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苏联文学界认为肖洛霍夫的创作特征,是“巨大的真实”、“可怕的真实”、“痛苦的真实”、“历史的真实”、“顽强地忠于真实”、“直书全部的真实”、“公开的、诚实的真实”。肖洛霍夫推崇“真实——母亲”之名言。他反复强调作家“主要的是写真实”,要“向人民讲述高度的真实”,“热情地、真实地”“毫不隐讳地、毫无矫饰地讲述我们的朋友和敌人”。在他看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就是生活真  相似文献   

2.
自由的律动     
读完方纳教授的新作《美国自由的故事》,心里总觉得忐忐忑忑,似乎被什么东西给牵扯着,正所谓“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剪不断,理还乱”。方纳教授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同一般的“故事”,由不得你不认真对待它。“自由对人类的心灵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阿克顿语),人们是如此地珍视自由,为此已孜孜地追求了几百年、苦苦地奋斗了几百年。可是自由到底是什么?自由如何可能?这确实需要认认真真地想一想、仔仔细细地研究一番。柏克说:“在世界上所有的模糊术语中,自由这一术语是最不确切的。”①阿克顿勋爵说:“自由是一个发展过程,而不是一个遗迹。”“…  相似文献   

3.
陆建华 《中州学刊》2023,(6):133-137
老子作为原则的道包括道之道和物之道,而物之道又包括天之道、地之道和圣人之道等。道的至上性、主宰性,决定了道之道只能是“法自然”和“无为而无不为”。天之道、地之道都取法道之道,因而都是“无为而无不为”;圣人“为道”,并且取法天之道,其道也是“无为而无不为”。不过,道之道的“无为而无不为”是主观上“无为”、客观上“无不为”,“无为”和“无不为”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而天之道、地之道和圣人之道的“无为”与“无不为”都是客观的,二者是手段和结果的关系,这显示出天之道、地之道、圣人之道与道之道的不同,也显示出地之道、圣人之道对于天之道的取法。就圣人之道中的“无为”而言,它在自然万物面前是被动的,在民众面前是主动的。道之道、天之道、地之道和圣人之道都具有“利他”精神。  相似文献   

4.
秦简所见“新地”的界定应改变过去以时间界定为主线的研究取向,立足秦统一战争的宏观视角,考察郡制推展、罚戍署地规定与“新地”划郡而治、“东故徼”分界下的故秦地与“新地”,结合空间关系进行重新界定。“新地”实际以郡为单位进行划定,在时间上,“新地”可能是秦王政十七年至十九年间开始设置;在空间上,秦统一前东部边境防线“东故徼”变成统一后故秦地与“新地”的分界线。由此“中县道”、故秦地之郡与“新地”构成秦统一后的“差序疆域”。  相似文献   

5.
浅谈公安机关“警务公开”的意义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务公开”是我国公安机关适应入世需要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民主政治的要求,促进公安队伍建设的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制度。为了更好地推行新形势下的“警务公开”制度,必须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树立和强化“为民服务”的意识,完整地理解和把握“警务公开”的意义和目的;二是针对“警务公开”活动,建立和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合理合法地协调和解决好“从优待警”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文学是以“伤痕文学”为发端的,继之是“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的出现。它们无疑是与思想解放的大潮同步的,我们从中可以清楚地发现它们明显地承继了“十七年”文学和左翼文学传统,即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唐弢在当时就冷静地指出过它们在艺术上的粗疏和缺憾。实际上,当文学创作追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伟大的著作。社全主义从空想变成为科学,主要是归功于“资本论”。“资本论”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在这一著作中,第一次全面地指出了建立于?人的财抗矛盾基础上的资本主义是怎徉发展,怎样由于历史的必然性而不可避免地、合规律地准各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老子哲学思维的灵魂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哲学思维的特色是:由天道推及人道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玄览”、“静观”的直觉思维方式,“正言若反”的逆向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模式有“三就地”型、“两就地”型、“渗透复合”型和“辐射扩散”型等.“三就地”型是面向本地资源和市场,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两就地”型是面对本地资源和自身加工能力,就地取材,就地加工,产品远地销售;“渗透复合”型,取材、加工和销售远近结合,纵横渗透;“辐射扩散”型是建立在本地原材料丰富、独占的基础上,或有稳固可靠的大量外来原材料,本地加工规模大而集中,销售渠道通畅,销售辐射半径大.各地乡镇企业发展,采用哪种模式,应根据本地具体条件而定,决不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三农”问题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中之重”。要坚决改革“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发展,注重“城乡一元化”发展的制度建设。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与“科技文化创新”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科教兴农”与“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张爱玲的小说都体现了悲剧美,其异同在于:其一,“清醒的恐惧”与“惘惘的威胁”———“大恐惧的悲剧美”,鲁迅是清醒地反抗,张爱玲却是缩命地默认;其二,“寂寂地死”与“不堪地活”———“悲剧美学的终极追问”,鲁迅在死亡面前,陷入反抗“无物之阵”的绝望与虚无主义的怪圈,张爱玲则体悟生存的长久磨难。  相似文献   

