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巴蜀儿童文学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从上一世纪 2 0年代起 ,郭沫若、巴金不但以童话的创作与翻译震动了巴蜀 ,而且以其独到而充满个性的理论研究影响了全国儿童文苑。在他们的带动下 ,从 3 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巴蜀大地一直不乏为孩子创作的文学新人产生。历经十年浩劫所造成的断层之后 ,与孩子久违了的巴蜀儿童文学得到复苏。儿童诗作为巴蜀儿童文苑的龙头 ,全方位带动了童话、小说和科学文艺、幼年文学的创作。巴蜀儿童文苑呈现出一片灿烂夺目的迷人景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儿童思维的独特性入手,论述反复修辞在童话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基于儿童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等特点,在童话创作中大王运用突出、强化记忆的反复修辞是不可缺少的;而反复修辞的运用,的确为儿童接受童话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儿童文学界鲁兵可谓全才,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创作上童话、诗歌、散文、寓言、理论样样都来,儿童文学他是行家,而他在古典诗词创作上却也造诣颇深。就是这么一位全才,却对属于小娃娃们的幼儿文学情有独钟,数十年来在这片寂寞的田园里辛勤耕作,为小娃娃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股炙人口的好作品。而在他幼儿文学创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一是他的幼儿诗创作.另一部分就是他的幼儿童话创作。以往人们比较多地关注于他的幼儿诗创作,不太注意到他的幼儿童话创作,但实际上他的童话同样写得十分出色,完全可以与他的幼儿诗相媲美。鲁兵的童话创作…  相似文献   

4.
从审美角度对当代童话创作进行动态考察,认为:注重审美功能与教育功能统一,作者创作心理从成人本位回归到儿童本位,童话性格塑造的审美空间的扩大,在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上力求丰富化、多样化,是当代童话创作的审美趋势。文章还指出了当代童话创作过多的“洋味”和打斗场面以及五花八门的新名词等不足,并呼唤产生更多的有审美品位的童话精品。  相似文献   

5.
童谣是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生活的产物。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在再现社会生活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应当重视童谣,努力去挖掘、收集、整理、创作优秀童谣,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更好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的领域里,再没有另一种文学样式会比儿童文学更具有明确的读者规定性;儿童文学这个名词,本身就是从接受者这个角度来对文学进行规定的。在此文范围内讨论的儿童文学,是指儿童文学进入自觉时代之后,为儿童创作的供儿童阅读和欣赏的文学作品,传统的民间童话和传说,文学领域内最初并非为儿童创作而后来被儿童据为已有的文学名著,仅作为成功的例证而被引用和说明。  相似文献   

7.
童话大师安徒生在1856年写过一篇充满哲学意味的童话《光荣的荆棘路》,它形象地描会了人类历史上的精英们的坎坷际遇。在中国,它常常被用来比喻儿童文学工作者们筚路蓝缕、锲而不舍的奋进历程。中国是个文化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的文学传统,作为口头文学组成部分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儿歌、童谣等口头创作虽然早在数千年前就已存在,但真正现代意  相似文献   

8.
成人的逻辑与儿童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的逻辑与儿童的逻辑(日)鸟越信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与读者对象的年龄相适应,一般可分为少年文学和幼年文学。而且,进一步划分幼年文学,有时又可以分为只以讲述为目的的低幼童话和幼儿自己也能阅读的幼年童话。在此,我想在接触少年文学的同时,以幼年文学为中心...  相似文献   

9.
小说童话是在19世纪后半叶萌生,在20世纪取得繁荣发展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在世界儿童文学的潮流中越来越占与据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目前中国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中,小说童话并没有被作为新的文体来确立,而是被湮没在与其性质有别的童话之中。本文论述了确立小说童话这一文体的文学史、语义、文体学上的依据,探讨了小说童话的本质、产生的原因及其艺术魅力。提出并解决这一理论问题的意义在于:第一、有助于廓清世界儿童文学史发展阶段的轮廓;第二、澄清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中,特别是幻想故事型作品系列研究中的概念、术语上的暧昧和混乱;第三,给萌生中的中国小说童话创作以理论上的参照。  相似文献   

