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6 毫秒
1.
时闻在一些单位的用工招录中,因为事先规定身高、性别、年龄乃至长相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制,构成歧视嫌疑,从而援引宪法有关保护平等、反对歧视的规定把用人单位告上法庭的事情发生.  相似文献   

2.
用法律保障劳动者公平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丽玲 《理论界》2008,(5):100-101
就业乃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就业歧视现象。《就业促进法》立法精神就是提倡公平就业,反对就业歧视。本文以案例说明我国的就业歧视,阐述了《就业促进法》关于公平就业、反对歧视的法律规定,贯彻《就业促进法》,实现公平就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移动运营商价格歧视行为主要表现为对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以及三级价格歧视这三者的运用。合理地运用价格歧视不仅可以增加企业利润,而且可以达到增加消费者福利的双赢。而掠夺性价格歧视的运用则会带来危害,应通过法律加以规制和禁止。我国相关方面的法律规制存在法律法规内容重复、法律层次低、权威性弱、执法力度不强等问题,对此,可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将价格歧视行为列入《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范围内,完善有关价格歧视的规定,做好与《电信法》的衔接。  相似文献   

4.
中美反就业歧视法之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美国反对就业歧视立法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而我国则存在很多不足,有必要完善。要在法律上明确界定就业歧视的内涵和外延。要确立就业歧视的判断规则,分清哪些行为是对就业权的合法限制,哪些行为构成就业歧视;要规定就业歧视的类型,建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对含有就业权限制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确立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途径,以增强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5.
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就业歧视的本质特征是没有正当理由的差别对待,法律禁止就业歧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平等就业权并实现社会正义.在市场化就业背景下,反就业歧视决不能仅仅满足于各种原则性规定,而必须遵循市场化就业的基本规律,正确处理用工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这对"轴心"权利的相互关系.我国反就业歧视仍处于制度短缺阶段,反就业歧视在立法、执法和司法层面都还面临诸多法律困境,我国反就业歧视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就业歧视的法律调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就业歧视是指没有合法的目的和原因,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的任何区别、排斥、限制或者给予优惠的行为,其目的或作用在于取消或损害劳动者的就业平等权。目前,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日益凸现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现有法律对于就业歧视的规定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韩雅娟 《南方论刊》2014,(5):54-55,83
近年来,由于退休年龄歧视引发的案件带有相当的普遍性,但反歧视案件的仲裁或诉讼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胜诉的很少。主要在于我国的法官遵循严格的法定程序,不能出现法官造法,法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审查判决,这一点不同于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国家,法官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8.
对近年来歧视进城务工农民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近年来歧视进城务工农民现象的思考袁亚愚(一)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歧视(discrimination)这一概念,常见的有如下两种解释:一种是广义的,它突出歧视这一概念中包含的“差别或区别对待”的含义,并进而把歧视区分为“正面或肯定的”歧视(positi...  相似文献   

