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中国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注重扩大建设规模实现区域覆盖的建设模式,以及地方政府之间激烈竞争造成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断增长的现状,不少学者提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过度的警示。文章着重研究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度"的问题,提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存在适度性的观点。首先,在古诺模型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对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的影响效应以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模型构建。其次,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以公路为例,采用中国各省份1978-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经济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在交通基础投资建设初期,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的增加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促进经济的发展。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继续扩大化,将超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对经济产造成不利影响。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达到一个适度的程度能够实现经济产出的最大化。再次,在适度性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最优路网密度模型,说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是一种动态均衡的关系。通过运用部分OECD国家的国际数据估计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适度规模,以此评价中国各省市路网密度的适度性。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大多数省份处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的状况,其中西藏、新疆等中西部省份交通基础设施严重匮乏。而北京、重庆等直辖市以及旅游型城市海南则出现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过度的情况。最后,提出建议: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应当遵循适度性原则,避免盲目的进行规模扩大化建设,应更加注重质的提高,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利用率;充分结合各地区的实际需求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差异化,注重地方政府间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的有效沟通和衔接,提高中国交通基础施设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梳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并实证检验其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交通基础设施主要通过强化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三条路径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并引发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扩散,从而表现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省级空间尺度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本地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直接促进效应,产出弹性在0.043~0.057之间;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会通过经济联系抑制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表现出负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水平、人口数量、城市化率、工业集聚等其他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同样表现出显著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3.
皖北地区因交通条件限制,发展面临很大制约,振兴皖北,加快皖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运用该区域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及其动态面板模型,研究表明,皖北区域的经济增长会带来地区客运量和货运量需求的快速增长,但客运量和货运量的增长却未必会导致皖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且具有滞后平稳效应.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为皖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言.  相似文献   

4.
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密切关联。选取西北五省(区) 2000-2017年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和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以及长短期动态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西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正向影响的关系。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在程度上超过了旅游经济增长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正向效应。2)不同类别的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长短期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公路和航空交通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是滞后的、长期的和持续的,而旅游经济增长对公路和航空交通的正向影响是短期的和暂时的。与此同时,铁路交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交互关系则不显著。针对此结论,提出了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深度融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及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交通基础设施这种典型的公共物品,采用单一的政府供给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建立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供给模式是必然趋势.依据不同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特性,明确不同投资主体的作用范围,分别采用政府直接投资方式、政府投资与法人团体运营方式、政府与民间资本共同运作方式以及政府管制下的民间资本运作方式.此外,还可采用ABS、BOT等投融资方式.在投融资管理上,要引入全民参与的项目公共选择机制、全系统的项目综合规划以及全过程的招投标机制等投资管理新机制,以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效用.  相似文献   

6.
以西部民族地区为研究样本,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城镇减贫效应及其传导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西部民族地区公路、铁路交通运营里程及其运营密度的提升将显著降低城镇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状况。分类型看,相比铁路交通,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带来的城镇减贫效应更为显著;相比交通运营里程,交通运营密度提升引致的减贫效应更值得关注。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现阶段西部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促进人口流动来推进城镇减贫,而其商品流动促进机制很可能会恶化地区的城镇贫困状况。为此,更好地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城镇减贫效应需要结合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实际,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外通内联与成网建设,优先发展与城镇贫困人口流动密切相关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普通民众的交通可获得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外部性角度说明目前陕西省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资在地域上存在的问题,为陕西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向提供理论帮助,基于陕西省2009~2017年间各市相关数据,在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基础上,加入空间要素,构建生产函数和空间权重矩阵,通过自相关检验(莫兰指数)、LM检验和 Hausman检验,选取合适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陕西省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溢出情况进行研究。研究认为,2009~2017年间陕西省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显著)整体为负,但依然存在正溢出的局部地区,即以西安为首的经济聚集区(西安、宝鸡、咸阳)和榆林、延安联合的陕北经济聚集区,资源过于集中和两个高地之间缺乏互联互通是整体呈现负溢出的重要原因。在地域分配的量和质上应充分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在西安,在两个经济高地之间打通一条经济要道,并重点扶持相对落后又有发展前景的城市可促使陕西经济发展由总体集聚向总体扩散转变。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的优化和完善,制定以主体功能区形成和国土资源优化开发为目标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对策,运用区域经济学、运输流等理论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主体功能区形成的互动机理,并以陕西省为例分析了其主体功能区的空间布局结构,提出了宏观管理对策和基于运输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研究结果表明,按照主体功能区的空间结构布局和运输需求优化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30多年以来,中国城市出现了不少超大社区,这些超大社区不但影响了人们的居住舒适度,而且还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对超大社区的交通效应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超大社区对城市交通特别是周边交通造成了较大影响。案例显示,超大社区的车流量占到主干道的20.86%,尤其是在早高峰出行期间造成了较强的“潮汐交通”压力。究其原因,社区内外条件的静态结构与居民出行和多种交通流相互干扰的动态结构共同造成了超大社区的交通效应;汽车社会的来临,既支持了超大社区的“职住分离”结构,又加剧了交通压力。在未来的城市治理和交通规划中,应严禁超大社区的再建,缩小新建住宅的土地出让规模,对已有的超大社区,需加强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效应评估,并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入手,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周边道路设计和路网结构,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多层次城镇交通网络建设加速,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渐完善.这些变化将对我国城市化质量和空间格局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包括有效促进人口向城市聚集、引导城市空间拓展、带动沿线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促进城市群城镇体系职能分工与协作、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质量提升等.未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强化城镇密集地区的交通联系,提高城镇体系承载人口和经济活动的整体能力;二要科学理性地规划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在满足城市扩张产生公共服务需求的同时,避免投资过度和浪费;三要充分发挥公共交通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的优势,将公共交通建设作为城市公共政策实施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1.
西安的交通存在着拥堵严重、违章频繁、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在保护古城风貌的基础上建立现代化的交通体系。本文在具体分析交通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按照现代化交通的内涵,提出了西安发展现代化交通的完整对策,内容涵盖限制交通需求、扩大交通供给、科学交通管理等。目的是从规划、建设、管理三个维度探讨提升城市交通水平的途径,促使整个交通系统通达、便捷。  相似文献   

