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化是一种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文化,是科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是生态文化价值和目标的体现,是生态文化发展的最高成果和最高表现形式。在生态文化指引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应加强生态文化教育,提高人的生态文化素质,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经济、法律和文化制度。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来分析和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集中体现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依据的科学生态理念、根植于广大群众开展环境保护等生活实践的人民立场和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生态价值取向等几个方面,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对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导作用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如何在全国范围传播,形成内化的生态价值观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我国工业化迅速发展,资源环境与生态危机问题日益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联系的辩证法思想、实践观、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论述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和行动依据.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应以人为本,需要政府推动和依法治理,贯穿社会主义建设各领域.在实践中,要推动绿色科技创新、探索合理生产方式、践行生态消费观、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法治建设等策略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从理论上探讨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指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6,(1):93-97
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总根源,虚假需求和异化消费是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则加剧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基于此,生态马克思主义提出要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就必须改变社会关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社会;要抛弃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的生命伦理价值观;必须变革个人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需求观、消费观和幸福观。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对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也有自己的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当代世界发展趋势,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即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总结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历程中的经验,对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伴随生态运动的兴起与发展逐渐发展完善起来。对于生态危机的成因,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诉诸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使用方式以及资本主义的消费方式和生存方式。只有建成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才能解决生态危机。这也给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自然生态的系统性决定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来科学把握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关系,在肯定人的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实践,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论应该包括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和自然-人-社会相互作用的物质变换理论以及从普列汉诺夫地理环境论到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的理论成果。构建区域生态文明的过程既需要上述理论助力顶层设计宏观决策,又离不开它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攻坚克难。具体而言就是,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论的指导下,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实际出发,注重区域空间的平衡稳定、区域主体的和谐共生、区域资源的科学配置,从而创造出自然-人-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新的生态文明主体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质是造成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尊重人类的环境权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坚持生态理性和环保优先,无疑具备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以生态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是解决全球环境危机的根本出路。深度剖析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制度批判理论,在其理论图式和价值追求中寻找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不能照搬书本又不能照搬外国经验,既要呈现中国作风和气派,又要体现以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为价值来发展生态文明。因此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积极构建科学的生态文明观。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建设,通过在全民中树立生态文化意识,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使生态文化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以发挥其基础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新趋向的今天,将“文化自觉”理论运用到生态文化领域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思想前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从认知角度来讲,生态文化自觉既是一种文化意识,又是一种生态价值观,其本质是生态理性,具有历史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从实践角度来讲,生态文化自觉的实现要遵循继承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群众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是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对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人与生态环境同生共荣的价值理念;为全人类长远发展谋福祉的价值取向;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友好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生态问题。在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澄明与发展的过程中,生态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三种主流思想,它们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道路、制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古西域各族人民积淀下来的生态文化,是今天新疆生态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新疆生态文化建设应以政府为主导,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使生态文化建设制度化、科学化;保持、发展和建设多元性的生态文化;提高各族人民的受教育水平和生态认知水平;将生态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内化为行为准则;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生态文艺作品,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明是人类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文明观的一次跃迁;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推动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四大建设”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的"生命共同体"思想以辩证的思维、实践的精神、自由的精神、人民中心论的理念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中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及相互生成的实践关系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变革了人与自然二元对立、不同政治体之间相互对立的思维方式,系统地论证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统一性,为资本主义时代以来所累积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未竟问题提供实践策略,为中国绿色发展之路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