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电视媒介与传统相亲的融合,电视相亲节目自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屏之上就一直备受关注。在经历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婚介为主的试水期以及新旧世纪交替以综艺娱乐为主的探索期之后,以2010年《非诚勿扰》为标志的繁荣期到来,一时间各种相亲节目充斥荧屏。热闹背后,电视相亲节目也需要从发展的历程中追寻,在比较中发现“同”与“不同”之处,并从同质化与特征化的比较中得出保持长久生命力和维持较高收视率的发展之路,即不仅要克服盲目同质化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提升节目质量,并坚守内蕴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2.
电视相亲类节目席卷荧屏,形成一股热潮,以文质观这种文论观点来看待此现象,观众的质疑、批评、谩骂,原因在于此类相亲节目过度包装、策划、炒作,而忽视了电视节目本身的内涵,娱乐教育服务功能,可以说是文胜于质。本文欲对《论语》中孔子"文质观"略作梳理,并且通过其之精髓来推进电视节目的良性发展及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下,电视节目尤其是综艺节目中的相亲类节目"娱乐化"特征被不断地凸显和强化。一方面,谈婚论嫁本应该是男女双方之间很私密的一件事,但是当下的电视相亲节目的火热已经将这件极为私密的事导演成一件可以公开的、全民参与的文化套餐,这为许多"文化精英论者"所诟病;另一方面,面对当下的文化市场,很多电视相亲节目,如《非诚勿扰》就是用娱乐的精神去关照现实,即使背后有商业利益,但是不可否认它也起到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所以对于这一问题应该辩证看待。  相似文献   

4.
当前电视相亲节目分别从女审男的对视格局、女嘉宾主动大胆的表达、女性形象的多元化三个方面为我们打造了一幅新型的性别关系图景--"女性当道".然而,最终决定权的男性归属、女性言语中表现出的对男 性的依附、非常规形象女性相亲的低成功率却说明这依然是个"男权当道"的社会.究其实,一方面相亲节目偏重于娱乐性使其有意打造"女性当道...  相似文献   

5.
婚恋问题一直是学校和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在网络信息快速崛起的今天,电视传媒顺势所打造出的《非诚勿扰》等相亲节目,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以最为热门的《非诚勿扰》节目为例,从节目的特点入手,分析电视相亲类节目对90后大学生婚恋观成长的影响,继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以期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学校和谐环境及社会媒体环境的建立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非诚勿扰》样本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时下盛行的电视婚恋节目对"女性气质"的话语构建。研究发现:虽然女性敢于在公共场所展现自己,参加相亲,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元素,但节目的"女性气质"构建比较单一、刻板,主要表现了以男性为主体、男女二元对立等传统观念。由于节目本身的限制,当代多元化女性气质,如智慧、主动、独立个性等方面涉及较少,在节目话语中未能得到充分展示。并且,"女性气质"单一的建构无法真实反映现实生活,不利于社会性别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平 《金陵瞭望》2010,(19):13-13
近日。火爆的电视相亲节目,在一片“抑制低俗”的呼声中,明显冷却下来。但拜金相亲在民间仍十分走热。一场在广州天河区一高档写字楼举行的为18位富豪选美的活动。有超过千名的单身女性参加海选。  相似文献   

8.
王平 《金陵瞭望》2010,(18):13-13
近日,火爆的电视相亲节目,在一片“抑制低俗”的呼声中。明显冷却下来。但拜金相亲在民间仍十分走热。一场在广州天河区一高档写字楼举行的为18位富豪选美的活动,有超过千名的单身女性参加海选。  相似文献   

9.
从2009年开始,相亲节目就成为了中国电视节目创作的热点。电视节目相亲热潮与社会的进步、媒介的发展、人的价值观念的改变息息相关。纵观现今国内各级电视媒体,电视相亲节目至少有40多档,而这些节目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相似的节目服务功能、共同的国外类型节目引进、相通的真人秀节目形式等。在激烈的竞争中,这些内容相近、形式类似的相亲节目究竟该如何寻找到突围之路,通过对几个热播相亲节目的横向比较,总结剖析了相亲节目差异化竞争的策略:明晰节目定位与提升制作水准。  相似文献   