12.
辽西郡承担"北边"重要防卫区段。其守备条件和军事地位的特殊性,与同时联系沿海地方的交通形势有关。在战国环渤海地区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因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西汉辽西交通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条件。秦二世巡行辽东与秦二世时代"治直道、驰道"的关系,不宜忽视。辽西地方实现"北边道"和"并海道"的交接,在军事地理和交通地理位置上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海交通道路的规划和建设,利用了辽西走廊"地势平衍"的自然地理条件。  相似文献   

13.
邱骏  林馨  吕萍 《调研世界》2022,(5):23-32
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可能带来跨区域的影响,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溢出效应。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交通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用地效益为主要研究变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两者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交通基础设施对城镇建设用地效益的影响随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而变化,呈现“倒U型”的变化关系;(2)交通基础设施对城镇建设用地效益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京津冀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在城市群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中存在异质性,2014年以前表现为正向的溢出效应,而2014年后表现为负向的溢出效应,同时,北京和天津溢出效应的影响较大,而河北的溢出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14.
《南都学坛》2017,(2):1-5
《史记》《汉书》记载汉武帝经营朔方,又有"猎新秦中""北至朔方""并北边以归""巡边至朔方"事迹。这些事迹均表明,无论是朔方军事防务的加强,军运的充实,还是民户的大规模迁入,都是因交通运输效率的保障才能得以实现,秦始皇直道的交通条件,很可能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司马迁自己在叙说蒙恬悲剧时也说:"吾适北边,自直道归。"司马迁行历秦直道,应当是随行汉武帝出巡。汉武帝往返北边,很可能经过秦直道部分路段。对于这一交通史迹的相关考察可以推进交通史、军事史、边疆史与民族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选取了1999年至2008年我国30个省市农村数据,分别构建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短期内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够产生直接的经济效应,促进农民增收;动态面板数据的结果则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所带来的农村交通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民收入的长期稳定增加。进一步地,将两类模型的估计结果予以对比分析发现,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短期效应将高于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交通基础设施这种典型的公共物品,采用单一的政府供给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建立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供给模式是必然趋势。根据不同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特性,明确不同投资主体的作用范围,分别采用政府直接投资方式、政府投资与法人团体运营方式、政府与民间资本共同运作方式以及政府管制下的民间资本运作方式。此外,还可采用ABS、BOT等投融资方式。在投融资管理上,要引入全民参与的项目公共选择机制、全系统的项目综合规划以及全过程的招投标机制等投资管理新机制,以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效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交通需求下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事实证明,传统的以扩大交通供给来缓解交通供需矛盾的规划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且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也是背道而驰的.为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从交通需求的定义入手,从控制交通需求总量以及实现高效率的交通需求分担两个层面出发,提出了建立组群式多中心城市布局形态以及构建合理的城市交通出行成本模式的全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事实证明,传统的以扩大交通供给来缓解交通供需矛盾的规划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且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也是背道而驰的。为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从交通需求的定义入手,从控制交通需求总量以及实现高效率的交通需求分担两个层面出发,提出了建立组群式多中心城市布局形态以及构建合理的城市交通出行成本模式的全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重视基于交通运输资源的运输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通运输资源是从事运输活动的条件和手段,包括固定交通资源和可移动交通资源这两类硬资源,以及由运输系统中的人力、信息、组织与管理制度等构成的软资源。交通区位是交通行为与交通资源的聚集地。交通规划的目的,应该是在约束条件下通过交通建设实现交通资源在物性、空间和时间上的耦合效应,以满足规划主体在政治、经济、国防、社会及环境的需要。交通运输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其形成与使用的效率,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运输业的规模和效率,也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运转状态,因此必须提高交通资源的形成和使用效率。对交通运输资源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运输经济学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分析重庆市两江新区的交通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借鉴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等城市交通规划的先进经验,强调交通规划与交通发展研究在两江新区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稳定的、有效的交通系统,提出运用TOD理念模式、以公共交通为支撑的公交优先原则、交通需求管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以及车速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