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毛泽东诗词进行美学分析的工作还刚刚开始。本文试图从毛泽东诗词中时、空、人三者的关系入手,来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和马列主义的世界观是怎样经过美学点染和艺术熔铸而化为这些瑰丽诗篇的血肉和灵魂的;并从而来探讨毛泽东同志审美感受的特色,他的美学理想和其诗词的美学性质。  相似文献   

2.
从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伦理美学和文艺理论诸方面来考察崇高美是毛泽东实践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毛泽东的哲学精神表现出“真”与“美”的统一,毛泽东的伦理学思想表现出“善”与“美”的统一,而他的文艺理论则表明了把“崇高美”作为其实践美学的核心范畴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米哈伊尔·巴赫金的文艺学、美学研究都是围绕着他的哲学思想进行的 ,“接近于哲学人类学”。他关心“人作为一个存在者在存在中的存在状态” ,把人的问题作为他文艺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泽厚美学理论研究五十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鉴于李泽厚的美学思想往往融合在哲学、中国思想史研究之中,因而其关学思想显得颇为庞杂,运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了李泽厚五十年的关学历程。分析认为,尽管其关学思想比较庞杂,但是主线比较清晰:以主体性实践哲学为骨架和灵魂,通过“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美是自由的形式”、“积淀说”等命题或范畴的论述建立自己的实践美学体系:李泽厚以马克思主义为支撑,以中国文化传统为家园,以康德和黑格尔为营养,构筑了他独具特色的美学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中国当代最卓越最伟大的诗人。毛泽东的诗词,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无不充溢着一种博大恢宏、奇恣纵肆的激情与张力,成为中国诗坛上风格独特、个性强烈、色彩斑斓的绝唱。在毛泽东的全部诗词作品中,写到山的占绝大多数;有的实指,有的泛指,还有神话传说中的。毛泽东生于山、长于山,他一生与山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大山塑造了他坚强的性格和意志,大山给了他革命成功的条件和机会,所以他对山有着一种特别亲切浓厚的感情。正因此,他的笔端饱和着无限激情,借助于山色山势,写出了动人的革命诗篇。从美学上讲,崇高…  相似文献   

6.
屈原美学思想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没有美学著作传世,也没有系统的美学理论。但是,屈原有美学思想。因为屈原不但人美(参沈亚之《屈原外传》),而且爱美,终生都在追求美,古今中外象他那样为“求美”而身殉的人实在并不多见。血到『出原死后两千多年的今天,人们提起他来,也还是赞美之声不绝于口。这样一位彻底“美”化了的人物,如说他没有美学思想,能讲得通吗? 屈原的美学思想主要是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即辉煌的诗歌中的。尽管没有上升为系统的理论,但质朴、鲜明,尽管零敞,却不失精辟。下而便从四个方面来对屈原的美学思想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泽厚美学包括认识论美学、主体性哲学美学和“情本体”美学3个部分。其思想来源复杂,早、中、后三期美学价值取向分岐较大,其中理论观点互相掺和甚至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其说。李泽厚的关学思想往往融合在哲学和中国思想史研究之中。具体地说,李泽厚以马克思主义为支撑,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家园,以康德和黑格尔为营养,构筑了他独具特色的关学理论形态。分析认为,尽管李泽厚美学思想比较庞杂,但是其主线仍是比较清晰的,即以主体性实践哲学为骨架和灵魂,通过“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美是自由的形式”、“积淀说”等命题或范畴的论述来建立起自己的实践关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交际处世     
●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自己就要怎样对待别人,自己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自己。给人一束玫瑰花,会留下一缕芬芳。其实,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即使不是直接地帮助自己,也是间接地帮助自己。●不要奢望有“许多人”喜欢你,有“一些人”喜欢你就不错了。●与敌手谈话,要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同时又是卓越的诗人和书法家。他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实践中,一直关心着革命文艺事业的发展,不仅为党领导文艺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方针、政策,而且对美与艺术作出了系统的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阐述,尤其是他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事实证明,毛泽东美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史上是最重要的财  相似文献   

