪!…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的炮声终于使某些中国人从沉睡中惊醒了:堂堂的“天朝上国”居然被“红毛小鬼”打败,素称礼义文明之帮的“大清”疆土遭到蹂躏,黄帝的子孙惨遭屠杀。痛苦的现实逼迫人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找救国的道路。先进的人们终于发现,要救国,“只有学  相似文献   

13.
在老庄看来,人的生命以“道”为根源,由“道”到“气”演化出人生命的自然之性,而现实中人又承受着社会的樊笼、难名的孤独、外在的诱惑、死亡的阴影等诸多痛苦,所以人们要贵生、顺生、柔弱不争、少私寡欲、逍遥无待来养护生命,故老庄关于人之生命的终极关怀,在今天社会显得尤为珍贵。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探讨中国城市“房奴”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奴”是随着中国大中城市房价的上涨而产生的一个新名词,用以形容通过贷款购房的一部分人,由于购房支出过大而给自身的生活造成极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的生活状态。“房奴”现象中包含着显著的社会心理学意义,本文从“脸面观”、住宅的社会心理意义、社会安全感、消费社会文化及从众心理等角度,对“房奴”现象的产生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机会是上帝的别名。”那么,机会究竟是什么呢?在一个画室里,一个青年站在众神的雕塑面前,指着一尊塑像好奇地问:“这是谁?”那尊塑像的脸被头发遮住了,脚上还长有一对翅膀,雕塑家回答道:“机会之神。”“那为什么它的脸要藏起来呢?”年轻人又问道。“因为在它走近人们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看见它。”“那它为什么脚上还长着翅膀呢?”年轻人又追问道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书坛上,人们对一种似字非字的“书法”议论纷纷,莫衷一是。这类似字非字的“书法”有人称为“流行书风”,有人称为“现代书法”,有人称为“现代风格”,……等等。“名”既未正,其“实”亦尚无定准。有的随意拚凑字迹,不成句读;有的故意拆散正规汉字另行组合,不可辩认;有的干脆不写汉字,让人去捉摸一堆线条;有的分明是幅图画,定要说它是“书法”。但是,人们注意到,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书法”作品中,有一个共同点:都以抛弃“传统”为宗旨。 若问:何以要抛弃传统?回答是:“时代变了,书  相似文献   

17.
北京军区总医院外科专家华益慰,在56年的从医生涯中,他用仁心仁术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痛苦,被百姓称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在他的一生中,有无数“有”,更有无数个“没有”,正是他的无数个“没有”构成了他生命的辉煌乐章和优美的旋律,说来感人肺腑。“我这一辈子,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病人的事。”“病人只有病情轻重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在华益慰眼里,不管是官员还是平民,都应一视同仁,精心救治。对于那些生活窘迫的贫困患者,他更是关怀备至。华益慰体恤病人的不易,从来不让病人多花一分钱,不该开的药坚决不开,能省的耗材尽用一次性吻合…  相似文献   

18.
三十多年来,我们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道路。人们目睹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也尝到了“失误”所带来的痛苦。面对着这段不平坦的历史进程,有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满怀信心,也有人对我们所走过的道路表示怀疑。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这对于统一全国人民的认识,同心同德实现四化,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同样一斤米     
《北方人》2006,(9)
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多大出息。依您看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眼中,它不过做两三碗大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1元钱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作者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约于清乾隆年间开始以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当时,此书标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只有批者,未标明作者是谁。有人说作者是曹雪芹,有人说是“京师某府西宾常州某孝廉”,有人说作者是诗人吴梅村,更有人说《红楼梦》作者是词人纳兰性德……种种说法,不一而足。 1904年,王国维先生作《红楼梦评论》,曾呼吁将《红楼梦》的有关史实搞清楚。他说:“若夫作者之姓名与作书之年月,其为读此书者所当知,似更比主人公之姓名为尤要。顾无一人为之考证者,此则大不可解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