10.
一一提到中国的童话创作,人们就会想到叶圣陶的名字。在我国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中,叶圣陶确实是最早出现的一个名字,也是一个光辉的名字。叶圣陶是以我国现实主义童话的创始人的姿态,走进我们的儿童文学领域里来的。在我们中国,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儿童的地位以及他们对精神食粮的需要,是长期地被人们遗忘了的。因此,在中国旧文学中,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是不存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童话是打破中国儿童精神藩篱的一种重要儿童文学体裁,其鲜明的儿童性赋予了儿童以灵性和人性之美.浪漫的幻想氛围凸显自由奔放的儿童精神与意志.呈现出诗意化的美学品格,从而完成了中国从古代童话到现代童话的历史嬗变,标志着中国文学童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安徒生童话深具儿童精神 ,安徒生童话的儿童精神在中国的流变从一个侧面记录着中国儿童文学自身成长的足迹 ,梳理安徒生童话的儿童精神在中国的流变为思考自身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参照。  相似文献   

13.
童话的主要作用是教化儿童这一观念具体影响到童话创作、亲子阅读、幼儿园童话欣赏活动。教化是童话的功能之一,童话本质是审美的,童话的功能都应通过审美来实现。童话教化观念的存在一方面受到儿童观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以载道文艺观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4.
张无翼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拓荒者之一,囿于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文以载道"的教育传统,囿于时代的政治目的,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张天翼把童话创作当作了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采用了成人化的表达方式,表现为执着于现实的创作立场、远离童心的旁观视角和对儿童情趣的理性化营造,在讲故事的同时为儿童讲述着成人经验里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15.
童话本身就是真善美的文学,它传递着人类共通的基本美德,充分体现了儿童文学"以善为美"的特征。童话以其幻想的特征及独特的表现手法,接近儿童的心灵,吻合儿童的思维特征,有助于儿童的人格培养、情感教育,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儿童道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俄语成语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的各种体裁,且不同文学体裁创作中的成语运用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从口语性、近义性、文学艺术性和民间文学性等方面论述了俄罗斯民间童话中成语的特点,说明该文学体裁中成语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由其整体风格所决定,同时分析了童话中特有的固定词组和短语的成语化过程,强调了童话语言与口语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如何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童话创作走出困境,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这是5月21日至23日的在广东省韶关市召开的全国童话理论研讨会上的中心议题。这次会议由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和韶关市文联联合主办,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我校蒋风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有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广东等14省、市的5O多名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的培养一直是教育所倡导的主旋律,而学前儿童是创造潜能和创造人格培养的关键期。在家庭教育中,可以把文学和心理发展结合起来,利用儿童喜欢的文学样式——童话,从儿童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和快乐情绪三个方面,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但也要注意讲述童话的环境创设、语言和幼儿的表象积累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分别以口头和文字形式,满足过广大读者或听求的需要,孕育了许多优秀作品,培育了无数优秀作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在成书过程中,无一不是经过民间传说到说唱艺人辗转反复的加工;许多有成就的作家无不从流传在人民群众中的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创作,使自己的创作得到应有的发展。只是在“五四”运动以后,由于作家们急迫地要冲破长期以来封建束缚的牢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是以小说家的身份步入文坛的,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著名作家之一。与其他作家相比,他突出的贡献在于他是中国现代童话这块处女地的少数几位拓荒者之一,他的第一部童话《稻草人》堪称我国童话创作的一座里程碑。“五四”以前的儿童读物,如《三字经》。《千字文》、《圣谕广训》等,大多充塞着“圣贤大道理”的枯燥t)l诫,将儿童视为“缩小的成人”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时是没有真正的儿童文学的,更不用提童话创作了。“五四”时期是我国儿童文学觉醒与发展的时代,从1921年至1931年,叶圣陶先后创作了近四十篇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