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调节     
市场调节是指通过供求关系变化而引起的价格涨落对生产和需求的自发调节,同时对资本、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和地区之间分配的自发调节。市场调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它的积极作用在于,它的灵活性能使社会生产较快地适应社会需求,自动得到平衡,最大限度地促使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但是,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这就告诉我们,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指导下,让市场机制对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状况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社会经济运行的过程,也就是社会所能够掌握和动员的各种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配置的过程,社会经济运行状况的好坏、效益的高低,直接  相似文献   

3.
(一) 什么是市场调节?市场,就是买卖商品的场所,或商品流通的场所。商品是按照价值、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买卖的。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由于生产和需要经常不平衡,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商品价格必然经常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高于价值,商品生产者出卖商品,如数补偿生产消耗后还能得到赢利,当然就愿意多出卖这种商品和多生产这种商品;否则相反。这样,在市场上由供求关系通过竞争而形成的商品价格的变动,就调节着商品流通,并通过流通来调节商品生产。这就是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市场调节一直存在着。但是,在理论上它却是一个新  相似文献   

4.
李萍 《天府新论》1997,(5):18-23
在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中国与其它市场经济国家一样,面临着一个基本的经济学选择:在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调节者的市场或政府之间进行选择。[1]。而作出理性选择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探寻市场调节怀政府干预最佳耦合的过程。一、市场优势假说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内在的运行过程,实现着社会资源配置的任务。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手段是价格。各种资源和商品相对价格的高低,既反映出它们各自相对稀缺的程度或供求状况,也反映出具有明确产权的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得失乃至利益损益程度。一般来说,某种资源愈稀缺,其价…  相似文献   

5.
到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这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次重大变革,而其难点是如何使占我国绝大多数的国有企业走向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科学管理,政企分开,依法经营的运行轨道,担负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并逐步与国际市场相连接,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这一战略选择的理论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要充分体现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之下让市场机制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国有企业进行制度的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种种弊端,扭转国有企业效益下滑,包袱沉重,举步为艰的状况,继续发挥其主导作用.从这一要求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密不可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其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运行方式上看,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基本上是相似的.它仍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市场的机制运行为中心环节和框架的经济流程,通过价格信号,调节社会供求关系,实行优胜劣汰,调动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国民经济的均衡运行与发展.简言之,市场经济即是一种组织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是在市场的  相似文献   

6.
一、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经济立法市场经济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和主导的一种经济运行形态。市场经济的本质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以市场运行为中心环节来构架经济流程,用价格信号调节社会生产的种类和数量,协调供需关系,按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进行国民收入分配,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均衡地发展。当然,这种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也不是万能的,它自身也存在着诸如竞争会导致垄断、分配悬殊会发生两极分化、为了追求单个的自身利益而对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的投资缺乏积极性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要求,就是把市场机制引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使国家计划与市场作用结合起来,共同协调社会经济活动。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正在形成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的新格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结合功能已初见成效,但是,两者之间的矛盾和摩擦也日趋明显。因此,改革实践要求我们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以结合我国实际,建立充分体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一、在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结合中,计划经济必须处于主导地位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并非是相对应的两个概念,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是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是在社会化生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两个客观基础上产生的,它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经济特征;市场经济则是在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商品货币关系笼罩一切的社会经济制度,它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市场调节则不同,它只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调节生产和供求关系的一种经济调节方式,这种调节方式可以为社会主义所自觉利用,成为社会主义调节经济的一种手段,如利用不当,也可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因此,计划经济与市场  相似文献   

9.
把时间因素引入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领域,是一个值得人们重视的重要课题。因为只有通过对时间因素的具体分析,才有可能使我们深刻理解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以及实行计划调节的必要性,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经济活动时间滞后 市场这个概念可以作多方面的理解,而作为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市场,一般是指商品供求关系的总和。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实现商品的价值,也就是把商品转化为货币。市场的调节功能,是通过市场价格的变化来实现的。即通过市场价格的变化,直接决定着生产资源在不同部门与企业的配置,从而直接调节着产品的生产量与生产结构,以及产品的需求量与需求结构。从这个意义上,人们通常称市场价格为市  相似文献   

10.
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由旧的产品经济体制逐步过渡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而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我国的价格模式只有由计划价格过渡为以市场价格为主体的价格模式,才能为最终确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创造一个关键性条件。十三大报告中指出:“要逐步建立少数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国家管理,其他大量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市场调节的制度。“如何由计划价格过渡为市场调节为主体的价格模式,目前,理论界大体有三种意见: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核心是建立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有序结合的运行机制。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共存的两种调节手段,在近现代经济中,东西方经济实践不仅证明了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各有优势,同时还证明了如果运用不当,前者会带来社会经济的僵化,后者会造成社会经济的混乱。社会主义要发展市场经济,把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就是要把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  相似文献   