10.
电视画面在新闻评论性节目中 ,起到了一个支撑点的作用。它是新闻评论进入电视领域的决定性因素 ,也使新闻评论类节目成为大众文本。电视画面是新闻评论节目信度和效度的第一支撑力。电视画面以具体诠释抽象 ;以视听信息演现文字概念 ;以细节场面实证结论的观点……通过对生活的还原与展现 ,使得新闻评论体裁这个昔日的“阳春白雪” ,开始属于平民百姓。可见 ,电视画面在新闻评论中的作用是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11.
当前宁夏电视观众主要呈现出以下收视特征:新闻类和娱乐类节目最受观众瞩目,在频道选择上偏爱中央电视台和经济发达地区电视台,观众对本土电视节目品牌认知度较差,观众收视的“黄金时段”主要集中在晚间和中午,观众收视的随意性逐渐增强。因此,宁夏电视媒体应采取以下策略:做好频道定位,实现频道的真正专业化,精心打造具有较高品牌认知度的精品电视节目,加强频道包装,增进频道亲和力,强化节目导视与推介,凸现节目优势,通过举办社会活动进行整合传播营销,以期提升频道和节目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近年来发展迅猛且具有开放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很受大众欢迎。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节目缺乏个性、话题缺乏深度、现场缺乏互动、主持人综合素质不高等。电视谈话类节目应树立节目品牌形象、注重选题策划、充分调动观众的临场感、提升主持人的综合素质,采取综合措施提升节目质量,以回应我国大众对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期待。  相似文献   

13.
电视相亲节目作为一种大众消费文化的新形式,得到了受众的青睐。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入手,运用马莱兹克系统模式分析电视相亲节目热播的原因,并分析此类节目在传播过程中,对受众的价值观导向。  相似文献   

14.
细数目前国内各类型的电视相亲栏目,大大小小不下20个,各电视台为了保证收视率,都挖空心思大做文章,力争在同质化的现状中突出其特色。以目前最具人气的相亲栏目《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为研究对象,从栏目包装、模式、主持人和嘉宾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它们的同与异,进而肯定电视相亲节目同质化中的差异性竞争策略,认为这是电视相亲节目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西方脱口秀节目的广泛传播,中国本土脱口秀节目——中国谈话类节目应运而生。谈话类节目的出现,使中国的电视传播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当代电视谈话类节目出现的原因、特点、产生的社会意义,以及受众参与谈话类节目的过程和参与形态的转变,指出受众参与谈话类节目产生的良好社会功能,进而探寻如何能使节目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并让受众自觉、积极地参与到节目中,最终达到促使电视节目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报告进行文本分析,由此可见新时期党和国家及妇联组织对女性群体的期待与要求,发现“新女性”是这一时期女性社会性别的核心概念。新女性具有以“四自”精神为基本特征的精神特质,承担社会与家庭角色交融的复合角色,发挥道德示范与情感传递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新女性形象折射出一定程度的性别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广告电视休闲服务类节目发展很快。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中央电视台二套的《生活》栏目、湖南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等一批节目,已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一些地方电视台的生活频道、休闲娱乐节目、电台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周末休闲娱乐  相似文献   

18.
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报告进行文本分析,由此可见新时期党和国家及妇联组织对女性群体的期待与要求,发现“新女性”是这一时期女性社会性别的核心概念。新女性具有以“四自”精神为基本特征的精神特质,承担社会与家庭角色交融的复合角色,发挥道德示范与情感传递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新女性形象折射出一定程度的性别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9.
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报告进行文本分析,由此可见新时期党和国家及妇联组织对女性群体的期待与要求,发现“新女性”是这一时期女性社会性别的核心概念。新女性具有以“四自”精神为基本特征的精神特质,承担社会与家庭角色交融的复合角色,发挥道德示范与情感传递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新女性形象折射出一定程度的性别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20.
电视相亲节目因为新颖的节目定位、精心的策划和包装等原因一夜走红,但是这些以收视率为至高追求的相亲节目,却泛滥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对节目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相亲类电视节目需要重塑正确的传播价值取向,主管部门应强化对电视节目的监管,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