9.
“民营”经济一词尚未为法律所接受,故还不是法律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存在不同理解。本文从宪法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评价、企业设立条件的法律规定、市场准入的法律规定、经营条件的法律规定等方面,清理 了现行法对“民营”经济的基本立场,否定了法律歧视“民营”经济的说法。随后文章指出了来自政府部门的对 “民营”经济的限制,并揭示出该限制的非法性。文章又对政府近一时期就“民营”经济采取的鼓励、优惠政策 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就产业政策排挤中小投资的做法提出批评。作者鼓励广大“民营”经济投资者积极依 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就业歧视:基本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批准了国际劳工组织的《(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第111号公约),由此而引出了题为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平等的课题研究。课题组以浙江、河南、四川、新疆四省(自治区)为调查样本,通过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的定量研究,对中国当前的就业歧视状况作出了一些基本判断:在中国就业歧视问题是严重的;不同群体和不同地区对就业歧视的判断是有差异的,但差异并不大;绝大多数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给出的不录用的理由是不公平的,是对求职者的歧视;绝大多数就业歧视的受害者在歧视事件发生后并没有采取行动表示他们的抗议;在中国,年龄歧视、文凭歧视、性别歧视、经验歧视和健康歧视既严重又普遍,身高歧视、相貌歧视和户口歧视严重但不普遍,地域歧视和民族歧视普遍但不严重,姓名歧视和属相歧视则不严重也不普遍;就社会政策而言,目前迫切解决的就业歧视问题是:年龄歧视、文凭歧视、性别歧视、经验歧视和健康歧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平台杀熟、价格歧视的行为屡见不鲜。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垄断企业的价格歧视降低了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那么,作为新型垄断主体,互联网平台借助信息优势影响消费者选择空间的价格歧视是否也会降低消费者福利?从消费者支付意愿下的保留价格视角构建寡头多期动态定价模型,探讨消费者异质性对互联网平台价格歧视行为的影响及程度并进一步分析这种价格歧视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给定消费者保留价格情况下,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异质性决定了平台价格歧视的程度。平台愿意对支付意愿低的消费者提供更低的价格,提高该群体的福利,而支付意愿高的消费者福利并未因此受损。2)在内生化消费者保留价格情况下,即平台可以控制消费者保留价格时,平台的价格歧视扭曲了消费者选择。这是因为随着平台垄断地位提高和价格歧视能力增强,垄断平台借助“信息茧房”效应控制消费者的选择空间,改变消费者的保留价格,迫使消费者支付意愿提高,尤其是提高低保留价格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从而扭曲消费者选择。因此,降低垄断平台对消费者支付意愿的控制力是限制平台扭曲市场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对农业劳动者的阶层歧视】《社会科学报》(2002年5月2日)发表张乐天《阶层歧视:社会发展的障碍》的文章认为,阶层歧视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阶层歧视指对一些阶层或群体的阶层地位给予否定性评价,甚至认为某一阶层人群是落后、愚昧和不可信的,从而是低人一等的。这一问题在我国最突出的表现是对农业劳动者阶层的歧视:一是制度性的歧视。最明显莫过于现行的户籍制度,农民身份不仅使他们不可能在城市里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公民待遇,而且即使他们找到了工作,也可能被简单粗暴的城市管理者以维护社会秩序的名义随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就业歧视界定模式之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歧视的本质特征是没有正当理由的差别对待,禁止就业歧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平等就业权并实现社会正义.就业歧视的界定绝非一个抽象或均衡的问题,而是一个与各个国家的未来紧密勾联的具体问题.我国就业歧视界定模式应当符合市场化就业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理用工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这对"轴心"权利的相互关系,依法划清用工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的界限.同时,我国就业歧视的界定应包括如下因子:歧视原因、歧视行为、歧视类型、歧视领域、歧视后果和歧视例外等.  相似文献   

14.
就业歧视对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就业歧视表现为就业机会歧视、就业待遇歧视和就业保障歧视.农民工就业歧视影响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基础,加重了农村社会保障的负担,影响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投资从而影响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5.
弱势、准弱势劳动者公平就业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生活中劳动就业的不平等现象日益突出,它不仅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这种不平等现象可以称之为就业歧视,它包括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城乡歧视、经验歧视、学历歧视、年龄歧视和生理歧视等。遭遇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划分为弱势劳动者群体和准弱势劳动者群体。公平就业包括就业机会的公平和就业结果的公平。公平就业的途径:完善立法,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实行就业扶助与法律援助,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及企业家的社会道义感等。  相似文献   

16.
自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颁布以来,在过去的二十年的贯 彻 实践中,婚姻法对维护和巩固我国社会婚姻家庭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婚姻法的不完善之处已日益明显,值此对婚姻法进行修订之机,就婚姻 法第21条的有关规定作一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方家学者。  我国现行《婚姻法》第21条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或歧视。继父或继母 和 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草案对此条文未作修改…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歧视即大学生就业群体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遭遇用人单位的不公正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其主要类型可归纳为制度性就业歧视和非制度性就业歧视两类.大学生就业歧视所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是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无法有效保障,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个层面入手,反思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存在的制度性成因,通过重构反就业歧视立法体系、强化反就业歧视执法机制、健全反就业歧视司法体制等法律路径,构筑起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歧视抑制机制,为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权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8.
歧视与中国现阶段的歧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歧视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不公现象 ,它程度不同地存在于任何一个社会。歧视背离了机会平等的基本规则 ,损害了公正的基本原则。歧视必然会产生种种负面的社会效应。歧视的形成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及认知等原因。现阶段中国仍存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歧视。同以往相比 ,中国现阶段的歧视具有一些独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愈发严重,社会养老压力进一步加大,当务之急是推动超龄者再就业,重新参与社会建设,但立法空缺、制度性歧视的存在、社会认知的偏差导致就业年龄歧视普遍,侵犯了受歧视群体的平等就业权.欲解决这一难题,有赖于一系列举措的配套施行.立法机关应修改相关法律,确立超龄者作为劳动者的法律地位,明确年龄作为禁止就业歧视的要素,在适当时机出台《反就业歧视法》,明确反就业年龄歧视的法律地位,细化就业年龄歧视行为的认定标准,完善就业年龄歧视的救济渠道并发挥行政机构的救济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宋雷鸣 《理论界》2010,(7):193-194
随着转型期社会多元化的日益显著,社会歧视现象越来越多,并逐渐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目前学界对社会歧视的研究多集中于具体歧视现象的原因分析和对策探讨上,缺少对社会歧视概念的学理分析。本文选取内外群体理论、权利差别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对社会歧视进行了学理上的分析,以期加深人们对社会歧视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