12.
论清代旗地占有形式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旗地是清政府分配给八旗兵丁亦即旗人的土地,又称“份地”或“一般旗地”,是清代国有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旗地的土地占有形式,在清入关前和入关初,实行兵丁份地占有制,即土地由八旗兵丁占有和耕种。清中叶后,随着八旗份地私有化趋势加剧,清政府被迫改变旗地占有形式,由兵丁占有改为国家直接占有,陆续设立了八项旗租地、随缺地、伍田地等“公产”旗地,以维护旗地的国有性质。但旗地私有化的历史趋势是阻挡不住的。到清朝末年,几乎所有的滚地都已经转化为民间的私有土地。  相似文献   

13.
“天人合一”是儒学也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石,这两种学说中的“天人合一”既有内在关联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儒学和中医学皆从整体的角度,把天、地、人纳入一个大系统作全面考察。人不是孤立的存在物,他的生化运动与天地宇宙密切相联,天、地、人共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天、地、人的生化运动皆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在儒学与中医学中,“天人合一”具有不同的理论取向。儒学中的“天人合一”,是以“人道”合“天道”。所谓“天道”有自然之天道、鬼神之天道和仁德之天道三意。自然之天道如“四时行  相似文献   

14.
“道不可言”——老子“道”的美学思想读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道”是老子思想的精髓,以“道”为核心,老子建构了他的宇宙本体论,但是,当我们读解《老子》时,则发现“道”包含着两个相反的命题:一是老子以哲人的智慧不断地探求“道”的知识;一是“道”的崇高性不时地提醒着老子,使他产生“道”是否可以言谈的疑问。正反命...  相似文献   

15.
方法论研究的质的规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目前我国的“方法论”研究所表现出的“艺术性”和“思辨性”方式提出了异议,认为其曲解了“方法论”研究,使“方法论”的研究失去了质的规定性。文章认为,正确的“方法论”研究的主旨是科学地而不是思辨地去处理理论指导实践的关系。作为方法论家的工作主要是怎样地把指导性理论再改造、加工,并分层次地让理论靠近实践,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是“革命文学”(即无产阶级文学)的主要倡导者。他早在一九二三年五月发表的《我们的文学新运动》中就曾热情地呼唤:“我们反抗资本主义的毒龙。”“我们的运动要在文学之中爆发出无产阶级的精神”,“我们的目的是以生命的炸弹来打破这毒龙的魔宫”。虽然文中还没有明确提出“革命文学”这个口号,但却已鲜明地表达出文学要反映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思想。他在一九二四年八月发表的《孤鸿——致成仿吾的一封信》中则清晰地提出了“革命的文艺”这个概念。他写道:“今日的文艺,是我们现在走在革命途上的文艺,是我们被压迫者的呼号,是生命穷促的喊叫,是斗士的  相似文献   

17.
(一) 最近马寅初先生连续在《新建设》上发表了“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与“重申我的请求”两篇文章,顽固地为他那套早已破产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团团转”和“新人口理论”进行诡辩,大言不惭地妄称他的“大型团团转”理论是“给大跃进的情形以一个科学的解释”,“小型团团转”理论“有济世救人的伟大力量”,宣扬他那极其错误的“团团转”理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对于同志们的善意帮助和正确的批判不肯接受,反说别人“破而不立”,“教条主义”,变本加厉地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这是我们经济科学界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和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我们只有从理论体系上来学习领会 ,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三个代表”、更加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9.
档案作为一种承载了丰富信息的知识文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应该束之高阁,而应该存而致用。大众文化传播成功地“激活”了档案,其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寻根”文化、“老”字号图书、“怀旧”经典音乐、“历史”影视与档案“激活”。但这种“激活”目前还多为一种“被动地”、“依存地”、“客体性”表现,研究档案文化当代传播应该是时势所趋。  相似文献   

20.
在海德格尔那里,“诗意地栖居”是一种通过“筑造”来实现的“让栖居”。“筑造”是一种“采取尺度”或“度量”,人之栖居便在这种尺度中得以敞开。“诗意地栖居”还意味着切近物之本质而居。海德格尔关于诗的阐释揭示了诗的存在论意义,诗不是人生活的一般摹写和表现,而是一种涉及“在”的运思,是人最为本真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