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康有为是我国近代的著名改革家。他在进行改良政治活动的同时,还广览文史古籍,游览世界诸国。撰写政治文论。从事书法实践和诗歌创作。在近代,人们一般认为,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奠基者,而梁启超的美学理论又给予王国维以很大的启发,却往往忽视对康有为的美学思想的研究和评价。实际上,从研读康有为的有关著作可知,康有为不仅是一个诗歌和书法方面的艺术实践家、而且在艺术实践中表现了他的比较丰富的美学思想,其中包括有审美学、艺术心理学、书法美学和文物审美学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美学研究的先导,他的美学思想也为其以后的梁启超、王国维等的美学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十分值得研究。下面将从审美学、艺术心理学、书法美学和文物审美学方面。对康有为的美学思想作一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有着"为学""为政""游艺"三位一体的人生.他的书法理论著作《广艺舟双楫》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和美学价值,其中所倡导的"尊魏卑唐""扬碑抑帖""开新求变"的书法品评体系对后世书法实践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书法思想到十九世纪末,发生了巨大变化,贯穿于其中二千多年的儒家“中和”思想,被以康有为为代表新一代书法家“托古改制”及“变”的思想代替。自唐以来崇尚阴柔之美的审美情趣也变为阳刚雄强,这种书法思想的变迁,有它的文化基础,即哲学思想的变化,古典文化氛围的衰落和文化精神的转换。新的美学观念,则将中国书法思想带入了全新的境界,并且在批评方法上,也较传统的方法有质的区别。在书法实践上,康有为、沈曾植、于右任等人相继为用,在传统文化相对衰落的近代,反而将书法艺术带入一个新的勃兴时代。这对当时中国的文化,无疑起到了振兴作用  相似文献   

4.
《肇庆学院学报》2010,31(3):F0002-F0002,F0003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01年毕业于肇庆学院(原西江大学)美术系。 作品入展、获奖: 第四届全国正书展、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高恒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获铜奖、首届皖北“煤电杯”全国书法大赛获优秀奖、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展、全国书法大赛“冼夫人奖”展、第二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中国砚都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获二等奖、第二届广东省书法艺术“康有为奖”获最高奖“康有为奖”、广东省首届临书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者,艺术大师刘海粟在书法上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曾师从康有为,专攻大篆和魏碑,后又学宋人,得米字神韵,他主张“艺术是生命的表现”,强调创作性灵性与激情,并将书法的线条运用到绘画中,确立了自己粗放豪迈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4月21日——24日在青岛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会议议题为:1.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研究;2.近代女性文学研究;3.近代词学研究;4.康有为研究。会议由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和青岛大学主办。协办单位有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会议选出了中国近代文学学会新一届领导机构,山东大学郭延礼教授任会长。会议组织参观了青岛康有为纪念馆。 ○江苏省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工作交流会于2004年8月9日至12日在福建省武夷山举行。 会议交流主要内容有:1.高校学报如何真正在繁…  相似文献   

7.
自清中期兴起的碑学思潮,于晚清民国之际达到了高峰。在书法界,习碑是一种普遍的风尚。白蕉作为一位以帖为宗的书法家,他一方面对包世臣、康有为的碑学观点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另一方面则从帖学自身的传统出发,充分阐述了以魏晋为宗的书法观念。在超越唐人这一点上,白蕉和康有为的立场具有一致性,只不过二人开出的路径完全不同:康有为主张以北碑取代唐碑,白蕉则大体沿着宋代米芾的帖学路线向魏晋回归。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晚年经历了从“入世”到“出世”,从“济人经世”到“天游化人”之人生状态的转变,他晚年追求“圣、仙、佛”的艺术格局,在书法创作中表现出“洗涤凡庸”、“不夹几许人间烟火”的精神境界。康有为晚年随着这种人生状态的转变和最后人格的完善,完成了“兼容篆、隶、碑、帖意味而圆融和谐,且大气雄浑,不失飞逸”的具有个性化的备美“康体”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帖学派书法经隋唐、宋、元、明各代逐步形成、发展、完善,到清代前期盛极而衰。阮元应时之需,撰《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系统地总结分析魏、晋以来书法的变化,将其划分为南北两大系统,论述了碑帖的形成及其特点,认为北派才是书法的正传,保存了隶书的古意,而北派书法又源于碑石,因此主张学习书法应以习碑为主,首倡碑学。经包世臣、康有为的倡导和宣扬,碑学兴起,盛行于清代后期的书坛。  相似文献   

10.
帖学观是碑学大师康有为书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康有为对帖学的先宗“二王”有着虔诚的心态 ,其矛头指向唐代书法和宋元而下学《阁帖》的帖学家们。他的帖学观及碑学思想建立在其政治哲学思想上 ,而他的政治哲学思想的形成又受到其家庭、社会和时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