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巴西、印度三国利用外资政策和绩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观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历史,以中国、巴西、印度三国成就最显著。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到了80年代后期巴西和印度也先后开始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本文分析了三国在不同发展模式下利用外资政策异同、效绩差异及其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印度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了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中印两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优势: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制造业闻名世界;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利用外资成绩明显;对外贸易额有绝对优势。而印度则拥有一批国际知名私人企业和知名品牌;服务业特别是软件产业是其经济增长极;有运转良好的金融体制和较完善的法律体系;拥有一大批国际化的人才。笔者认为,中印两国只有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实现强国之梦。  相似文献   

3.
中国、印度制造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及竞争力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3年开始,印度制造业发展迅速,印度已经与中国在电子及通讯设备、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汽车零配件制造等领域展开竞争。中国与印度制造业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不同的制度环境、不同的产业竞争优势。中国制造业要想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速度和提升其竞争力,需要借鉴印度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现代服务业来带动和提升现代制造业。而印度制造业的发展除了要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外,还要进一步提高政府经济决策效率,减少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干预。这样两国的制造业才能在竞争与合作中求得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印度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了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中印两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优势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制造业闻名世界;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利用外资成绩明显;对外贸易额有绝对优势.而印度则拥有一批国际知名私人企业和知名品牌;服务业特别是软件产业是其经济增长极;有运转良好的金融体制和较完善的法律体系;拥有一大批国际化的人才.笔者认为,中印两国只有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实现强国之梦.  相似文献   

5.
张雷 《理论界》2011,(5):33-35
中国与印度两国的经济改革在改革的背景、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但在改革的动因与执行力、突破口、对外开放的侧重点、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点等方面明显不同。两国经济改革的对比,启示我们在改革中要推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协调发展,在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中提升改革效果,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发展之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汪继福 《河北学刊》2012,32(2):257-258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又都是令世界瞩目的发展较快的新兴经济体,同属金砖国家.但两国又有很多不同点.如何客观比较两国的所长与所短,吸取印度发展中的有益经验与教训,对于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李云霞教授的《中印现代化比较研究》一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中印两国作了较深入的比较分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60-70年代,墨西哥和韩国两国经济都取得了较快增长①。但进入80年代后,两国却呈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态势:墨在债务危机和通货膨胀困扰下,80年代成了“失去的十年”,199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3030美元②;而韩对国际环境的变化表现出了很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经济继续快速发展,199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高达6253美元③。究其原因,当然有内外诸多方面,但从它们遵循的不同发展模式上看,主要原因有:一、冲破了发展中国家普遍流行的经济发展理论墨西哥在19世纪初独立后,同其它拉美国家一样,一直致力于经济独立,但殖民统治遗…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2 0世纪 80、90年代国际投资出现惊人的发展。 80年代 ,直接投资占工业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增加了两倍。据统计 ,19 80~ 1989年 ,国际投资增长 14 % ,比世界贸易的增长率 ( 5.4 % )高 1倍 ,比世界生产的增长率 ( 2 .8% )高 4倍。① 由此可见 ,国际投资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越来越不可忽视。中国于 2 0世纪 80年代正式宣布积极利用外资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90年代初达到高峰。 1991年 ,我国利用外资达到 4 3亿美元 ,1992年达 110亿美元。② 但是 ,我国在引进外资的地区和国别分布上很不平衡。来自美国、日本…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古巴和中国在不同程度上对本国的经济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两国的改革有共性,也有差异,在此有必要在探寻古巴和中国经济改革的异同点基础上,找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1991年 ,中印之间的双边贸易额仅有2.65亿美元。在短短的7年之后,到1998年 ,两国的双边贸易额已达到19亿美元左右。由于取得了如此显著的增长,两国政府及企业界确信两国间扩大贸易与经济交流规模的潜力尚有待进一步发挥出来。有必要指出的是,即便是1998年中印间的贸易总额在中印两国各自的国际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都还是很小的。印度无疑是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 ,但这一事实的统计意义并不大。自从中国和印度两国在各自的国家推行改革以来 ,两国的经济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两国庞大的大陆经济安然度过了亚洲金…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著名跨国公司陆续对中国进行大规模投资,中国利用外资的规模日益扩大。在本文中,主要介绍了现阶段我国在外资的使用现状。  相似文献   

12.
我国从1979年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时间虽然只有六年多,但成绩是很大的。在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有些是从无到有,有些是从小到大,范围和规模在不断扩大,其效果是显著的。例如在加强我国经济实力、恢复和发展重要的建设项目、促进生产、扩大出口、活跃国内市场、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加劳动就业、培养涉外经济工作干部和技术力量以及丰富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明显的效益。几年来的事实说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公元三世纪中叶,随着印度《佛说盂兰盆经》传入中国,目连救母故事开始在中国民间流传,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目连文化。中国化的目连故事和目连文化至迟于公元七世纪中叶东传日本,从此便在日本广泛流传。中日两国目连故事和目连文化,虽然在诸多方面有相同或相近之处,但由于两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民族习俗等不同,因此两国的目连文化存在着内容涵盖、艺术品类、历史走向等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高玫 《江西社会科学》2000,(Z2):129-132
一、江西利用外资的基本状况和主要问题 江西利用外资自1984年举办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开始起步,经过90年代初、中期的加速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截至1998年底,全省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5761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日本华侨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了初步考察,认为:日本江户幕府初期,在长崎已有华侨从事中日贸易;后来,由于中日两国实行闭关锁国,至18世纪中叶中日贸易式微、华侨经济日趋衰落;从“安政开国”至甲午战前,华侨经济迅速发展,但战后不久,日本颁布限制中国劳工入境的敕令,使华侨经济只能向特定方向发展;两次大战之间,华侨经济地位大为下降;战后初期,华侨经济恢复较快,但仍以贸易和“三刀”行业为主;70年代,传统的华侨经济只有饮食业一枝独秀;80年代,不仅以饮食业、小型贸易、娱乐业以及自由职业和受薪阶层为主,而且在经营管理和设备等方面也已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温家宝总理对印度进行的访问除了中印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传统首脑外交和经济外交之外,对印公共外交成果同样显著。随着中印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对印公共外交有利于提升中印互信水平,加深印度民众对中国的认知。鉴于目前中国尚无成熟的对印度公共外交体系,因此不断提升中国对印度公共外交水平,使其作为首脑外交、经济外交的重要补充,有利于推动中印两国及人民间友谊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充当主要角色的国家明显属于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两种思维模式。不同思维模式下的英、德两国,形成了深刻的民族差异性,体现在民族气质、性格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两种思维模式对美、法、日、俄各国的历史有深刻影响。从1840年开始,中国不断受到世界两大民族性思维模式的冲击,中国历史的发展与世界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从2 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人民将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思维模式相结合,形成了新型的民族思维方式和社会发展体制,走上了全面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一国的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应是世界经济大趋势与本国国情结合后的产物,因此,在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1997年的整体态势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本文将结合世界经济运行态势,对中国的国际贸易,利用外资以及国际经济合作三个方面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俄经贸合作向战略高度发展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俄经贸互补性较强, 90年代中后期在经历了经济涨伏后,两国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两国经贸的发展与其潜力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影响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俄两国在外贸多元化格局发展中没有把中俄贸易提到应有的战略高度。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俄两国政治、经济发展为中俄经贸向战略高度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同时也提供了现实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河南省从80年代初开始引进外资,到9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90年代初到目前为止,是利用外资快速发展的第二阶段。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也存在投资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结构不平衡、引进外资总量不足等问题。文章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