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座城市中所具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这座城市的历史印记,同时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城市文明中具有其特殊的价值。以福州市为例,在对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概述基础上,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城市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分析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福州城市文明的特殊价值,最后就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与福州城市文明相结合,服务于福州城市文明提出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齐齐哈尔地处祖国北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沉淀了大量宝贵的文化资源,其中齐齐哈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齐齐哈尔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城市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齐齐哈尔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和时代价值角度,探讨其在齐齐哈尔城市文化品牌构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评估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有利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在国内外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专家征询的方法,建立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对即墨市鳌山卫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评估与分析。应加大对鳌山卫古城文化遗产的收集与整合,使鳌山卫古城遗址成为即墨市标志性历史文化旅游建筑,借鉴国内成功经验实施系统性、区域性、连贯性操作,实行区域整体保护与开发,以实现鳌山卫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4.
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昌首义从一场革命到一座独具特色的城市历史遗产宝库,赋予了武汉城市文化以独特魅力。但是这一独有的文化资源长期没有被有效发掘、保护与利用。2011年将迎来武昌首义100周年,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发掘与保护好武昌首义文化,这是关系到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武汉城市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对于展现武汉城市风貌,丰富武汉城市内涵,提升武汉城市形象,扩大武汉城市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武汉在当今世界城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系统研究文化遗产资源的属性、特性,定性定量分析文化遗产的价值,发挥城市文化遗产资源的优势,探索实践开发与运作的路径,是无锡乃至中国许多城市的重要课题。文章将城市文化遗产置于城市文化的宏大背景和"文化资本"的独特视角中加以考察,分析了其资本属性,阐述了城市文化遗产"物态型(有形)与非物态型(无形)、递增性与共享性、多元化与整体性同时并存"的基本特性,提出了整体和重点相结合、利用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统一、社会效益优先经济效益并举等开发运作的原则。通过对全国有关城市的案例分析,梳理总结了"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政府推动、市场调节型"等城市文化遗产资源开发运作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无锡实际,分析了无锡建立"资源转换"的机制,实践"有机更新"的理念的实践与探索,总结了无锡对城市文化遗产资源的整合性开发和资本化运作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而文化遗产作为城市人口思想与物质的结晶,难以像城市的"跨越式发展"那般实现"快速增长",故而大量的古城老街被强制开发,快节奏的生活取代了老城的传统节奏,老城逐渐衰落。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精神世界追求的增强,城市复兴的呼声越来越高,城市中文化遗产的合理性开发逐渐受到了重视。专家学者们就如何激活城市特色文化遗产、推动城市复兴进行了讨论,认为实现文化遗产新价值与当代城市复兴双重创新融合与升级是其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化遗产是先辈精神与物质财富的创造与遗留,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冲突的事件屡见不鲜,如何实现二者的共赢已为很多学人所热议.文章以滇南古城建水为例,以其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得"与"失",对如何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作了辨析;最后结合建水当下的城市发展建设,指出只有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方能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8.
文化遗产是先辈精神与物质财富的创造与遗留,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冲突的事件屡见不鲜,如何实现二者的共赢已为很多学人所热议。文章以滇南古城建水为例,以其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得与失,对如何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作了辨析;最后结合建水当下的城市发展建设,指出只有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方能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为城市发展增添新活力。通过对英国的约克、日本的京都、我国云南省的大理和海南省的海口等四个国内外案例的比较分析表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城市复兴进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物质文化遗产是"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神",需要把传统的"形"融入到创新的"神"中去。在城市复兴过程中只有保护与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动能,才可以使城市的发展"源远流长",才可以使城市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北京中轴线作为文化遗产和列入申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项目,它的价值认识反映了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对保护对象价值认识的发展.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传统城市规划思想的物质结晶,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秩序、环境、审美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性格和城市身份的体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 “单城性”挑战,保持城市文化的独特属性和城市文化建设的特色已经摆在了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基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对城市文化建设的作用为研究起点,提出文化遗产传承对当前城市文化建设的意义。以陶瓷历史文化名城醴陵为研究对象,梳理醴陵市陶瓷文化遗产,为当下的城市文化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陵瞭望》2010,(25):57-67
文化,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和宝贵财富,它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诉说着人类的智慧及文明的轨迹。城市则是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成为文明聚焦点的同时也肩负着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使命。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文化遗产延伸了城市生活的时空。丰富了城市生活的图景,与城市生活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3.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从外到内显现出来的地域性的群体精神和风貌,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积极的价值取向。它是提高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是城市文化品位、性格最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品等,它积淀和凝聚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城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市城市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提出保护重庆历史文化遗产和建设城市文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城市设计导则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设计导则是城市设计理论中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深化对城市设计导则的认识对城市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总结和概括了城市设计导则的发展及其在国内外的实践,深入探讨了城市设计导则的价值基础和基本功能,从而在理论上丰富了城市设计导则的内容,为合理制定城市设计导则及其实际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要解决城市人口大幅增加、区域和城乡差别更为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更为迫切等问题,必须首先确立先进的城市经营理念、完善科学的城市建设机制,以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特征,梳理了城市公共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性,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了融合的具体策略,以期使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得以在活态城市文化特色上构成统一整体,为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活态传承非遗文化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日本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始于19世纪的明治初年。日本作为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处于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在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上具有诸多独到之处。日本的古代历史文化受中国影响很大,中日两国在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建筑形式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经验能为中国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自有的所有文化资源所蕴含的文化创生力量,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凝聚力、感召力、竞争力和创造力。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所具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文化支撑。以文化自觉的精神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需要在理性认知与把握城市文化命运和发展前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掘,提炼和塑造城市精神,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地方文化产业,打造区域文化品牌,从而推进现代城市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对近几年我国城市体育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研究,体育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拓宽城市发展空间的空间功效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生态功效等方面。城市体育研究沿着两条线索:一是基于城市本身的特点与体育的功能;二是立足于城市与体育的本质。大型运动赛事,不仅可以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市政建设,还给城市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间接地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