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渴望流浪的生活,如三毛般的流浪。三毛,这个尘世中的精灵,也许自她落入凡间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一生的漂泊。我很难用"热爱"这个词来  相似文献   

2.
语言中的颜色词丰富多彩,由于民族文化差异较大,同一颜色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含义。通过英汉语言中颜色词的对比,我们就可以明白,正确理解和掌握英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于英汉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颖 《社区》2009,(1):49-50
2008年6月末,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吉林省面对应届、往届大学毕业生招聘社区主任助理一职。这时,马上要毕业的我很想找一份有利于自己以后发展并体现出自身价值的工作。虽然当时我并不太明白社区这个词的深刻涵义,对于社区工作更是不了解,但我还是报了名。之后,我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次社区主任助理的考试准备中,  相似文献   

4.
对教师自身来说,我们的课堂要减少一点"难为情". 记得,在于永正老师的一次讲座中听到这么个例子,"忸怩"这个生词出现在课文中时,孩子们不理解,于老师就冲孩子们说"你们看看我--"一眨眼,他在孩子面前摆头、甩手弄眉,这个词学生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5.
对于李清照的词,古今评论家一致认为是浅俗、清新而含意深厚。说到浅俗,当词开始兴起时,调的语言就已具备了这一特征,宋代许多词人也都尝试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创作,如宋初的柳永就有不少大量采用民间口语而创作的词,遗憾的是由于加工不够,显得有些粗糙,有的地方也比较直露.李清照的词,同样也采用了通俗、明白易懂的语言,但经过词人的改造和加工,读起来让人丝毫不感到低得直露,浅得粗糙。可见李清照对究竟如何使用民间口语是有一定之规的.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说:(诗的语言)“为了要做到清楚明白,在使用词汇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历来传颂的名篇。在这篇仅数百字的短文中,“外人”一词先后出现了三次,正确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辩析这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第一个“外人”出现在“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中。对于这个“外人”词语,有些选注本和教学参考书也作过解释,但解释得不一致。大概有两种:一种认为即“外地人”的意思,一种认为是指“外面的人”。  相似文献   

7.
如今国民对于幸福感的关注.明显多于几年前。过去“幸福”这个词对我来说很遥远.有距离感.并不是我不幸福.而是没有遇到一个可以用“幸福”的语境.最多会说“很开心.很高兴”之类的话。但在当下.”幸福’这个词似乎已经被用得泛滥。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我在阅读各种刊物中,不时会看到“三生有幸”和“连理枝”两个词,弄不明白是什么含义。为此我曾请教了好多人,也求教过我们淮安师范学院  相似文献   

9.
我们是兄弟     
白金龙 《可乐》2008,(11):14-15
友谊是萤火,在你周围最黑暗的时候最亮。梨园结义在没有明白"兄弟"这个词的确切含义之前,我们就成了兄弟——在一个夏日将残的时刻,学着戏曲里"桃园结义"的样子拜了把子。那段时间,我们  相似文献   

10.
以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为研究对象,对其悼亡词中所出现的意象和频率进行统计,从夜晚氛围的描写这一角度出发,选择 “月”这个意象,探讨夜晚氛围对于纳兰性德悼亡词情感表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湘语大多数方言点中,表示“丢失”意义的词的语音历史地位是“澄母药韵”。根据这个词的音韵特点,结合这个词的意义来源、引申演变的分析,我们确定这个词的词源(本字)就是“着(著)”。“着(丢失)”在湘语内部的使用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对外具有排他性,是湘语的一个特征词。虽然这个词在赣语的个别方言中存在,但是不影响大局,而且这个例外可以认为是方言接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诗歌底格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诗歌底范围和艺术成分在讨论到诗歌底格律之前,我们对于"诗"和"歌"两个字以及它们所合成的"诗歌"一词都应当先有个正确而清楚的观念,并且对于诗歌与其他一些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必须具备明白真切的认识,然后才可以进行讨论.否则,若连诗歌底性质和界限都还没有弄清楚,一定会纠缠不清,愈讨论而愈糊涂.首先,我们须要晓得的是,"诗"这个字有泛指的与具体的两层意义.广义的所谓诗乃是指宇宙间某些客观现象在我们意识里所造成的那种愉快的、所谓含有诗情  相似文献   

13.
关于民族文学的划分,似乎是简单而又明白的事情,其实并非如此。首先,通用的“民族文学”这个词就不确切,需要正名或正义。本来,它应该是概括所有民族的文学的通称。在我国,汉族文学、蒙古族文学、维吾尔族文学、回族文学、白族文学、僮族文学等等,都应该是民族文学。然而,我们的习惯用法,民族文学是指汉族文学以外的其它各少数民族文学。这种用法,与它本来的含义不同,是不科学的,应该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敦煌变文中存在众多的俗语词和方言词,不明白这些词语的词义就会造成对原文的错误理解。文章考释了5个西部俗语词和方言词,“安不离危”的“离”当是“虑”,西北方音同音。“服子”就是“肿块”。“惨面”就是“刺面”。“峻削”、“头尖”就是“聪明”。  相似文献   

15.
所有的人都明白,今后是电脑的时代,所有的电脑使用者也都明白,我们正面对着一场永无休止对抗电脑灾害的战争,电脑病毒的不断进化,骇客的恣意横行,加上网络网路的四通八达,想不被卷进这个漩涡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相似文献   

16.
懂事的时候,我听别人说,如果没有这个女人就没有我的存在了。可我那时不明白,也就没问下去。后来女人带我离开了乡下,来到镇上生活。家里只有我们两个女人,我上学,她上班。这个女人文化不高,所以只能在一家工厂做清洁工。女人相貌不错,在我见过的女人里算是中上等。但我不明白,她为什么没找个男人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17.
克里普克在《命名与必然性》中讨论自然种类词时,拒绝接受穆勒关于普遍名称的理论.他认为:自然种类词也像专名一样是严格指示词,而穆勒关于普遍名称的说明不适用于自然种类词.其实,穆勒对于自然种类词的讨论远不止克里普克所认为的那样,克里普克对于穆勒关于自然种类词思想的总结应该说是不完全的.基于《逻辑体系》一书,阐述和澄清穆勒的自然种类词理论,并且说明相较于克里普克的观点,穆勒的自然种类词理论更合理.  相似文献   

18.
略论苏词赏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文学艺术上是个“全才”作家,无论散文、诗、词、书、画,都曾经被列入大家。就词而论,由于苏轼革新词风,开创豪放词派,获得了卓异的成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词在词史上的地位就特别重要。然而,恰恰就在苏轼革新词风这个问题上,历来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且其中的抑扬褒贬,还往往带有原则性,不可以不辨识清楚。所以,这个有关苏词赏鉴的问题,实际上还是宋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小柔 《社区》2014,(11):60-60
有天晚上,我闲得无聊,开始刷新微博,看看那些我关注过的百十来号人这个时间点都在发布什么。对于“加关注”这件事,其实来得挺不情愿的,因为那些道听途说只打过一两个电话的人也会无比热情地要求跟你彼此关注,虽然我一点都不明白多一个粉丝少一个粉丝对一个人的名誉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珏  吉玲 《人力资本》2008,(2):14-14
“财产性收入”是十七大关键词,进入2008年,更多的人开始会意识到这个词对于职业和未来规划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