10.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的编辑方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政治性与学术性相结合,在编辑实践中不断创新是毛泽东的编辑原則。毛泽东的编辑美学思想至少包含五个方面:①“政治与艺术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整体现;②重视典型报道——揭示出实践美、艺术美的创造规律;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创造和发展编辑美学的根本途径;④“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是编辑美学原則;⑤现实生活与斗争是编辑美学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深刻指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那么,什么是鲁迅的文化思想,他的“新”文化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他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的。重温毛泽东同志对鲁迅的崇高评价,他指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就是从“鲁迅是文化革命的主将”着眼的;他赞誉鲁迅是“空前的民族英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通过自己的编辑实践和对编辑工作方针、原则、方法的论述,比较系统、完整地形成了他的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编辑理论.其要点是党性原则、实事求是和群众观点.新时期提出的“新闻宣传在政治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实际上是毛泽东关于新闻编辑工作党性原则的丰富和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则是恢复和发扬毛泽东历来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有力的明证;“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除了党性内含,显然也是一种群众观点的表露.毛泽东编辑思想在新时期得到延伸和拓展,但是,毛泽东编辑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学术界对于戴震的自然观、认识论和伦理学思想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相比之下,有关戴震美学思想的考察则显得相当薄弱。这种状况与戴震美学的重要历史地位是很不相称的。本文试图围绕戴震的“性善才美”说,对他有关人格美的理论见解展开初步的探讨,以期引起学术界对戴震美学思想的重视。一“性善才美”说是戴震人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构成了他的美学思想的主干。我们可以用戴震自己的一句话概括这一学说的基本内容:“人之性善,故才亦美。”“性”与“才”本来就是戴震人生哲学的两个核心概念。在《孟子字义疏证》中,他专门用了  相似文献   

14.
文艺的描写对象是什么,美学家文艺家们都不能不作出自己的回答。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当然也涉及到了这个重要问题。但是我们在探讨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描写对象观时,也应如胡乔木所说,“决不能限于研究一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而“要包括研究毛泽东同志所创作的优美诗词和大量的优美散文,研究这些作品的美学观点和美学价值,以及他对历史上和现代一些作家和作品的评论、评价、鉴赏”(《当前思想战线的若干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描写对象观的全貌。  相似文献   

15.
关于各个阶级的“共同美”的思考──学习毛泽东美学思想札记徐汝霖,刁建国1961年1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与何其芳等同志的谈话中,曾经就美学理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美的阶级性和共同性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美,各个阶级...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总要有点精神”,我的理解,他说的这句话,就是要求人要有志气,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也就是说,要精神文明。那么,什么叫精神呢?所谓精神是指人的思想、品行、态度、作风综合的本质特征。一个人如果思想进步,能跟上时代;品行高尚,大公无私;态度温和,平易近人;作风正派,光明磊落,那么,这个人的精神一定属于文明范畴了。中国共产党历来就重视精神文明的教育,经常要求党员和党的干部“要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党的集体生活,巩固党和群众的联系;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把一个人说过的话用作他的两句诗,仅有孔子独享此等殊荣。毛泽东学文化是从读孔子书开始的。孔子的有些思想,如重视学习的思想、“敏于行”的思想,毛泽东坚持了一辈子;孔子的有些思想,如君民关系思想、中庸思想,毛泽东是有取有舍的;孔子的有些思想,如轻视劳动的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思想,毛泽东批判了一辈子。  相似文献   

18.
汉代美学,是中古美学思想发展的思想前孕,而王充的美学思想是这一前孕期最动听的胎音!然而,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王充的美学思想并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一王充的全部美学思想的中心在于阐述“真”与“美”的统一。他在“对作篇”中对自己写作“论衡”的意图和动机作了这样的说明:是故“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也。故虚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人的因素第一”思想有一个形成过程。早年他崇尚“心力”的作用,并把这种主观精神的放大用在战争年代的“人比武器重要”的思想中。后来他设计新社会的蓝图,着重对人的精神改造,追求人性的完美和“纯粹的人”,故而重视榜样的力量,依道德自律来塑造共产主义新人.当他成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后.他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个角度高度概括了“人的因素第一”的思想,即把生产关系的三个方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配关系以及所有制问题放在第一位.毛泽东“人的因素第一”的思想曾经在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另起过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邓小平干部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和独到的分析,认为邓小平从四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干部思想:邓小平提出的新时期干部“四化”标准赋予了“德才兼备”、“又红又专”以鲜明的时代内容;他提出的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的观点,是对“任人唯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提出的以“大胆使用”为中心内容的一系列重要的干部使用观卢、是对毛泽东同志干部使用思想的丰富和具体运用;他坚持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教育培养干部的基本原则,并创造性地提出要建立“梯级结构”培养后备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