12.
<正> 建立什么样的经济调节机制,才能使社会主义经济正常运行和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笔者以为无论是主张计划指导下的市场机制模式,还是利用有市场调节的计划机制模式,或者实行由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的双重机制并存模式,都首先要解决好这样一个理论问题: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怎样适应和充分利用商品社会的客观经济规律.为此,首先要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及市场机制的性质、特点、作用形式及其正常运行的标志作一些探讨,以便确认,在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建立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的调节体系和运行机制是使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江泽民同志的讲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计划经济提供现实可能性,但不能直接自然地生成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人们自觉运用規律有效实践的结果,即是实行计划的与市场的合成调节的结果。“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提法不准确。对宏观经济能实行真正的计划调节只属于社会主义,但计划调节的结果不一定就是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实行商品生产的条件下,计划调节的对象是商品经济,计划调节的基点是商品市场,因此,计划调节必须来自市场,回到市场,反映市场变化。所谓计划调节实质上就是社会自觉的有计划的市场调节。有计划的市场调节的有效结果必然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即现阶段的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15.
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两者的区别何在? 市场调节,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即通过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社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所谓市场,就其严格的意义说,是指价格和供求关系相互作用的机制可以充分发挥的地方。从价格方面说,价格涨了,卖方可多卖,买方可不买或少买;价格跌了,买方可多买,卖方可少卖或不卖。从供求方面说,供过于求,价格就下跌;求过于供,价格就上涨。而这种机制的发挥,其前提条件是买卖双方都能自由竞争,价格能自由涨跌。在有商品生产的地方,就有价值规律和上述意义市场的存在,就有市场机制调节生产和流通作用的存在。这在资本主义社会是如此,但当出现垄断势力后,这种完全意义的市场机制已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作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或实现形式,是通过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实现的。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又是通过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自发调节实现的。在这个运行过程中,要坚持计划调节为主,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国家有效地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必须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国家引导企业,企业调节市场;二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相似文献   

17.
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要求我国社会经济管理各方面都要适应这一变化。会计也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确定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与基本原则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即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把市场作为调节经济运行主要手段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主体是企业。市场对企业的要求是:企业必须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他们既是利益主体,又是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价值为何与经营垄断没有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价值由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农产品总量的社会价值,即市场价值及由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总量决定,农产品的社会价值即市埸价值是由正常的平均的生产条件所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占总产量的大量的那一级土地,就是农业的正常的平均的生产条件。因此,对土地的经营垄断与市场价值的调节没有关系。 农产品的社会价值即市场价值要在交换过程中实现。实现的市场价值(平均市场价格)或市场生产价格是在一定的供求关系的市场条件下由竞争确立的,在需求较大地超过供给的市场条件下,由竞争形成的农产品实现的市场价值或市场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决定的,作为劣等地调节实现的市场价值或市场生产价格的前提的,是需求较大地超过供给的市场条件,而不是对土地的经营垄断,经营垄断与需求较大地超过供给的形成没有关系,因此对土地的经营垄断与实现的市场价值或市场生产价格由劣等地决定没有关系。实现的市场价值的调节的变动也与对土地的经营垄断的消失没有关系。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农产为市场价值理论,把农产为市场价值的调节看作与对土地的经营垄断没有关系,才能够由此正确了解农产品虚假的社会价值的形成,以及它是否虚假,这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农产品虚假的社会价值的考察,以及运用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由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供求机制构成的.要对国民经济发展实施宏观调控,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运行机制的作用.一、运用价格杠杆实施调控价格机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的作用层次上,价格机制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一,价格机制对生产同种商品的生产者来说,是竞争手段.生产者为在市场上夺取较大地盘,必须在价格上以廉取胜,从而带动劳动消耗的节约.其二,价格机制对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来说,是调整生产方向和生产规模的信号.价格比例的变动及其同价值比例趋于一致会驱使生产者通过资金流动来改变生产方向和调整生产规模,从而使社会生产各部门合比例地发展.其三,价格机制对消费者来说,是改变需求方向和需求规模的信息.价格比例变化,消费者会放弃购买价高的产品,而购买价低的产品,从而调节市场的需求方向和需求结构.其四,价格机制对宏观调控来说,它以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一方面给国家反馈宏观调控的信息,另一方面自动调节企业总体活动,推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贯彻落实中共十四大精神,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上新台阶的新形势下,弄清市场调节的主体,不仅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市场调节的主体的研究,国内外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市场调节的主体是企业,有的认为市场调节的主体是市场,有的认为市场调节的主体是国家政府,有的认为市场调节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